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法国作曲家中,萨蒂和普朗克,似乎并不为更多的人所熟知,而对随后出现的“六人团”,人们往往更是只知其名。其实他们对音乐功能最极端的见解,见诸于他关于“家具音乐”的主张,要求听众不注意音乐,而将它作为背景,从而否定了音乐的情感表达功能和艺术的审美目标。他是新古典主义的先导,被看作印象主义萌芽。这对20世纪初的作曲家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奥地利作曲家阿尔班.贝尔格(AlbanBerg,1885-1935)是20世纪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和韦伯恩(An-tonvonWebern)与其老师勋伯格(AronldSchoenberg)一道被后人称为"新维也纳乐派",在20世纪现代派作曲领域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歌剧《露露》(Lulu,1928-1935)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期中国原创弦乐作品是中国现代文化的奇葩.经海外华人作曲家、艺校教学的作曲家及投身革命的作曲家共同努力,使原创弦乐作品百花齐放,争香斗艳.本文从文艺美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20世纪前期不同作曲家的创作情况,梳理其美学特征,探索其形成基础,分析其艺术得失,以期对当代新文化建设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朱季贤是我省歌曲创作园地的老前辈,几十年来他一直从事歌曲的创作与音乐理论的研究.音乐理论的研究为音乐创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他的作品在省内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他的作品有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黑土地乐坛的一束推班的奇葩。朱季贤的创作早在就读大学时就开始了,他的创作题材很广泛,有平剧音乐、歌剧音乐、风光片音乐,更多的是歌曲的写作.他所写的歌曲有军旅歌曲、行业歌曲、校园歌曲等等。翻开朱季贤创作歌曲集,你便会发现作曲家的作品几乎都是赞颂家乡的富饶、人民的勤劳勇敢的优秀作品.下而我们从他的具体作品谈一谈他的创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作家之一,海明威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在作品中他既塑造了许多闻名世界的"硬汉"形象,同时也塑造了许多"新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些"新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女性的生存状态,有助于对作家有更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彭云姝 《理论界》2013,(4):141-143
《四季》钢琴套曲,是俄罗斯伟大作曲家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中非常值得后人研究的经典之作。近年来,在柴科夫斯基钢琴作品演奏比赛中,钢琴套曲《四季》被规定为必弹曲目。该作品反映了作曲家对俄罗斯音乐的热爱,对未来生活充满积极向往的态度。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从演奏角度说,它不是追求技术、速度、显示高超技巧的作品,而是注重音乐内容,通过音乐形象塑造,从地域、人文等不同方面展现给听者一幅真实画面,从而感受到作者心灵的独白。  相似文献   

7.
赵元任音乐创作的主要贡献在其声乐作品上,特别是他于20-40年代所创作的,以新诗为主作歌词的艺术歌曲,是他所有音乐创作中成就最突出、社会影响也最大的领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在创作上比较注重灵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于激情,具有自己鲜明的艺术特点,成就显著,代表了这一时期中国音乐创作的风格特征与艺术成就,对中国20世纪以来音乐的发展了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本文通过分析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背景及作品,为对赵元任艺术歌曲创作研究及对中国20世纪以来艺术歌曲创作提供一定的史学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末季贤的音乐创作生涯已有三十余年。在这三十多年中,他在音乐创作这块园地辛勤耕耘,写出了300多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并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这些作品无论从本管、作用、效益、村叼,还是从作品本身的学术价值,都显示出他这位有声望,有建树的老作曲家的出色成绩。朱季贤的歌曲创作,很多作品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亲切的乡土音调、动人的音乐形象。一、音乐的乡土气息.源于作曲家的情怀国开采季贤的歌曲集,你便能想受他的音乐作品大多都具有东北地方风格的民族音调。作日家生于黑土地,是这片神奇的黑土地养育了…  相似文献   

9.
斯克里亚宾,一位处于世纪之交的俄罗斯作曲家。他独辟蹊径找到自己的音乐和声语言,用"神秘"的思想创作思维,诠释着他的作品。他所创作的前奏曲,因为有了"神秘"的贯穿而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0.
概观欧洲音乐史,应当通过怎样的方式评价一位作曲家?如何鉴别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主要可从三个方面予以考察评价:一是从社会历史文化的视角对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评价.二是从作品艺术风格视角对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评价.三是从音乐审美境界视角对作曲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关纪新 《江汉论坛》2008,14(1):117-121
老舍20世纪30年代创作鼎盛阶段的作品,可以划分为关注古国"老"民族精神蜕变,与关注都市社会下层"苦人们"悲惨命运两大主题. "启蒙"与"救亡",这两项中国现代思想界暨文学界的基本任务,在老舍抗战期间的创作中被天衣无缝地协调起来.在老舍看来,旧有的中国文人文化优劣参差良莠互见,须做出辨别和扬弃.他主张文化人告别书斋生活,重塑刚劲的"猎人"文化性格,熔铸到全民的血火抗争中,建造中华新型文化人至美至义的精神世界, "替一部文化史作正面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安东·布鲁克纳(1824 - 1896),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浪漫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克纳的创作道路艰辛而曲折,他的音乐有其独持的艺术风格,是一位具有大胆探索精神和对浪漫派音乐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作曲家.  相似文献   

14.
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是20世纪初最有代表性美国作家之一。在他的四部长篇小说和大量的短篇小说当中,《了不起的盖茨比》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被公认为最完美的杰作。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手法吸引了无数评论家的目光。本文旨在对《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二元主角"技巧的运用对作家文学观点的表达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5.
姚屹东 《理论界》2006,(5):182-182,239
威尔第的早期歌剧创作表现了爱国主义思想和反抗异族压迫的精神,使他一举成名。中期作品以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提炼的音乐语言,生动地刻画了一系列人物性格面貌,内容触及一定的社会问题,使他成为世界瞩目的大作曲家。后期的作品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革新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炽作曲、乔羽作词的混声合唱曲《祖国颂》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音乐史上极为深刻、重要的作品之一。本文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品结构分析,并结合作者在传统的继承诸方面所做的有益探索,告诫当今的音乐创作者必须重视学习技巧、研究民间音乐,只有这样才能使作品避免一般化。  相似文献   

17.
曹生龙 《阴山学刊》2003,16(3):34-36
被毕加索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艺术家"的法国画家巴尔蒂斯,一生中创作出许多像谜一样的作品。他一贯探索、一贯从事的是一种带有浓厚抒情色彩的心理绘画,这是其艺术的主要特征。他的领域是人的灵魂,他是心灵的漫游者,他要用绘画揭示人的心理活动。他尤其善于从最普通、最平凡的日常生活中作别具慧眼的发掘。  相似文献   

18.
古斯塔夫·勒庞,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学者,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勒庞一生著述颇丰,虽算不上一位历史学家,但他相信只有通过历史才能更好地论证自己的主题,并希望能够分析出历史的深层结构。对于历史,勒庞有自己的认识,比如他青睐"事实"却并不相信历史的真实性;他像众多19世纪史家一样关注文明,却仅认为那不过是由一系列概念组成的一个抽象概念而已;他相信我们可以拥有且真正需要的是效果历史;他认为这个世界是变动不居的,等等。这些认识与他个人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文化氛围息息相关,特别是19世纪后期在法国兴起、后广被欧洲的"颓废"文化和"世纪末"思潮对他思想的孕育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德彪西《月光》的音乐分析和李赫特与阿劳两位演奏家的版本对比,可以加深对作品的曲式结构、速度表情等方面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在演奏处理、情感表达上也会有更深的体会。《月光》的演奏,需要在"意会"作曲家所要表现的美好意境的同时,用恰到好处的音乐语言把它"言传"开来。将属于西方的钢琴音乐文化演绎成中国化、东方化,也是广大中国钢琴工作者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铁云婵 《南方论刊》2007,(1):105-106
肖邦的作品从来不是复调音乐,而是带“伴奏的旋律”。他最重要的旋律创作特点是在音乐中声乐性和器乐性的完美结合。可以说肖邦在他的成熟作品中,几乎没有一件是凭借传统技巧和曲式写成的,他的独创性是那样的强大,每一句都有其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