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社区》2003,(9):21-21
重庆市在社区实施非典预防“六个一”:一是给社区每户居民印发一封非典预防的公开信;二是给社区每户居民印发一份非典预防知识宣传单;三是每个社区开设一个非典预防宣传栏;四是每个社区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站,开设了一个非典预防咨询服务点;五是每个社区设立一个非典预防值班室;六是每个社区都要有一支社区卫生环境整治检查队伍。  相似文献   

2.
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大学生人格健康调查表(UPI)对4000名大学生在“非典”时期及“非典”后一年进行追踪干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在“非典”时期及“非典”后1年时,人格测试的对比显示其人格特征发生的明显变化。EPQ 4个分量表显示各群体精神质(P)内外向(E)和神经质(N)因子分均呈上升状态,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掩饰性(L)因子呈下降状态,差异非常显著(P<0.01)。大学生在“非典”时期及“非典”后1年时心理问题检出率显示其心理健康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UPI第一、二类筛选人数明显下降,差异非常显著(P<0.01)。公共卫生危机对大学生的人格及心理健康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及心理疏导可使大学生的人格及心理健康得到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社区》2003,(8):4-4
一些地区“非典”疫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防治“非典”工作,已是当前一项重大任务。民政部号召城市社区居委会、社区志愿者,立即行动起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积极投入到防治“非典”的斗争中去,充分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的作用。一、要把“非典”防治工作作为当前城市社区重要工作来抓。城市社区是广大居民居住的地域、生活的单元。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充分认识防治“非典”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迫切性,全力以赴地做好各项工作。在推…  相似文献   

4.
“非典”不仅是戕害人类生命健康的瘟神,而且还是扰乱社会秩序的妖魔。在国人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非常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非典”乱世的违法犯罪:他们中有发国难财的黑心厂商,有作奸犯科的不法之徒,有失职渎职的党政官员,也有糊涂犯禁的平头百姓……其中啐人一口唾沫被拘留5天的案件,尤其令人警醒。扫视这些现象,对于人们今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非常时期尤其要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钱国亮 《社区》2003,(9):25-26
南京市为了将非典阻击在最后一道防线外,有效控制非典在社区大面积的流行传染,南京市各社区放弃休息,加班加点,在社区抗击非典第一线,竖起了一道屏障。玄武区:社区工作者奋战抗击非典第一线在红山街道曹后社区,居委会主任们一边要做好小区的其他防非典工作,另一方面要配合有关部门为隔离区的居民做好生活服务。在一道道警戒线外,社区居委会主任们和隔离区的居民一起度过了这难忘的隔离期。一位社区姓周的主任说:“抗击非典,人人有责。只要能使社区群众平平安安,我们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月苑社区施文兰主任为了动员一名从疫区来的人员体检,…  相似文献   

6.
于燕燕 《社区》2003,(9):30-30
当非典疫病横行北京之时,当人们诚惶诚恐之际,如何在百姓的家门口筑起一道防治非典的铜墙铁壁,政府伸出它的有形之手抓住了社区,百姓在灾难面前看到了社区,社区也在突如其来的疫灾中展示了它的作用,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各地社区防治非典的做法和手段虽然各具特色,但是不外乎以下几种:(1)发放宣传材料,普及防治非典知识。北京市宣武区陶然亭街道,组织街道和社区干部通过各种途径,把防治非典知识宣传到每家每户。南京市栖霞区向社区居民发放材料,做到不漏一个单位、一个家庭、一个人员。(2)利用“门楼文化”,普及防治非典知识。北京市石景山…  相似文献   

7.
李学举 《社区》2003,(9):1-1
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打破了平静的城市生活,一场无硝烟的抗击非典战役,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下,有力、有节地全面打响。城市社区,是抗击非典的前沿阵地;社区工作者,是社区非典传播防护网的前线指战员。现在,摆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的突出任务,就是紧急行动起来,宣传群众,服务居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依靠科学,群防群控,战胜非典。做好预防,是打赢抗击非典战役的基础。城市社区是居民群众生活的单元,居民人口聚集,社会联系广泛,家家预防,人人预防,是防治非典最基础的工作。要充分发挥社区联系群众,服务居民的优势,利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站在传播学角度 ,重点剖析了我国“非典”流行时期人群中出现的恐慌等集合行为现象 ,紧密结合实际 ,初步探讨了“集合行为”的成因、性质和特点等几个方面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深圳“九五”时期居民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九五”时期深圳居民生活消费统计数据为依据,从深圳居民的收入、支出水平入手,对深圳居民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及变化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九五”时期深圳居民消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银海时空     
要安心服役 战胜“非典”太谷干休所老干部和遗属鼓励亲属 “非典”期间,晋中军分区太谷干休所的全体老干部和遗属,纷纷给在“非典”疫区服役的子女、亲属打电话、发短信,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防治“非典”工作的指示,介绍家乡的预防形势,鼓励他们安心服役,认真训练,坚定信心,配合组织,战胜“非典”。(李映禄)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春天以来,“非典”疫情在全国蔓延肆虐,在形势紧急情况下,陵川县没有忘记老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老干部的身体健康,切实加强老干部预防和控制“非典”工作,对老干部预防“非典”工作进行及早妥善的安排部署。在与“非典”疫情的斗争中,县委、县政府采取得力措施使全县老干部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羊年的春天,“非典”病魔横空出世,面目狰狞。好在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带领下,众志成城抗“非典”,同舟共济渡难关,几个月的努力,我们终于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非典”虽然过去,但给我们的生活刻下了深深的印痕,对我们的行为提出了忠告,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唐爱华 《社区》2003,(18):27-28
杨新兴是河北省保定人,1981年他当海军复员回乡。改革的浪潮推动了他,他带着妻子和一岁半的儿子来到北京亲戚家,在团结湖街道水碓子社区开了一个“新兴副食店”。十多年来,他一直公平交易,诚信待人,和社区居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今年4月22日,正值非典肆虐时,居  相似文献   

14.
坚决防止“非典”向农村地区扩散 和蔓延,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防治“非典”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能否承受“非典”的袭击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5.
“你们千万不要报道,我是社区的带头人,什么事必须要走到前头。这不是什么大事,这是我的工作。病人是我们小区的居民,当时关键是怕非典病人会传播给更多的居民,所以我没有想那么多,只想着早一分钟就会多一份希望。现在排除了患非典的可能,我们大家不都踏实了吗?”几句朴实的话,结束了我们对北京市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专职工作者、新当选的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马春玲同志的采访。2003年4月29日下午,家住马连洼梅园小区10号楼3单元202号、已经80岁高龄的张茂林老人在小区内摔伤并且高烧39℃,经社区居委会联系,120、999急救车先后…  相似文献   

16.
柯平、吴志杰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表文章认为:“国内各界有必要摒弃‘非典’这一名称。”我们认为,应继续使用“非典”这一名称。表面上看,这只是个案,实际上涉及语言规划的原则和标准“。非典”已成为新时期应用语言学中最典型的个案,通过“非典”个案的剖析,可以认清语言规划应遵循的原则和标准;通过语言规划的原则和标准的探讨,可以更有效地进行应用语言学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北方长城地带”青铜时代居民的人类学资料表明,匈奴人的人种构成具有突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的匈奴人基本延续了较早时期的人种类型。“中国北方长城地带”东周时期南下的牧人在人种类型上属于“古蒙古高原类型”,来源上应与蒙古高原以及外贝加尔石板墓的居民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到战国晚期以后,当长城以北强大的匈奴联盟形成的时候,这部分古代居民很有可能最终加入到了匈奴联盟当中。  相似文献   

18.
杨刚 《社区》2005,(7):58-58
患神经衰弱已经几十年,睡得轻,醒得早,常常刚入梦乡就被新一天的嘈杂拉扯出来,于是只好蜷在床上作安眠状,还要苦中取乐,为钻进耳朵的声音作各种联想:比如,听着上班族开关防盗门的“咣铛咣铛”声,就联想起《红灯记》里的那一声“带李玉和”……然而,当小区里擞嗓子的声音响起时,就只有让我忍不住要作呕了。某些邻居养成了开门清理宿痰的习惯,一阵呸呸的声音过后,楼道里已成“雷区”,让后来进出的人瞧着恶心、不瞧担心,踩到脚下,该多腻歪人——由此,甚至向往起可怕的“非典”时期来——那时,有敢在屋门外吐痰者必犯众怒。“非典”虽早已消失,…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非典”时期对部分高校学生心理与行为的调查 ,提出了通过增强学生忧患意识、提供正确应对危机事件的知识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通过采用角色扮演、实战演习、建立心理支持系统等方式提高学生应对危机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SARS阴云密布期间,余秋雨教授给我传来几篇文稿,内容涉及特殊时期的读书与反思。有用于报章发表的《何妨闭门读书》,有为央视《面对面》访谈精华的《“非典”时期的中国人》一书所作的序,也有一些是与有关传媒的谈话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