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报刊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文章,他们在忽略劳动者的物质利益,不恰当地片面强调单纯靠劳动者的思想觉悟时,往往引证马克思的Jeder nach seinen Fahigkeiten(“各按所能”,或译“各据所能”)这半句话的错误译文“各尽所能”,似乎马克思在主张“按劳分配”的同时还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应“各尽所能”。其实,这完全是由错误的中译文产生的一种误解。例如,《光明日报》一九七七年十月二十四日所刊《按劳分配不是产生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一文中有如下一段话: “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是以各尽所能为前提,它要求每个劳动者全心全意,尽其所能地为社会主义劳动……。”  相似文献   

2.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原则之一。本文不想全面论述这一原则,而是要讨论“各尽所能”的含义及其内容。理论界对“各尽所能”争论多年,分歧至今仍然存在。如: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翻译本身就不正确,是“误译”。有的认为,“‘各尽所能’的含义是:劳动者应该尽其所能地为社会劳动,同时,社会主义的国家和集体应保障劳动者的劳动权利,并尽可能使劳动者能充分发挥和发展自己的才能。”所以这种观点认为“各尽所能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是社会的事情。”在为谁劳动的问题上,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劳动者尽其所能地劳动只是“为  相似文献   

3.
一雷锋精神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根源于社会主义的社会存在基础上的。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雷锋精神产生的经济条件。任何一个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都是统治阶级的思想。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为共产主义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决定性的条件。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求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必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这样才能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为之服务。与此同时,也要求人们的思想觉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精神面貌发生变化。公有制经济要求形成新的“思想社会关系”,即社会主义精神。第二,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雷锋精神产生的政治条件。社会主义根本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根本经济制度,以人民民主专政为基础的根本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根本意识形态制  相似文献   

4.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消费品只能按照“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分配。党的八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共产主义的原则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的分配制度更合理,但是这只有在社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以后才可能实现。没有这个条件而否定按劳分配的原  相似文献   

5.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而现代自由企业制度则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在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中,如何在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自由企业制度,从而使改革既是“社会主义改革”,又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从公有制改革这一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公有制的本质是废除“所有者主权”,确立“劳动者主权”;公有制的条件是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金融化、生产资料丰裕、人力在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公有制的基本运行形式是信用形式和股份形式,公有制改革要“淡化产权,强化责任”,使公有资产“无期信用化”和“优先股份化”;主张建立公有资产的有限赔偿的责任制度。所有这些现点对认识公有制、探索公有制改革的方向和途径,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社会进步应当理解为社会本质的进步,其标尺是文明的程度。社会主义社会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创造着比资本主义及以往一切社会的文明高得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进步的社会。祉会主义进步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也是一个在曲折、不平衡的发展中前进、上升的运动过程。社会主义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劳动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进步论的立论基础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进步的力量源泉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加速器是科学技术发展、保障机制则是承认和驾驭社会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任何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问题。正因如此,一些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把反对社会主义的矛头首先指向社会主义公有制。他们以种种借口,罗织罪名,反对公有制。公开发表“私有制宣言”,妄图改变我国社会制度的经济基础。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公有制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私有化鼓吹者认为“公有制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不适应”。借口生产力的变化,否定社会主义公有制产生的历史必然性,主张用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这种观点既违背资本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鹏 《探求》2013,(1):5-15
苏联模式的基本框架,仍然具有制度伦理价值,也即苏联式社会主义的错误在于教条式理解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原则并将这些原则当作现实制度摹本。中国在改革开放前探索社会主义过程中,公有制的失误是搞早了、搞快了、搞多了;计划经济的失误是政府管得太宽、统得太死;按劳分配的失误是忽视了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历史合理性,平均主义的分配模式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失误是高估了国人的政治自觉,权力委托和运行缺乏完善的法制规范和程序安排。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应该从中国实际出发,应该尊重中国人民的实践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开始呈现出中国特色的制度特征:财产所有制模式是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相结合,以公有制为主导;经济管理与运行模式是市场与政府相结合,以市场为主导;社会治理模式是法治与人治相结合,以法治为主导;权力委托模式是选举与任命相结合,以选举为主导。  相似文献   

9.
<正> 一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初,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是同义语。它是即将飘扬在资本主义顶峰上的一面旗帜,是社会向前发展的曙光和未来。不言而喻,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比资本主义社会更富裕、更文明、更高级的公有制社会。当时,他们无论具有怎样丰富的想象力,也很难把社会主义与贫穷、落后联系在一起。然而,理论一变为实践,就冲破了自己原来的范围。社会主义没有按照预想在最发达  相似文献   

10.
以往伦理学家们都把诚信看作是个人德性 ,在中国古代 ,“信”被看作是“五主德”(即仁、义、礼、智、信 )之一而得到特别强调。本文认为 ,经济时代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 )是一个普遍主义伦理时代 ,诚信是一个能不断扩展秩序的社会合作体系的必然要求 ,是人们的社会伦理义务。诚信应该从个人伦理向公共伦理过渡 ,从私德向公德过渡。  相似文献   

11.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就是说,能不能建设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与成败。因为单有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不能算作社会主义的。过去我们在谈到社会主义特征的时候,只是强调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这当然是不错的。可是,社会主义还有一个重要特征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  相似文献   

12.
理论界长期将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中提出的“社会个人所有制”概念的涵义等同于或混同于社会主义公有制,进而也将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论断纳入了社会主义范畴,这使得我们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中遇到种种难解之谜。本文认为,马克思所说的“社会个人所有制”实际上是一种介于“孤立的单个人的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公有制”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所有制形式,属于资本主义私有制范畴;相联系着的所谓重新建立的“个人所有制”亦是指私有制下的“联合起来的社会个人的所有制”。这种“社会个人所有制”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现实体现,就是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弄清这一问题,不仅使我们在理论上对公有制必然取代私有制的认识加深,而且对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使整个国民经济走上有计划协调发展的道路。恩格斯指出:“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制度,使我们有可能自觉地运用客观经济规律,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建设和流通,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4.
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及内容徐小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这一理论在我国首次提出。值得注意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是什么,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这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亟待明确的理论问题。企业制度不仅以社会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5.
<正> 在1989年北京的政治风波中,有人公布了一篇《中国的希望——私有制宣言》。这篇宣言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制度,并列举出公有制的“十大罪状”,甚至公然号召“让我们早日敲响公有制的丧钟,去迎接共和国新的明天”。实行私有制真的能够使中国繁荣富强起来吗?  相似文献   

16.
李祖平 《学术交流》2006,1(4):131-134
社会排斥是我国经济社会结构整体转型时期的一个不和谐音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消除社会排斥的重大战略决策,它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同时也体现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伦理关怀。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关怀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马克斯·韦伯的“儒家伦理不发生资本主义”的命题和东亚一些学者的“儒家伦理有助于经济发展”的假设的分析,探讨了儒家经济伦理对我国经济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全面转变的历史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作者认为: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些所谓“后工业社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宗法经济伦理被用以救治其种种社会弊端,这反映了儒家文化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某种积极作用。但儒家经济伦理作为自然经济的产物与商品经济观念是根本对立和互相排斥的,我们在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不可盲目照搬资本主义国家对待儒家文化的经验,对儒家经济伦理的痼弊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商品经济理论实践的逻辑发展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郑重宣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形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党章也规定:“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是对我国和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几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不但对我国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指明了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也带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公有制的建立,我们奠定了社会主义关系的基础。然而,公有制并不就是社会主义的全部。价值体系同样是社会主义的组成部分。我们所提出的社会目标往往是相互抵触的,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特征也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我们是在力图同时实现各种互相矛盾着的事物。社会平等的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不可分割的因素。然而,对这一论断的具体解释是大可争议的。同时,不可忽略的是,这种价值是与其他价值相矛盾的。  相似文献   

20.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和难点的论析赵海燕,肖大荣,迟兆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审义和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冲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一重大课题。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王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