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复古作为一种文化思潮,有它自己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在明和唐宋时期都产生了影响较大的复古思潮,这与古人的古典审美理想以及时代环境等因素是分不开的.明代七子派与唐宋八大家的散文复古主张学习秦汉之文,然而二者在创作理念和实践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这与不同朝代的选举制度、文化环境和社会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生活方式是物化的文化认同,具有实践的文化品质.不同生活方式包含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代表了当时人们的理想人格追求.唐宋时期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唐宋诗词将诗词创作推向极致,以唐诗宋词为文化符号的唐风宋韵恰是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的显现.唐宋文人的生活方式更多呈现出的是文人的雅集活动,并与诗词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来的不仅只是一份“闲情”,这份“闲情”是有着厚重的文化分量的,是“东方文明”的“底气”所在.  相似文献   

3.
唐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地方行政制度已完成了从秦汉时期羁縻制的理念形态向实践形态的转化。在推行经制州县的同时,  相似文献   

4.
早在唐宋时期,楚辞文学便开始在东南亚等国家传播,对朝韩文学和日本文学都有影响。19世纪以来,楚辞文学开始受到英语世界日益广泛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形象、意识形态、学术环境及个人的学术背景等是影响楚辞在英语世界传播和接受的重要因素,也是文化过滤和文学误读产生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论明清时期的艺术审美思维金丹元本文认为,明清时期的艺术思维是承唐宋而来,但由于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思想解放不仅迎来了文艺的浪漫洪流,而且在艺术思维方面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情”与“趣”的地位提高了,人性的自觉得到了高扬,同时意境的具体运用也更为深化。作...  相似文献   

6.
解梅 《社科纵横》2006,21(7):147-148
敦煌是陆上中、西交通总枢纽,唐宋时期这里更是多民族的聚居区,衣冠服饰胡化趋向越来越明显和普遍,敦煌壁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真实的图像资料。  相似文献   

7.
宋人张礼的《游城南记》一书是记载长安景物的专著。本文根据该书所提供的资料,对唐宋时期长安南郊的园林景观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发轫于新石器时代,历经商周、两汉、唐宋等几个发展高峰期,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明清玉器沿袭唐宋以来世俗化、生活化的风格并加以发扬,日用器增多,且受民间艺术和绘画艺术的影响,雕刻题材更为广泛,特别是吉祥图案大为流行,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寄托着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望与追求.值此岁末年终之际,特甄选青岛市博物馆收藏明清吉祥玉器精品,通过解读玉器上丰富多彩的吉祥图案和文化意蕴,向读者献上美好的祝福.  相似文献   

9.
中国茶文化兴起于唐,昌盛于宋。在茶文化兴盛过程中,文人雅士推波助澜,功不可没。对于唐宋文人的茶文化建设之功,现有研究成果大多从中晚唐以后文人著述茶书、别泉品茗、创制茶具、精研茶艺等茶事本身加以探讨,充分肯定了唐宋文人在茶文化的精致化、高雅化等方面所起的历史作用。在对唐宋时期茶文化史料尤其是茶文学作品进行全面深入考察之后,我们发现,唐宋文人对中国茶文化最重要的贡献,是他们将日常茶事与自己的审美活动、精神追求、人格理想紧密结合起来,使饮茶品茗具有高妙的审美价值和玄远的生命意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茶文化——文人茶…  相似文献   

10.
唐宋之际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的巨变时期之一。经济重心的南移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文化变革,给予了南中国特别是江淮地区以显著的影响。南唐既处于这一关键时期,又处在江淮这一重要地区,因此,其内部的政治斗争就不能不深刻地反映出时代以及地域上的特点。概括地说,在政治斗争中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半坡——春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四个时期,描述关中主要农作物的变迁概况,给出初步考察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求是学刊》2017,(4):162-172
科举制由唐及宋的时代跨越有多重历史动因。唐宋科举制变革受益于这一时期诸如官制因革、社会对工商阶层规制变化等相关制度改革成果的促动,它为宋代科举制根本性嬗变铺平了外在场阈。与此同时,唐代科举制弊端积重难返的路径依赖在五代时期被打破。随着唐代旧有士族权要和新科举官僚等集团式微,五代新政权尝试冲破唐代科举制旧有制度路径,在各个方面开始新科举制路径实践。这不仅为宋代科举探索了方向,更为宋代科举制嬗变奠定了内在制度土壤。唐宋科举制变革虽发轫于五代,但关键性转折在宋初,这不仅有其加强中央集权的迫切性,亦与宋初通过科举考试满足国家抑藩和统治新占领区的特殊人才取向相关。尽管宋初科举制改革有特殊时代需求,但从唐宋变革视域观之,它是唐宋科举变革各种因素层累而成,这对理解唐宋其他制度变革亦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美华 《求是学刊》2016,(3):155-163
唐宋时期,随着国家祭祀制度的发展完善,朝廷努力将社稷祭祀礼仪推行于地方,但是在地方层面中州县社稷却遭遇窘境,其祭祀"多不如礼",呈现颓废之状,城隍神明显凌侵社稷尊位而备受地方重视。然州县社稷的现实窘境并不意味着其祭祀衰落,进入地方祭祀体制中的城隍神未能真正取代社稷的地位,而是被收编置于社稷位次之下。由唐至宋,地方社稷与城隍神之间的纠葛,不仅反映了国家祭祀体制在地方社会中的推行和影响,更透视出唐宋国家对地方社会日趋强化的统治和掌控。  相似文献   

14.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以来,至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佛教思想必然影响到当时人们生活习俗的方方面面,丧葬习俗也不例外。本文从佛教思想影响下的生死观入手,对汉唐以来佛教因素影响下的民间丧葬习俗作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中国民间丧葬习俗中出现众多的佛教因素,绝非偶然,它与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唐宋铜镜     
我国铜镜铸造,历史悠久,唐宋时期技术更加精粹。唐宋铜镜在南方多有发现,而在北方却很少见到。笔者近年来在五常县和哈尔滨市发现两枚唐代铜镜和两枚宋代铜镜,简介如下:唐代渤海国波纹镜(图一)。直径115毫米,厚3.5毫米,重145克。铜镜背面有牡丹花和波涛纹饰,古朴大方。  相似文献   

16.
《学问》2015,(4)
长白山人参既是唐宋辽金时期的主要贡品、明代女真人的重要经济支柱,也是满清皇室直接管制的土产,为古代东北亚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资。民国时期野参参源萎缩,到1949年,产量从清代的10万斤下降到200斤。  相似文献   

17.
明清时期湖州的丝织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明清时期湖丝与丝织品已遐迩闻名,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商品。湖州丝织业的生产方式如何?它的发展对湖州府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过什么影响?这些问题都很值得研究。一、推动湖州丝织业发展的诸因素湖州丝和丝织品唐宋时期已列入贡品,为宫廷官府所喜爱。唐贡花绸、鸟眼绫、重面绢、丝、绵等。宋贡花绢万匹,续5千匹,绸4千匹,丝绵各5万两。民间衣著很少用丝绸,“湖丝虽遍天下,而湖民无一缕。”元代湖丝质量有所提高,能缫  相似文献   

18.
唐宋词是审美的 ,接受者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去审视唐宋词。但是 ,从广义的角度观察 ,唐宋词又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的一种载体。唐宋社会的民情风俗 ,唐宋时代的风气转移 ,唐宋帝国的盛衰兴废 ,唐宋文人士大夫的消费方式与行为 ,皆丰富多采、细腻深入地展现在词的大千世界之中。于是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阅读唐宋词 ,也就成为当今学者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课题。沈松勤的新著《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以下简称“沈著”),就是改换研究角度的一种比较成功的尝试。沈著的研究分为三编。上编从歌妓制度着手 …  相似文献   

19.
吴朋飞 《唐都学刊》2014,(1):119-120
田恩铭博士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的《唐宋变革视域下的中唐文学家传记研究》,有著名学者霍松林先生为之作的序。这是近些年来立足"唐宋变革论"视域下研究唐宋文学观念转型不可多得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20.
清王朝(1840年以前)时期中国落后于西方尤其是英国,主要原因并非清代出现阻滞社会发展的因素,而是表现为西方英国经济的加速度式发展,清代在经济上比唐宋明王朝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但其速度选不如英国,因而拉大了发展的差距.中国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主要在于传统的影响,具有广阔市场的社会性盈利产品及生产技术不能得到较快的发展尤其值得注意.而清代政治对社会的影响是积极、消极并存.同时,清代在边疆版图、对外关系、文化思想等方面较前王朝都有显著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