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人阶级与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关系 ,一直是西方学术界争论的问题。建立有效的社会保障制度 ,提高英国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是英国各种工会组织与工党的重要目标。英国工人阶级的要求与斗争 ,推动了英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但是 ,英国工人阶级对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意见十分复杂 ,存在明显的意见分歧 ,对一些社会保障措施甚至提出反对 ,因此 ,应该客观评价英国工人阶级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改革开放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新形势下,我国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章就新时期工人阶级的概念、工人阶级的构成等方面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阐述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围绕“19 世纪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发展对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影响”这一论题,哈耶克等人 向马克思、恩格斯发难,指责《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工人阶级生活遭遇的真实记录是对资本主义和 工业革命的全然否定。实际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未否认资本主义早期工业化之前工人的生活已经面 临的各种苦难,而是拒绝借用这种苦难的面纱来掩人耳目,无视工人阶级在 19 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化早 期依然艰难甚至深化的困苦的生存境遇。他们强调,相对而言的社会进步,并不能掩盖工人阶级表现 不同但实质相同的异化处境。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考察工人阶级劳动与生存状况的过程中,发现了 工人阶级作为变革社会的历史主体所背负的伟大使命。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阶级结构上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引起了西方资产阶级学者、"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的不同思考,提出了工人阶级"中产阶级化"、"工人阶级一体化"和"无产阶级消失论"等观点,如何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新变化,直接涉及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的重大问题。尽管当代西方的工人阶级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但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有关工人阶级涵义的论述,工人阶级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变革的主体的论断仍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5.
建国之初,为发挥工人阶级建设新中国的积极作用,党根据工人阶级的思想文化状况,结合党的中心工作和当时开展的各项政治运动,通过举办工农速成中学和工农干部文化补习学校、开设各种政治训练班和业余学校、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等多种形式,在工人阶级中普遍进行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政治理论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共产主义和共产党政策教育、工农联盟教育。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使党成功地将思想复杂的旧工人群体规训为新中国的新式劳动者。  相似文献   

6.
工人阶级的状况关乎党的性质和阶级基础,其意义不言而喻。历史地看,先进性是工人阶级的突出特征。然而今日之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正在经历着时代洗礼的工人阶级自身也发生了诸多显著变化。“工人阶级的先进性也在发展”的论断,是对当代工人阶级先进性的再次肯定,同时也是对工人阶级先进性具有与时俱进、不断回应时代发展要求特性的认同。  相似文献   

7.
解放前,工人阶级是一个受苦受难的阶级。解放后,工人阶级翻身做了主人,成为我们国家的领导阶级。改革开放后,工人阶级的内涵逐步拓展,成为除了种地农民之外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然而,工人阶级内部已分化为若干个社会阶层。如何整合各阶层利益,使其为实现党的纲领和目标而奋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8.
从书信研究、人物传记、价值批判三个角度对爱德华·汤普森的民族志书写方法进行了研究。对18世纪“粮食骚乱”事件与威廉·莫里斯的生命史的书写,呈现出爱德华·汤普森对文本中事件、人物以及各种社会关系考察的逻辑和方法。汤普森的民族志研究以英国工人阶级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发展为对象,强调将客观主义叙述逻辑与建构主义叙述逻辑相结合的重要性,通过将事实深描所呈现的社会现象与价值批判所建构的道德体系相融合,科学、形象地还原了工人阶级的成长过程以及工人阶级意识的形成缘由。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20年代初俄共(布)关于工会问题的争论中,列宁的结论使工会的性质、作用和任务的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重温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工会任务的教导,进一步发挥工会团结教育工人阶级的作用,加强对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和参与国家管理的教育,把工会办成真正的“共产主义学校”,仍是工会“特殊而主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依靠工人阶级的思想,并且提出把依靠工人阶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终其一生,所属的阶级、阵营往往变化,思想也往往变化.而思想尤其政治思想一与政权结合,便更多地受到政权的影响.因此,阶级立场受到阶级、阶级出身的影响,但更多地是与政权的距离而定.  相似文献   

12.
学习型班级:高校创新班级管理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形势下高校班级建设和班级管理面临着复杂的新情况,严重地制约和影响了传统班级功能的发挥。学习型班级注重以人为本、知识共享和自我超越,是对已有的学校班级教育模式的一种根本性的探索,它以共同愿景、班级品牌、党团组织、班级文化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规律,改进学生活动参与方式.探索多样化载体,全面提升班级建设实效性.增强班级育人功效.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是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基本策略。是否重视并把握统一战线的阶级基础及阶级关系的变化规律,符合并满足各阶级的不同利益,直接影响着党的革命与建设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法的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法理学中的经典论题,但社会的转型使其面临机遇和挑战,要增强其对当下社会的解释力和说明力,必须对该论题中的阶级、阶级性予以澄清和完善。转型社会中的法的阶级性表征是多元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在制度框架内的冲突与协商,而法亦是这种博弈的结果和产物。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社会看作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对立的社会。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由专业管理人员组成的新的社会群体。这个群体既不同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也不同于无产阶级,即所谓的中间阶级。从总体上说,尽管存在着中间阶级有所扩大的现象,使得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呈现较为复杂局面,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呈两极化的态势并未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6.
阶级是一个以共同的经济地位为基础的具有共同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的社会集团。阶级形成的首要条件是经济关系,重要条件是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从经济关系上看,知识分子远离了经济上的基础,不具备成为一个阶级的经济前提。从政治关系和思想关系上看,知识分子政治上易变,思想上复杂,没有形成一个政治、思想上统一的阶级,而是分属于不同的阶级。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中产阶级理论研究中的"稳定器"、"平衡轮"、"缓冲器"等观点不同,对中产阶级的研究应该从马克思主义对"自在"与"自为"阶级的理论分析来考量,从阶级意识与社会力量的相互联系来思辨,从阶级意识与阶级责任的辩证关系来诠解,只有将阶级意识提升到阶级的社会责任以及两者的结合,才能促使阶级在提炼内涵中塑造与升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功能,履行其社会角色.自近代社会转型以来,中产阶级的分化、组合和发展变化,使其自身充满着矛盾性、异质性和复杂性,并非是一个自为的阶级.中产阶级不仅在生活方式、价值取向、行为选择上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想观念与导向,严重阻碍了其阶级意识形成,这使作为维护阶级利益所需的整体阶级行动缺乏一种内在的必然性;并且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生活方式等,使其没有团结一致采取整体阶级行动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而利益集团政治却是其现实走向.在市场经济多元化促发的利益主体多元化、政治诉求多元化、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中产阶级不仅在现实社会中的群体意识与行为取向是一个复杂的变数,而且其对社会秩序稳定和发展的作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变量.此外,其在不同政治与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各自还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特征.因此,在中产阶级中不可能形成统一的阶级意识,也难以构成政治上成熟的阶级.倘若没有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与互构,没有其他阶级的合作共赢,其也难以构成现代社会秩序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功能系统.  相似文献   

18.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含义要把握三个关键点:少数人对以生产资料为核心的财产的垄断、剥削、剩余价值的生产。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建立之后,发生过三次大争论,在争论中出现了六个典型的阶级定义:以市场关系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不平等系统的单位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职业分类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以财产关系为核心的阶级定义、阶级关系中阶级位置的含义、以权力垄断为根据的阶级定义。这些定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否认剩余价值论为基础的阶级定义,一类是在承认剩余价值论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含义和阶级理论的修正和发展。讨论和研究阶级含义应贯彻三个原则:一是所下的阶级定义能够描述不同历史类型的社会形态中社会阶级的共同特征;二是能够把阶级与等级、阶层、身份、职业、官位等区别开来;三是揭示出阶级最本质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民族与阶级概念的界定,指出了在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民族问题的实质是阶级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阐述了资本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问题.  相似文献   

20.
班级规模与学生发展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班级规模是指在一位特定教师指导下的一个特定班级或教学团体的学生数。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学校环境之一。笔者分析了当前世界发达国家班级规模变化的历史和现状,总结了我国当前班级规模问题的主要特点,论述了班级规模对教室环境、教师关照度、学生学业发展以及人际互动的影响,对改善我国班级规模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