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有以下特点:(一)大多数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其主要特点是以“事”为中心,只见“事”,不见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与人有关的管理实践,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通过合理管理人力资源,以人力资源促进企业发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事得其人,人尽其才",使企业不断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3.
管理语丝     
<正>企业领导者培植下属就是提拔自己。领导的实质是领导"人心",管理的实质也是管理"人心"。所以,作为既是领导者又是管理者的企业领导者要轻"领"重"导"、轻"管"重"理"。企业领导者:要管"事"则要先管"人",要管"人"则要先管"心",要管"心"则要先知"心"。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企业领导者,才能有望不断超越自己。  相似文献   

4.
姜勇 《经营管理者》2012,(1X):361-361
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是企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环节,也是实现党对企业政治领导的基本途径。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人的因素越来越显得重要,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企业才能摆脱困境,不断发展。要做到与企业改革、经营管理和基层建设相结合,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才是主要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增长性贫困”是在经济表面繁荣的同时,地方财政和群众收入不仅没有增加,反而还把家底逐渐掏空了,留下一堆“后遗症”。“增长性贫困”在不同的地方表现不一。有的地方的工业园区只见圈地不见企业、只见企业不见利税、只见厂房不见增加人员就业。看起来蔚为壮观,到里面走一遭就会发现,一个大园区竟不如一个重点企业利税多,有的只是地条钢、小印刷类的粗放型产品。有一个拥有几十平方公里土地的园区,厂房虽建了不少,但多为本地搬迁来的保本、微利型企业;面积虽很大,但有质量的增长点并不多。如果不是用低价的土地、廉价的资源、便宜的能源在…  相似文献   

6.
人本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逐渐被企业应用,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精髓的体现,作为企业,为了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开始注重人在企业中所发挥的作用,企业中的员工不仅仅作为一种"经济人",更多的时候是作为"社会人"而存在的,本文就人本管理的相关概念、人本管理思想在企业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作以介绍,研究企业人本管理,对于促进企业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腾飞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管理工作中,我们经常提及"就事论事",容易使人联想到"对事不对人"这一令人宽心释怀的话语.但提及管理,人和事永远不会分家. 管理的定义是,在社会组织中,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的协调活动.因此,在做好"就事论事"的基础上,管理者不妨针对"人"这个管理活动中的关键要素,来一番"就事论人".  相似文献   

8.
所谓"心理环境",是使企业内上上下下人人心情舒畅的精神环境,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起变化.不仅要创造企业内部的良好心理环境,而且要解决企业与周围社会环境的互相影响问题,希望是一种积极的"互动",而不是消极的"互动".国内外一些企业管理的成功做法,可供其他企业借鉴.  相似文献   

9.
郝乐梅 《经营管理者》2012,(6X):262-262
<正>安全生产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企业要实现健康、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工会在安全生产中具有别的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工会在企业安全工作中不可替代在工作中,有部分人存在一种错误的认识:"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职能部门的事,与其它部门和组织无关"。这种错误认识必须改变。  相似文献   

10.
对标管理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作为寻找和学习最佳管理案例和运行方式的一种方法,在中国得以广泛的推行,成为最受企业欢迎的管理方法之一。本文旨在探讨运用"标准成本法"指导企业的成本对标工作。在业界最佳成本指标(外部标杆)与企业实际成本之间,搭建一个企业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内部标杆",明晰企业成本管理的努力方向和路径,使企业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不断相符,进而缩短企业成本与"外部标杆"的差距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1.
企业的理财目标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总方向,现代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环境日新月异,财务管理的环境主要包括法律环境、金融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财务主管随时都面对大量的静态和动态信息,要敏锐地抓住与自身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信息,履行好企业财务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的职能,只有坚持目标导向的管理理念才能确保"做正确的事",在"股东财富(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引导下,制定每个时期的具体目标。本文对我国目前企业理财目标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找出实现企业目标最大化的正确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杜广秋 《经营管理者》2009,(23):170-170
应收账款管理是财务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如果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企业会长期深陷"三角债"的困扰之中,要避免这一问题,必须从应收账款的事前、事中、事后等多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单纯的事后催收和控制远不能解决问题,不能清除应收帐款对企业各方面的消极影响,同时催收和控制本身也给企业带来诸如增加费用、丧失市场、内部失衡等新的麻烦,这就敦促经理人要创新思维,把眼光投向事前管理。  相似文献   

13.
毛媛 《经营管理者》2013,(30):92-92
传统的人事管理是以"事"为中心,是一种短期的、着重眼前的被动管理。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核心,把人做为资源加以开发,人力资源被提高到了战略角度。某公司下设多个分公司,主营业务是通信网络维护和通信工程施工。本文论述该公司如何在国有企业的背景下从传统人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转变,从创新人力资源机制入手,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超越竞争对手,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公司业绩。  相似文献   

14.
“零”管理     
在众多的企业管理名目中,有一种管理模式叫"零管理".零,是无始无终,无头无尾,无高无底,无尊无卑,无极无限,无中的有,有中的无,但又不是神秘莫测,无章可循的. 零管理的内容,包括决策上的"零失误",资源利用的"零损耗",产品质量的"零次品"、"零缺陷",产品成本的"零亏损",原材料消耗的"零储备",产品销售的"零库存",运输过程的"零破损",服务行为的"零死角",操作过程的"零误差",合同履行的"零违约",安全生产的"零事故",管理层次的"零管理层"等. 零管理,就是用圆圆的眼睛时刻关注着企业的动向,是严格要求、力求完美的标志,是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试金石,是企业管理者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工匠精神",反映着一种新的"通识"和执着的精神。它要求人一心一意谋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心一意去劳作,而不是满脑子处级、厅级、省级的入仕思想,更不是那满脑子的金山银山、美元别墅、豪车美女。"工匠精神"追求合作、共赢、协调发展,是智慧与实干的结合。我们曾经遗忘了"工匠精神",用一种应付式的心态去从事工作。于是,我们不扎实做事,不用心待人,不尽力与人合作。每个单位,每个工种,每个企业,老从自己角度想事、干事,不像一个工匠,立意高远,结构在胸,谋事共赢。  相似文献   

16.
话语理论倡导"一些人的对话",鼓励多元利益主体在"公共能量场"中展开平等而开放的对话。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与话语理论的核心理念有着内在契合性,是基层民主决策的崭新模式。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当前农村"一事一议"制度在具体制度设计和操作中遭遇到一些现实困境,如对话人数过多、议事流于形式、对话参与者的冷漠和利益代表性不足、制度要素之间难以配套运行等。对此,应完善"一事一议"的制度设计,实施"一些人的对话",完善激励机制,加强对话参与者的素质和伦理教育,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法规,促进"一事一议"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佚名 《秘书之友》2012,(9):43-45
加班对于很多人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八小时之外的晚上和周末常常会被加班挤掉,有的公司甚至"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在这个"不拼命毋宁死"的职场年代,加班几乎成为每个职场人的常态,不光"思念是一种病",加班更是一种"毁人不倦"  相似文献   

18.
时下,讲"套话"、办"套事"几乎成了一种风气.所谓"套事",就是依葫芦画瓢、毫无创造性、不讲实效的一种工作形式. "套事"的弊端人所共知,缘何至今仍如此"瓜瓞绵绵"?缘何有的领导者甘做"套事"而无怨无悔?细究其因,无非有四:一是安全保险.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虽是废话、空话,却一贯正确,绝无差错.二是省力省脑.办事像古人做八股文一样,总爱"套股"-往上头"套",往本本"套",往旧模式"套".从众从上,从本从旧,省心省事,免得劳神.三是能力低下.有的领导者习惯了做"套事",不爱也不善于独立思考,长此以往,脑筋生锈,思维迟钝,胸无点墨,谈何真知灼见?四是胆小怕事.由于怕"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只好"例行公事"了.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种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的形成,企业文化都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是企业的内在需求,更是企业文化的"天职"。企业文化怎样作用于企业管理,应该塑造什么样的企业管理模式呢?天津天铁冶金集团炼铁厂的实践应该对我们有所启发。深化"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一个组织中,常常会发生一些事无人管的现象,俗称"三不管",也就是你不管、我不管、他不管的管理真空。组织中出现管理真空是一种必然现象,即使最周密的制度安排和高明的领导者也无法杜绝这种真空。所谓"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是指触犯既有法律必被制裁。但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