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拟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基本文化背景研究入手,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并综合运用舞蹈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彝族传统舞蹈文化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并借此探究对于彝族舞蹈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文章拟通过对凉山彝族传统舞蹈基本文化背景研究入手,通过对现有资料进行比较研究的方式,并综合运用舞蹈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基础理论知识,辩证分析彝族传统舞蹈文化审美意蕴和文化内涵,并借此探究对于彝族舞蹈发展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相和歌》是中国民族舞剧经典作品《铜雀伎》中的舞蹈片段,编导孙颖老师在作品中复现了汉代时期盛行的女乐舞蹈——《盘鼓舞》。《盘鼓舞》因舞者敏捷踏盘踏鼓而舞的形式得名,既具有如飞似行的高超舞技又展现出独特的柔婉韵律,代表着汉代舞蹈的最高水平。本文通过对舞蹈作品《相和歌》的舞蹈语言、舞蹈构图等要素进行深入分析,进一步探索汉代艺术文化的审美取向与美学意蕴,以汉代舞蹈的形象与意象展望汉代社会的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舞蹈已经由阳春白雪走入普罗大众.舞蹈表演不再仅仅局限于肢体动作的单一表现,能够感染观众使观众置身于舞者情感世界的舞蹈作品,需要舞蹈编导和舞蹈表演者将更深层次的意蕴渗透到肢体动作当中,丰富舞蹈的表现力.而要达到这一效果需要舞者充实自身的舞蹈理论知识,拥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与技术技巧,运用舞蹈编创的技法...  相似文献   

5.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文化生态是指柯尔克孜民族及其游牧先民们更多的是依赖对生活的模仿,包括再现狩猎、游牧、采集、劳动、战争、婚嫁等生活场景与自然环境中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生态和舞蹈艺术,柯尔克孜族舞蹈既有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有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柯尔克孜族舞蹈体现了柯尔克孜民族的民俗文化、风情习俗、思想观念和审美心理,本文主要在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与生态环境、柯尔克孜族舞蹈文化的多样性与传播、柯尔克孜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等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在其漫长的历史文化史中,舞蹈文化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与美感绚烂于我国文化艺术之林.舞蹈文化亦是民族文化传承、发扬的载体,蕴含着民族文化的价值、精髓,尤其是在国家推进文化建设的今天,高校舞蹈教学体系也亟需突破旧习,改革创新.对此,本文在简要阐述新时期高校舞蹈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文化传承观照下高校舞蹈教学创新的必要性,并重点从三方面入手探讨了具体的实践对策,以期为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上升.在越来越多姿多彩的文娱活动中,就舞蹈而言,它已经变成了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本文主要解析了舞蹈和群众文化之间的联系,以及当前形成的一些常见舞蹈类别,然后论述了舞蹈对群众文化发展的巨大作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的飞跃提升、文化的日益提高、现代城市和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在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文化部进一步优化配置公共文化生产的各种资源,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文化工作对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作用,激发中国公共文化生产的巨大潜力,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论文以“社区舞蹈的公共文化发展模式”为研究目标,根据调研北京周边地区的社区舞蹈现状,分析我国各地社区舞蹈公共文化的建设过程和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社区舞蹈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促进社区舞蹈公共文化的大范围地区推进和建立体系的完善,并且推动我国文化市场的发展、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0.
舞蹈艺术一直以来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方式之一.舞蹈不仅仅融入了人类形体的美感,也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舞蹈的创作不仅应该向观众展现舞蹈艺术的精美技术,也应该向观众传递美好的情感和艺术的底蕴.因此,舞蹈创作必须根植于舞蹈文化,不断融入新的元素,保持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才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年多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歌舞展演活动的田野观察,本文简要呈现了文艺队的发展历程及存在的问题,认为从日常生活及仪式中抽离出来的"为展演的"歌舞,在现代旅游背景下已经成为民族文化产品.表达原有价值观念的减弱及经济利益诉求的加大是这些歌舞活动意义变化的基本方面.村民最终成为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展演者报酬递增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这类艺术获得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南涧彝族"跳菜"礼仪的象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菜"是彝族在宴请宾客时跳着舞上菜的最高待客礼仪,它是舞蹈和饮食合二为一的典型。本文在明确跳菜礼仪及其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跳菜舞蹈象征符号和饮食象征符号的意义解析,揭示了彝族传统的认知体系和乐观豁达的民族心理,以及跳菜对彝族族群认同、民族和睦相处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藏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藏族民间舞蹈历史久远、感情真挚、风格多样。我国,藏族因三大方言区,而形成了各自的舞蹈形式和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从辛家"法会"看土族萨满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辛家土族村内的“法会”是原始母系氏族最初宗教——萨满教的遗留物,其法师即学术界所称的萨满。笔者从“服饰”、“七星”和“火”、“跳神内容”三方面进行了简要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15.
赵心宪 《民族学刊》2021,12(3):29-36, 97
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范畴,立足于哲学人类学思维范式的应用,重视日常生活化“接地气”的交往功能。“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落脚点在“交”,即“相互交汇,有所接触”的“交往”。这样通过“民族群体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日常生活的应用理解,阐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概念的核心要义及其逻辑起点。风俗习惯在人们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产生与传承,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交往活动。重庆国家级民俗类非遗的秀山花灯,当代以来舞台化精品打造历史经验收获不少,但我们可能更应注意的是其民间交往功能存在的问题,政府主导的秀山花灯春节“跳花灯”习俗活动,成为本地“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民间文化交往功能重要载体,有助于美丽乡村公共文化建设愿景的达成。  相似文献   

16.
金代女真文化与文学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特点,对元曲的繁荣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女真歌谣与歌舞、诸宫调、金院本在思想内容、艺术表现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为元曲尤其是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金代女真帝王对通俗文学的喜好和宽松的文化政策,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由金入元的作家队伍等,共同促进了通俗文学元曲和小说的发展与繁荣,使元杂剧迅速走向中国古典戏曲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 ,人生仪礼是在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或危机时期 ,如生死婚嫁等一个人一生中具有特殊意义的阶段上举行的民俗仪礼。在信仰萨满教的民族中 ,各种人生仪礼活动几乎都和萨满教发生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穆斯林积极进取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宋代社会风俗的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历史影响,这个影响不仅体现在物质的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精神的方面。因为在宋代社会文明的发展进程中,穆斯林作为一支特殊的社会力量,他们把伊斯兰教“以人为本”的重商意识和道德理念融入到宋代的社会生活之中,从而使宋代的社会风俗出现了许多新的面貌和特点。故此,认真研究和总结穆斯林与宋代社会风俗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进一步确认穆斯林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中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南方少数民族中,广泛而长久地存在一种以民族始祖神话为根基、渗透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古老传统文化,其中壮族布洛陀文化具有典型的意义。本文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探讨这一类文化的发生、发展及价值。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不同文化交流的工具.本文讨论的是古代汉语诗文中人称的英语翻译趋势,以及对现代翻译工作者的启示.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翻译者已经为中外文学翻译工作了数百年,为文化与思想的传播做出重要贡献,他们的经验与模式给我们现代工作者一些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