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国家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组织形式,政府是管理国家的机器.国家本来就是国民自己的组织,政府本来就是服务于国民的,但是当国家被皇帝用武力占为己有后就成了他的王朝,政府也就变成了皇帝的朝廷.改朝换代只是江山易主、政府换届,而不是国家灭亡.社会分层是自然存在的社会现象,人为划分的社会层次也并非只有按财产划分的阶级一种,形成国家不等于进入阶级社会.文化是人群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存在的形态,文明只是文化的精致形态."国家形成"不等于"文明起源",国家的起源的途径是多元的,文明的形态也是千变万化没有统一的标准.中国国家起源与演进的序列和华夏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进程,都具有"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2.
王东 《天津社会科学》2003,4(1):121-127
文明起源的历史起点应当追溯到哪里 ?前人研究中较为流行的说法主要有四种 :文字起源起点论 ;国家起源起点论 ;文明要素起点论 ;家庭、私有制、阶级起源起点论。我们这里立足于唯物史观和最新考古发现 ,试图提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从世界历史来看 ,原创文明本质上是农业文明 ,文明起源过程本质上是原始渔猎社会走向古代农业化的历史进程 ,因而文明起源的历史进程起点 ,应当追溯到距今 1万年前到七八千年前 ,以农业为首的三大技术创新上去 :农业起源的技术创新 ;新石器革命的技术创新 ;陶器制造的技术创新。一  文明起源的第一大物质前提—…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明的起源应上溯至五帝时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中西文明比较研究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文章对中国文明起源于夏代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夏以前的五帝时代,已具备了文明时代应具备的条件:金属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较普遍使用,城镇形成和出现较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并出现了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特别是当时国家机构已经形成,甚至相当完备,行政职能、行政区划以及刑法、军队都有一定规模。与世界上大多数文明古国一样,五帝时代也处在小国争霸到统一国家建立的历史阶段。因此,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的起源不是夏代,而是夏代之前几百年的五帝时代,也就是从考古学上的龙山文化中期起,中国已形成了最早的国家与文明  相似文献   

4.
尹弘兵 《社会科学》2007,4(4):151-159
文明起源应该区分为文化成就的起源与国家的起源。从国家起源的角度讲,文明起源的要素不应是各种因素的简单排列,而是社会分化逻辑展开的结果。如果中国文明中存在玉器时代,我们就应承认,不能以其它文明中无玉器时代而加以否认。起源阶段与早期阶段的文明不可能是奴隶社会。此外,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还很有可能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历史分期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5.
C(Z)iviliz(s)ation的本义与“State”(国家)近同,扩展的含义有很多。在古代社会及文明起源研究中,它还有专业术语义,指国家时代的整个社会组织及其创造的各类成果,或指拥有国家机器的时代。从中国与西亚等地的考古发现可知,中国与西亚文明社会的出现大体同步,其标志性事件是:出现了城墙保护的一块民居地,公共事务中出现了人牲、人祭等使用暴力的现象;通过城墙和人民的贫富分化所体现的阶级存在;有突出的大墓及宫殿。在较成熟的文明中,还将有监狱、官制、税收等。  相似文献   

6.
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于何时,姚政在《中国古代文明新探》一文中提出看法,认为在龙山文化后期,即相当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中国已开始形成国家。文章从中国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阶级社会的确立、文字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形成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7.
论社会保障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历了20余年的艰难探索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水平不断提高,制度日臻完善,一种社会保障的"中国模式"日渐清晰.这一模式的形成可从三方面予以解析:首先,比历史上欧美国家艰难和"残酷"得多的环境和条件以及承担的改革转型时期的功能期待,构成了社会保障"中国模式"的基础.其次,国家决策、国家调控、国家管理的"国家主导型"体制是中国社会保障的体制特征.第三,目前存在的问题不是社会保障"中国模式"的本质特征.今后中国社会保障要实现城镇型→全民型、差别型→公平型、保障型→福利型、政策型→法律型的转变,以使社会保障"中国模式"的优越性和魅力全面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邵望平 《文史哲》2004,(1):13-14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在人种上、文化上绵延五千年而不衰不断、独一无二的文明,在先秦时代就已形成了许多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虽不断发生着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成为不衰不断的文化传统.这些特征之一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统治秩序是靠礼制而不是靠宗教来建立的.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杰祥新著《新石器文化与夏代文明》近日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早期中国文明》丛书的第一部著作,全书约50万字,图片百余幅。该专著主要通过对现今河南省境内出土的考古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民族志等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原地区古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该专著信从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该专著认为中原地区的个体家庭大约出现于仰韶文化中期,而古代国家政权则起源于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的礼论及仪礼中包含丰富的情感文明意蕴.一方面,文明源于情深,显示了"文明莫过于善"的思想实质;另一方面,情感要有涵养,也必须具备"文明"的气质."仁"是情感文明要达成的最高境界,而礼是实现这一境界的建构性途径.情感文明寓于礼,礼练就情感文明.中国古代情感文明思想体现出合礼化原则、"仁义在先,情爱至上"的价值性取向、中庸性特征、等级性色彩以及"主善慎罚"的仁政倾向.中国古代"礼"的情感文明思想意味深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