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唯声在《北方论丛》1996年第4期著文,对中国文明起源于夏代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夏以前的五帝时代,已具备了时代应具备的条件:金属工具在生产和生活中较普遍使用,城镇形成与出现较大规模的宫殿建筑,并出现了刻在陶器上的文字,特别是当时国家机构已经形成,甚至相  相似文献   

2.
文明时代到来的标志是奴隶制国家的出现。中国奴隶制国家形成于何时,姚政在《中国古代文明新探》一文中提出看法,认为在龙山文化后期,即相当于传说时代的黄帝时期,中国已开始形成国家。文章从中国铜器的起源和发展、阶级社会的确立、文字的产生以及国家的形成几个方面进行论证。  相似文献   

3.
文明是人性的存在内容,古代文明是古国心灵的律动.史学界对古代中国文明起源与早期国家的研究中,遵循剩余→私有→阶级→国家=文明的模式,在这个直线上升的固定化模式中文明的实质脱离人而被转移为国家的存在;文明的起源渊于"剩余"而成为私有制的产物;文明的形成在于社会的分化而成为阶级争斗的结果.这个模式的"底线"是阶级矛盾,根本的问题是文明脱离了人.文明脱离人而将文明等同于私有制、阶级、国家,在古代文明的研究中会出现许多误断,也不能揭示古代中国文明起源的状况.文明脱离人,多元、博大的古代中国文明将成为单一的僵化的文明,充满东方人文情怀的文明将成为无人文意蕴的野蛮文明.呼吁史学家们从泛阶级论的无意识中走出来,用新的理念与情怀重新审视古代中国文明.  相似文献   

4.
本刊讯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郑杰祥新著《新石器文化与夏代文明》近日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专著是国家“九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早期中国文明》丛书的第一部著作,全书约50万字,图片百余幅。该专著主要通过对现今河南省境内出土的考古资料的分析,结合文献记载和民族志等资料,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中原地区古代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及其形成过程。该专著信从恩格斯“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著名论断,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该专著认为中原地区的个体家庭大约出现于仰韶文化中期,而古代国家政权则起源于河…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上存在着夏代,这已为考古发掘材料所证实,无可置疑了。据我考察,二里头文化属于夏文化,唯其第四期已进入商初,其前身来自郑洛类型和三里桥类型的中原龙山文化。这种中原龙山文化的晚期当已进入夏代。夏代已发展到文明社会,这是大家公认的。据此,我们就可以考察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了。这里想从历史和考古的结合上略抒己见,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6.
江林昌 《学术研究》2023,(6):113-121+178
百年考古表明,五千多年前中华文明在长江南北、黄河上下、长城内外八个农牧文化区内同时起源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当于历史学上的五帝时代近一千年长时段里,表现为各自独立而又相互影响的“多元并行”发展格局。到五帝时代晚期,出现了周边文化向中原文化区汇聚的新现象。到夏商周早期文明近二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巩固了“多元一体”格局。“多元一体”发展格局深刻影响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家国观”“中国观”“天下观”等重要哲学思想的形成。这些思想既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具体展现,也是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炎帝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界一般把文字的产生、冶金术的发明、城邦或都市的出现看作是文明的特征 ,而这些现象又往往与国家的形成密切相关。因此 ,许多学者都认为文明的起源就是国家的起源。本文作者认为 ,人类文明发生的关键是生产性的生产———植物的种植和动物的饲养的形成 ,这两种技能是一般动物所不具有的。人类从攫取性的渔猎生产过渡到生产性的农牧业生产 ,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革命 ,学术界通常称之为“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关于中华文明的起源 ,学术界多认为起源于黄帝时代。本文认为 ,“农业革命”是人类脱离原始状态的革命 ,同时也是文明起源的关键一环。中华文明起源也一样 ,是在农业革命的基础上形成的。作者分别从神话传说和考古资料来论证炎帝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 ,论证炎帝是中国农业革命的创始人 ,中华的文明的起源时代应该是炎帝时代  相似文献   

8.
欧洲文明是建立在小规模多元体相互竞争基础上的文明。中国古代文明是大一统的以安分教制为基础的非竞争性文明。后者在前资本主义时代虽然可以通过规模效应来形成对前资本主义西方的优势,但这种砖墙式的帝国结构.与西方文明的类生物细胞体的多元结构相比.缺乏面对环境挑战的适应力与微观试错的变异能力。这就导致了它既不能发展出资本主义,在近代也无力应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挑战,日本作为东方国家应对西方挑战的成功绝非偶然,其关键在于其结构内部具有类似于西方的多元性、分散性、竞争性的特点。中国改革开放的意义就在于。在政治威权体制的推动下。激活了社会内部的微观个体、地方与企业的竞争机制、从而使小规模、多元性、自主性与流动性相结合而形成的竞争机制,在中年大地上得以形成。这一转型的意义就在于此。  相似文献   

9.
王宇信 《殷都学刊》2008,29(1):35-38,44
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龙”是与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进程密切相关的。古史传说时代的“五帝”们,不但与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为华夏民族的形成与融合、发展做出了贡献。历史所形成的矢志不移地追求精神、诚信厚德、移风易俗和追求社会和谐的“龙德”,既是华夏民族的精神,也是炎黄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0.
江林昌 《东岳论丛》2006,27(2):40-48
判断文明起源的物化标志,可以是文字、青铜器、城市和宗教礼仪,也可以是其它,应当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与不同的民族而定。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不仅要从时间上消除“上古无史论”的误解,充分认识中国文明起源的早期性,而且还应从空间上改变“中原文明一元论”的偏见,全面认识中国文明多源并起、广阔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
原始宗教与古代文明的关系问题,在西方不显得密切,因此,不被重视。然而,在古代中国,原始宗教不仅催化了文明的起源,还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此外,原始宗教还造就了中国文明起源发展的连续性特点,影响了史诗、音乐、舞蹈等艺术的发展,推动了天文历法的繁荣,等等。这是中国古代文明研究中需要全面展开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2.
邵望平 《文史哲》2004,(1):13-14
中国文明是世界上在人种上、文化上绵延五千年而不衰不断、独一无二的文明,在先秦时代就已形成了许多与世界其他古代文明不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基因在其后的历史长河中,虽不断发生着变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成为不衰不断的文化传统.这些特征之一就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统治秩序是靠礼制而不是靠宗教来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明起源的考古线索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古巴比伦、埃及、印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但是,中国的文明史,有历史文献明确记载又被考古资料印证的约自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商代始,算起来距今仅有三千六百多年的历史。约在公元前二十二世纪至公元前十六世纪的夏代,是我国早期的奴隶制国家,中国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向无疑义。但因为没有真实可信的历史文献记载,而且考古学又没有发现夏代的历史文献和文字,所以夏代往往被看作是传说时代。有鉴于此,中国文明起源问题更是历史学和考古学家必需探讨的最重要课题之一。著名的考古学家夏鼐先生于1983年到日本讲学时,曾专题谈论这个问题,讲稿后来被日本整理成书。他在书中指出:“我们根据考古学上的证据,中国虽然并不是完全同外  相似文献   

14.
何艳杰  戴景梅 《理论界》2006,(9):181-182
学者对于五帝时代存在纵向和横向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但都不能令人信服。以社会人类学的酋邦概念来重新审视文献中的五帝时代,可知五帝时代应该是中国酋邦轮回时代史迹的历史沉淀。酋邦轮回是中国酋邦时期即五帝时代最普遍的现象,因此酋邦轮回应该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主要道路;酋邦轮回的结束,酋邦宗主权世代固定在某一氏族内部传承并为其它酋邦所承认,应该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5.
忠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伦理道德范畴,但关于忠观念的起源研究一直以来没有形成共识,甚至存在忠观念与忠概念的混淆。五帝时代"中"的意识是"忠"观念产生的文化源头,"忠"源于"中",忠观念起源于五帝时代。忠是五帝时代军事首领或酋长为了本群体利益所产生的中正、不偏、公正、无私等的意识和观念,体现了为民的价值导向;也是氏族成员对军事首领或酋长这一权威中心的归依和服从,反映了对群体利益的维护和公平规则的期求。  相似文献   

16.
尹弘兵 《社会科学》2007,4(4):151-159
文明起源应该区分为文化成就的起源与国家的起源。从国家起源的角度讲,文明起源的要素不应是各种因素的简单排列,而是社会分化逻辑展开的结果。如果中国文明中存在玉器时代,我们就应承认,不能以其它文明中无玉器时代而加以否认。起源阶段与早期阶段的文明不可能是奴隶社会。此外,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还很有可能为陷入困境的中国历史分期研究开辟出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7.
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以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早期国家的开端,此观点并未得到近现代学界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早期国家理论的提出和考古学的新进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五帝时代是中国早期国家确立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06,(1):307-308
本刊讯11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等单位主办的“蚌埠双墩遗址暨双墩文化学术讨论会”传出讯息:在安徽省蚌埠市双墩村境内发掘出的双墩文化遗址,填补了淮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中期史前文化的空白,为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谱系和中国文字起源的研究注入了新的内容。这一研究成果表明,早在7000多年前,淮河中游地区已显露出早期文明的曙光,淮河流域与黄河、长江流域同样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为丰富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这次讨论会有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所与历史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  相似文献   

19.
五帝时代的城址与中原早期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世之 《中州学刊》2006,(3):167-171
中国历史上的五帝时代,大体上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时代。考古发现的郑州西山、濮阳高村、襄汾陶寺、辉县孟庄、新密古城寨和登封王城岗诸城址,均属五帝时代的古城,从其功能、性质考察,当时社会已经进入中原早期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20.
罗浩波 《天府新论》2011,(4):113-120
国内学术界关于文明起源研究的前沿问题,主要集中在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系、文明形成的标志或要素、文明起源的过程和路径、国家起源的机制、文明形成的原因等问题上。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我们辨析研究误区,整合研究思路,创新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