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性爱进入新时期文学的领域,本身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从张洁《爱,是不能忘记韵》对纯洁爱情的呼唤,张贤亮《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涉及爱的道德范畴,到莫言《金发婴儿》提出的对正常性满足的合理要求,性爱已作为一种审美中介,充分表达出作家对人生、对道德的探索。刘恒在他的许多作品中借性爱表达了他对社会、人生的多向思考。这里,我们以《自涡》为范例,剖析其中的人物周兆路的情爱心理。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小说中的性问题是备受读者和批评界争议的话题。但这种性爱书写折射出当代美国社会性伦理观的嬗变和罗斯本人的性伦理观。本文以《垂死的肉身》为个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罗斯小说中的性爱书写是美国当代社会历史在文学文本中的反映,也是对传统犹太性伦理观念的一种反叛和张扬。小说中的性事书写作为推动小说情节演进的助推器,融入了罗斯对性爱伦理的拷问,体现出他对生命个体的理性与情感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性爱叙事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基本形式,贯穿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很多时候,小说中的性爱叙事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的文化现象,有其特殊的文化隐喻,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泛滥的性爱叙事也常因为为了增强文本的"声""色"效应而沦为商业图书市场的消费符号。贺奕《身体上的国境线》中的性爱叙事散发着一种青春成长的私语气息,同时在爱之本质的深层探寻下不乏个体焦虑和家国文化的主题隐喻。  相似文献   

4.
文学色彩学是文学研究者从色彩学的方面来研究文学内在创作意义的一种方式。红色文学意识在《红楼梦》和《福尔赛世家》中有丰富的内在涵义,不仅是生命力的象征、爱情的体现,而且也含有嫉妒以及禁止等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曹旦昇《白吟浪》的情色书写,既顺应了性爱文化在文学中的传承,也符合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体现了作者“万物皆情色”的独特思想。作者通过对“白吟浪”人的情色描写,表现出他对“生命情色”的不倦探寻、充分思考以及深刻认知。  相似文献   

6.
从集部角度比较《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部目录从诗赋略到集部的嬗变,既是文学观念逐步明晰的过程,也是目录学对文学客观认识的演进过程。从屈原赋之属到楚辞类,楚辞逐步走向经典。别集类的立类及书目传承一方面展示出作家主体地位逐步凸显,另一方面也反映文学正统观念的加强。  相似文献   

7.
王安忆是一位思想独特而又敏锐的作家,她对女性特别关注。在《我爱比尔》这部小说中,王安忆从性爱的本体出发,把笔触直接指向男女之间的性爱生活,讲述了一个都市女性、美术系学生阿三堕落的故事。本文主要从女性视角来解读《我爱比尔》这部小说,分析阿三的爱情故事与性爱生活,窥探阿三的精神困境以及最后的自我救赎,从而引发我们对女性解放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由陆地和海洋两部分构成。从文学地理学的角度看,有陆地文学,亦有海洋文学。海洋文学虽不如陆地文学那么卷帙浩繁,却也相当可观。象丹麦作家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法国作家雨果的《海上劳工》和洛蒂的《冰岛渔夫》,英国作家康拉德的一系列海上小说和诗人爱略特的《四个四重秦》,美国作家麦尔维尔的《白鲸》和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这些关于海洋的文学结晶,为见识过大海的人们再现了生活,也为内陆的老气横秋的文学书店注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海的气息。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伟大的巨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长的史诗。研究《格萨尔王传》既要进行详尽的科学的考证,也要从文学的角度进行仔细的深入的探究。本文仅从《格萨尔王传》中的谚语着眼,作点肤浅的分析,求教于研究和热爱《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史诗的老前辈和同志。  相似文献   

10.
《聊斋志异》的内容相当丰富,其中的性描写值得认真讨论。《聊斋志异》中爱情题材作品的性描写,少叙述而多形容,具有很强的文学魅力和审美特性。这类性描写,或者与异性间感情的发展相伴随,或者与刻画人物性格的需要相一致,或者是小说情节发展之必须,和谐自然,引人入胜。《聊斋志异》除了写性的美好与和谐之外,也描写了性残疾、性蒙昧、性压抑、性变态和性错乱等不正常、不健康的性心理、性行为及其对个人、社会的戕害。总体上看,《聊斋志异》的性描写是成功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蒲松龄的创作态度是认真而严肃的。同时,《聊斋志异》性描写的表现形态、表达技巧也颇值得肯定。当然,《聊斋志异》中也有一些不健康的性爱题材的作品和性描写,需要辩证地看待。  相似文献   

11.
《吉尔伽美什》是目前世界文学中已发现的最古老的一部英雄史诗,是古代巴比伦文学的杰出代表。它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个性差异。如果我们从比较研究的角度系统地梳理这些异同,必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格萨尔王传》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王跃文的《爱历元年》表明其创作出现了有意识的转向,他的小说实现了从“政治”和“性爱”这两个基本维度进入文学、探索人性的创作构架;在此意义上,《爱历元年》既是“情爱之书”更是“人性之书”。《爱历元年》的写作动机缘于既是作者的也是小说中人物的“中年危机”,对“中年危机”的破解则是道德出轨和感情突围;故而,爱情更多是一种精神修行和安顿灵魂的方式,对爱情“迷失”之后“回归”的只能是婚姻。  相似文献   

13.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不仅思想内容丰富,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而且也是一部文学成就很高的叙事散文作品。《左传》作为先秦叙事文学的重要作品,在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其文学成就今天仍然还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必要。               一《左传》的文学成就首先就表现在它的故事性强。具有故事性是叙事散文的重要特点。我国的散文从早期的甲骨卜辞到《易》卦爻辞,从金文到《尚书》,从《春秋》到《左传》,其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从叙事的角度看,虽然甲骨卜辞、《易》卦爻辞中有叙…  相似文献   

14.
从《沉沦》看郁达夫的性爱小说夏航郁达夫一篇《沉沦》似乎注定了他在当时文坛上尴尬的处境。系列性爱小说在文艺界面前,好象创世纪时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亚当夏娃,狼狈不堪,而又窘迫无助。尽管如此,郁达夫还是坚持自己的创作个性,自觉执著地在涉性题材小说方面走下去...  相似文献   

15.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于神的一面,而且在这一侧面上也表现为一种承传、突破与革新的态势。探究陶渊明诗文与《庄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梳理《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演变历史,有着重要与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文学价值看,《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巅峰之作,它的哲学思想与文学特性都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广影响。但从后世文学观之,人们对《庄子》之形与神的吸取,又显然是有选择性的,陶渊明就是最具典型性的一人。他对《庄子》的承传不仅侧重于神的一面,而且在这一侧面上也表现为一种承传、突破与革新的态势。探究陶渊明诗文与《庄子》之间的这种关系,对梳理《庄子》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演变历史,有着重要与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 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在这里,他不仅肯定了《史记》的历史价值,同时也肯定了它的文学成就.《史记》的史学价值是无可非议的,那么它的文学成就到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传统的观念认为《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并且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史记》是一部纪传文学,但是把它归入古典散文类是不够确切的.从文学角上来看《史记》中那些成功的,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应当属于早期的中国古典小说范畴.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对《易传》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多方面论述。刘勰认为文学的本原是道,文学的作用是明道,他提出的"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以明道"这一重要命题,正是总结《易传》对《易经》的阐释所做出的概括。他认为《易传》释经不是简单的转述与琐碎的注解,而是精心创造并广泛使用了"丽辞",既多用对偶,又注重协韵,是文章的典范。他认为,《易传》在文章体裁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论、说、辞、序几种文体的产生,都与《易传》有着直接关系。他还论证了《易》象的意义,评价了《易传》的语言,分析了《易》的事象,既揭示了《易传》的文学贡献,也体现了作者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9.
王祥云 《南都学坛》2005,25(4):61-64
从传统性爱观念的演变来看,《金瓶梅词话》中的性爱描写,体现了两性关系的文化特色。表现为:一夫多妻的婚姻结构,导致了两性性爱对等的失衡;等级制度和等级观念使扭曲的性爱畸变成为正当的社会规范;娼妓制度使男女性爱沦为正常的商品交易;房中术使性爱描写的细节极为张扬,成为人所诟病的缘由;西门庆的性观念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特定风气。作者以惩戒、劝勉的口吻进行道德说教,以写实的手法进行性爱描写,使人一方面看到儒家道德说教的虚伪,一方面又看到晚明社会风气的黑暗与淫糜。  相似文献   

20.
《史记》与神话传说——《史记与文学》研究之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史料来源的角度,论述了史学与文学巨著《史记》与古代神话传说的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指出司马迂的蒐集、整理、加工和改造,使古代神话传说不仅成为《史记》上古史的主要材料来源之一,同时也赋予了《史记》的文学色彩。文中具体地分析了故事结构、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诸方面文学因素,对读者颇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