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结合语言顺应论和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分析中文流行歌曲中的语码转换现象。研究表明,中文流行歌曲中汉英语码转换的深层原因来自于社会规范顺应、语言现实顺应和心理动机顺应,其语码转换都应将这三个顺应因素结合起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流行歌词辞格的含蓄美及其文化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歌词之所以大量运用比喻、双关、借代、用典、象征等含蓄蕴藉的诸多辞格,是因为受到传统文化的支配性影响和为了趋同人们含蓄为美的心理之故。客观上说,这些辞格确实起到促进流行歌曲更好"流行"的作用,而且也是构成中国流行歌曲"民族特色"的要素之一。但要注意把握分寸,辩证运用,当曲则曲,宜直则直。  相似文献   

3.
试论流行音乐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儒家音乐强调"中和"、"美善兼容",突出了音乐的美育效能和社会作用;古典诗词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宝贵的语言材料,它的优雅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品味,使得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在通俗的同时保留了典雅的韵味,同时,传统文化对流行歌曲的演绎者即歌手同样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流行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流行音乐创作必须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4.
歌词作为一种音乐文学,从古至今都兼有诗与歌的双重魅力,很多流行歌曲的歌词中充满了唐诗宋词的意象和历史情节的断章。本文从流行歌曲歌词与唐诗宋词两者融合的题材和表现形式两方面,对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蕴涵的唐诗宋词文化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的流行歌曲可以清晰地划分为主流意识形态化的流行歌曲与非主流的流行歌曲,而后者与20世纪80年代中期文学上的先锋派则具有某种相同的意味。90年代以来,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通俗音乐的大众化、世俗化成为中国文化整体走向中的一种趋势,它以其敏感的神经最先表达着文化的俗化之势。新世纪流行歌曲最大的特点是通过网络传播,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网络歌曲的认可,但也同时显现着中国流行音乐深度模式的衰微。消费时代使得音乐这样的文化艺术也成为以卖点为中心的代名词,中国当代流行歌曲完成了从先锋艺术到媚俗艺术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对"流行歌曲歌词"的研究一直是中国"流行文化"研究的空白,马树春凭借丰厚的学术底蕴,以一个当代学者敏锐的学术神经,以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独特视角的《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文学阐释》捕捉了"流行歌曲"之精神和灵魂.  相似文献   

7.
试析流行歌曲的精神内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歌曲的精神品位参差不齐,一部分属于廉价的大众消费品,也有一部分具有较高的精神品位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后者的内涵具体包括:特定时期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叹的呈现,现世的人间情怀的表现,深层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流行歌曲的文学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题材的平民化与音乐的民间化这个角度来讲,中国的流行歌曲可谓古已有之,而且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流行歌曲。古代的流行歌曲,真实地、多角度地反映了特定时代的社会情绪和个人情绪,是社会情绪和个人情绪的交响曲。20世纪的流行歌曲,不仅在社会情绪和个人情绪方面有了全新的内容,而且在情绪的表现方式上,也有了全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作为当前和未来的重要服装消费群体,他们的服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值得高度关注.当代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鲜明,消费观念前卫,其服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呈现突出特点.本次调查主要从大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服装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消费心理四个方面设计调查问卷,以重庆市高校集中区域沙坪坝和南坪的14所高校为调查区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此次调查结论可为重庆市服装生产经营者提供一定借鉴,从而进一步促进重庆服装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戏曲与流行歌曲的融合,是中国流行音乐本土化的重要表现.这一融合的发展历程,应上溯到1920-1930年代中国流行音乐的发轫期.这种融合天体可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音乐文本形态:加入戏曲元素的流行歌曲和加入流行歌曲元素的戏曲.这种融合为当代社会条件下戏曲与流行歌曲的发展探明了新的路向,创造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性的音乐生产方式,也是民间文化与市民文化的有机融合的突出表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民谣仿拟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谣是指改革开放以来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歌谣,它来自民间,反映人民的心声。新民谣是当代社会语言的新成员。该文分析了仿拟辞格在新民谣中的运用,探讨了新民谣中仿拟格构成文本的心理机制、文化基础、言语基础等。  相似文献   

12.
黄冈民歌中大量地使用了衬词,且衬词的种类多样,内涵丰富,体现出鲜明的地方色彩,极大地丰富了黄冈民歌的表现力。对《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省黄冈地区分卷》中的近六百首民歌作了全面的考察并分析了号子、山田歌、小调、灯歌、风俗歌、儿歌、生活音调等各种体裁的黄冈民歌,对其中所出现的衬词进行了分类,概括了黄冈民歌中衬词的特点及其作用,初步挖掘了黄冈民歌中衬词所蕴涵的部分文化内涵,试图从衬词这一切入点初步探讨黄冈民歌的艺术特色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演唱、继承和发展黄冈民歌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诙谐歌曲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歌曲体裁,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从来源上,当代诙谐歌曲可划分为三大类;从题材上,可划分为十大类。诙谐歌曲在歌词和曲调上都拥有其独特的风格和创作特征。诙谐歌曲需要继续沿着讴歌、讽刺的谐趣审美路线和时代潮流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潮语歌曲经过近20年的不断发展、创新,具有了较强的地方色彩并融合了一定的流行音乐元素,使其琅琅上口,通俗易唱,贴近生活,更具时代感和鉴赏性,达到雅俗共赏的审美宗旨,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唱。通过对潮语歌曲中流行音乐元素的运用进行举例分析,阐述传统地方音乐与流行音乐元素相互结合产生的音乐美感。  相似文献   

15.
溱洧与郑风--《郑风》多为情歌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郑风>多为情歌,这与郑国地理、风俗有重大关系.溱、洧地处中原腹心,那里地势平坦,不仅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种植,而且道路辐辏,交通发达,经济繁荣,人民富足,风气开放.溱、洧两河交汇,流水淙淙,绿草茵茵,风景秀美,民风淳朴.这正是<诗经·郑风>多情歌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6.
通俗歌曲内容广泛 ,贴近生活 ,深受群众喜爱。同时通俗歌曲中存在着一些思想庸俗、格调不健康、艺术水平低下的东西。我们既不能采取一概肯定任其发展的态度 ,也不能采取全盘否定的办法 ,而应吸收其精华 ,剔除其糟粕 ,注重通俗性和民族性相结合的创作原则 ,以促使它的不断完善与提高  相似文献   

17.
流行歌曲的歌词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艺术形式,所运用的修辞常常是对常规修辞的超越。从陌生化理论出发,对歌词在辞格、语法、语义三个方面的超常规搭配现象进行了分析,指出“陌生化”在实现艺术目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哭嫁是流传于民间的一种习俗,有着极为丰富的内涵,其中充满了女性意识的自我表述。首先,通过哭嫁歌对压迫女性的夫家进行直接控诉;其次,哭嫁歌在很大程度上突出了女姓的性别意识;最后,通过哭嫁歌,女性在对男权制度下的婚姻形式进行批判的同时,表达了自己朴素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