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宝贵财富,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意义出发研究目前影响政府公信力的现象以探究现象背后行政管理存在的漏洞,并提出提高政府公信力要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强有力的政府权责机制,加快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等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2.
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已经成为当今我国政府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必  相似文献   

3.
张攀峰 《经营管理者》2013,(28):297-297
十八大报告重申"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并将其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尤其是地方政府的信用程度还不高。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提升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4.
政府公信力的提高要从政策、体质、观念等方面加以考虑。当前我们的行政观念已经取得了诸多成就,如民主行政、高效行政、法治行政、服务行政、责任行政和诚信行政等,而相关配套制度尚待完善,政府公信力下降恰恰源于政府给予了人们美好的承诺却未能予以制度保障。只有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先进的制度约束下,政府的治理才有可能更加符合民众的意愿和要求,进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因此,政府制度完善才是当前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行政执行是行政主体的行为外在表现,也是公众认识政府的直接途径,政府的行政执行直接面向社会,它与政府的公信力是息息相关的。事实证明政府的公信力流失与行政执行中的不合理现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合理规范行政执行是政府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并对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做出阐释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建设服务型政府已成为我国政府改革的主导趋向和目标选择模式,而服务型政府首先必须是一个诚信政府,诚信应当而且必须成为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诚信是服务型政府多种规定性中最为基础和根本的方面,与服务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是政府公信力之基。政府诚信,除了具备其他社会诚信的一般特征外,还具备一些特殊的属性。政府诚信不可能自发形成,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多种手段,自觉地加以培植。  相似文献   

8.
来自SARS危机的挑战将政府公信力问题推至理论研究的前沿。信任危机的爆发使政府施政面临空前压力与难题,面对挑战,政府如何通过完善自身有效解决社会问题,重塑公信形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理论与现实问题。文章从政府公信力的概念与内涵、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的表现、提升对策和政府公信力评价标准四个方面对政府公信力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指出县级政府公信力评价问题是深化该领域研究有价值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9.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举行的首次全国两会,如何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政府,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立规矩法无授权不可为"所有行政行为都要于法有据,任何政府部门都不得法外设权。""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政府工作报告》里的话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石。从2005年到2015年,政府公信力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来,政府公信力建设始终是政府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与此同时,公务员行为失范,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软肋和短板。未来一段时期内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主要是正确认识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以及简化和精化政府公信力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1.
时伟 《领导科学》2012,(33):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为了压缩地方政府权力空间、明确权力边界、约束地方政府行政行为,使地方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由人治政府转变为法治  相似文献   

13.
杨翠碧 《经营管理者》2013,(23):289-289
官员公信力下降的根源在于政府部分官员的言行不一致、政府信息的公开力度不够、贪腐现象严重、相关的监管制度乏力。加强政府官员公信力的建设应优化官员素质,转变行政理念;完善监督机制、规范行政权力,建立满意政府;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建立电子政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民众对一些社会热点事件的格外关注和质疑以及群体性事件的泛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在论述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和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从加强行政伦理责任建设的角度构思重塑政府公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论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时指出要"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力"。这是党对当前政府公信力建设紧迫形势的准确把握与高度重视。在当前我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新形势下,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刘铭 《决策与信息》2010,(6):144-14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网民规模呈现持续快速发展的趋势.他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这种新的方式参与社会政治生活,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一种重要方式,信息网络的发展必然对我国政府的公信力产生重影响.本文论述了我国政府公信力问题,以及如何推进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建设.  相似文献   

17.
《决策》2020,(1):6-7,82
当前各地方、部门积极探索政府数字化转型或数字政府建设,在创新政府治理和服务模式、提升行政管理和服务效率、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截至2019年11月,全国32个省级单位中,有10个省级政府已出台并公开数字政府规划计划,指导数字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8.
打造诚信政府是建设诚信社会的关键,是规范和引导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政府信用缺失的现状,如政府政策朝令夕改、滥用公共权力、贪污腐败现象严重、行政执行不力、政府信息缺乏公开性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政府诚信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从而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务公开,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集体决策与监督机制,重塑政府信用,打造诚信政府。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央高度重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特别是2011年以来,国务院建立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试点工作。伴随着十八大报告提出“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新要求,地方政府绩效管理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其中,天津市最近连续出台的4项绩效考评工作实施方案和办法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20.
提高政府执行力是当代公共行政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各国政府竭力追求的目标。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