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全球化是未来的必然结果,它对世界金融、贸易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为了营造国际化、法制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我国提出了自贸区战略。本文梳理了我国自贸区的发展历程,论述了南沙自贸区的定位,通过对投资管理领域、贸易监督领域、金融创新领域和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创新举措进行回顾,提出了南沙自贸区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周振华 《科学发展》2014,(7):110-112
创建上海自贸试验区,是中央在全面分析国内外发展形势基础上做出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本届政府力图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重要举措。《赢在自贸区:寻找改革红利时代的财富与机遇》一书,从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谈起,层层递进,通过国际经验比较,结合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现实困境和难点,解读未来中国自贸区建设的定位与目标;最后,从不同的视角重点阐述自贸区建设将会带来的改革红利和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成立以来,各项开放措施及相关制度创新方面的改革取得了极大的进步。2014年底成立的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担负着依托港澳、服务内地的重任。虽然两个自贸区的地理位置、经济状况和发展定位有所不同,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发展目标是一致的。比较研究发现,在投资管理、贸易监管和自然人移动方面,南沙自贸片区的开放水平高于上海自贸区,但在政府行政和金融开放方面与上海仍有一定的差距,税赋制度方面则二者水平相同。因此,南沙自贸片区若在开放制度上赶超上海自贸区,需以香港为师,这将是南沙的制度培育和创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王立岩 《城市》2015,(6):19-22
天津自贸区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对天津自贸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比较分析,总结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经验,进而探讨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中韩自由贸易协定、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和天津滨海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下天津自贸区建设的启示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孙浩 《科学发展》2014,(11):41-43
"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是《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的建设目标之一,其目的在于简化海关监管,使货物快捷、顺畅地进出自贸区,节省物流时间和相关成本。然而,上海自贸区在探索建立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模式方面至今尚未获得显著突破。为此,可借鉴美国对外贸易区的货物状态管理,结合上海自贸区和我国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实际情况,推进自贸区货物状态分类监管。  相似文献   

6.
李文增  杨小渊  李拉 《城市》2015,(6):23-27
经过多年的努力,天津自贸区终于在东疆保税港区、天津港保税区和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从目前来看,天津自贸区的金融业发展虽然较国内其他区域发展先进,但与国际上著名的新加坡、香港和迪拜的杰贝阿里自由区的金融业发展比较,却有较大的差距。在当前天津自贸区挂牌建立和金融改革先行先试的背景下,应该再接再厉,乘势而上,通过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加快发展,才能与天津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相适应,更好地发挥天津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和区域经济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南美和阿拉伯世界两个重要的地区合作组织,南共市与海合会自贸区谈判开始于2005年5月召开的首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期间,并在此后取得一系列进展。但因南共市与海合会在石油产品关税上的主要分歧以及2010年底迄今阿拉伯大变局的影响,双方的自贸区谈判目前暂时陷入停滞。本文将尝试分析南共市与海合会进行自贸区谈判的政治与经济动因,并探讨双方建立自贸区的可行性与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而言,"海丝"战略与福建自贸区建立的实行,是其经济转型和升级的重要机遇,同时也为福建省出口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市场,改善了出口贸易环境。福建自贸区作为大陆对台湾开放的平台,要发挥其在推进两岸经贸融合、建设同国际接轨的贸易环境的作用。但是福建自贸区在推动闽台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发挥福建自贸区的优势,促进闽台经贸合作的共同发展,不仅有利于两岸经济贸易的增长,还能够提升福建区域整体经济的进步和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需要在土地管理方面做出改革和制度创新,与其他领域形成一个系统的、全方位的改革体系,共同促进自贸区的发展。国外自贸区管理的一条主线,是在既有政策框架而非区域特殊政策基础上,政府充分运用税收、租金和监管政策,配合若干管理创新手段,借助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实现自贸区的优胜劣汰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董微微 《城市》2015,(4):32-34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运行以来,建立了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创新制度、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导向的事中和事后监管制度以及配套政策体系.分析并总结上海自贸区建设中的有关经验与教训,对天津自贸区的建设与启动后的政策制定、模式构建、制度创新等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贸区出入境手续的简化,为侵犯知识产权行为提供了便利。虽然对于自贸区过境货物进行知识产权执法,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国际实践上,都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为了让自贸区更加健康地发展,树立其良好的法治形象,我国自贸区应建立过境货物知识产权执法体制,对于可能进入中国市场且对中国知识产权权利人造成侵犯的过境货物,采取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相似文献   

12.
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按照GPA规则开放政府采购市场,一方面可以扩大我国的对外开放,充实上海自贸试验区的内涵;另一方面也可发挥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试验田"作用,为我国加入GPA后按GPA规则实施政府采购积累经验。对照GPA规则,上海自贸区管理机构实施政府采购,首先必须解决以下问题:现行有关法律在上海自贸区范围内的适用、上海自贸区政府采购体制调整和制度建设、政府采购制度和采购信息公开、政府采购程序与管理、争议申述与解决制度建设及机构设置、对外开放的范围。  相似文献   

13.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烟台所处位置优越,和日本、韩国相邻,具备其他城市没有的优势,在烟台建设自贸区,不仅能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还能在自贸区的影响下,转换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烟台也面临产业结构急需升级,竞争压力大等挑战,通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搭建电子商务平台,加大招商力度等策略加强烟台自贸区建设,迈入对外开放的自贸时代。  相似文献   

14.
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作为制度建设完善、发展成熟的自由港,是制定自贸区政策的国际标杆。上海自贸区建设是中央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其前身是上海综合保税区,在我国10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中,功能最全面、发展程度最高。通过与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对比,上海可以找出自身差距,充分借鉴和吸收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成熟的制度和先进经验,大胆创新,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新标杆。  相似文献   

15.
薄文广 《城市》2015,(10):30-34
作为北方第一个获批的自贸区,天津自贸区具有产业功能相对完善、发展定位相对聚焦、融资租赁特色明显及管委会行政管理等特征。天津自贸区建设的措施主要是扩开放、降成本、增(潜在)收益、促改革。这四类措施对于相关产业产生影响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天津地方政府及相关职能管理部门的管理、服务和协同能力,因此自贸区更多是“革政府的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高层推进建设上海自贸区的目的,并不是对保税区传统优惠政策的技术性升级,而是将其作为现行贸易、投资、金融和行政制度深度改革的试验场,意在通过上海自由贸易区规则来带动、映射到整个中国制造和服务业。如果试验成功,整个中国经济将会全面对接。在这样的改革创新势头之下,自贸区有大未来。  相似文献   

17.
李文增 《城市》2013,(12):50-53
2013年9月7日~8日,笔者出席了在天津滨海新区中心渔港举行的以“综合配套改革:转型与创新”为主题的第九届综合配套改革沪津深三城论坛。上海、天津和深圳3个城市嘉宾研讨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在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不论是天津的自贸区建设,还是上海的自贸区建设,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金融税制存在流转税税负偏高、重复征税和税制建设滞后等方面的问题。上海自贸区可以通过借鉴国际金融税制创新的经验,探索有利于自贸区发展的金融税制:构建公平、合理、确定的金融税制;打造富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税制,以扭转上海自贸区成为国际税收"高地"的不利局面;积极探索"分项不分国"的综合限额抵免法;谨慎对待境外投资所得的税收饶让抵免。  相似文献   

19.
运用自贸区关注度指数对自贸区的"软实力"进行评估,发现上海自贸区关注度遥遥领先,广东自贸区关注度与其经济地位不匹配,排在天津、福建之后。同时,广东三大自贸区之间尚未形成共同关注效应。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宣传力度不够、自贸区本身创新力度不足以及三大自贸区产业同质化无法形成共同关注效应。最后,从宣传、创新、产业定位三个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借助上海自贸区的强有力平台,加快推进上海教育改革。从法律层面,明确教育的部分经济和产业属性;从政策层面,设立"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教育专属区",用于与国际名校合作创建大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发展混合所有制大学;制定上海PISA研究推广中心,抓住机遇,发展PISA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等。上海应从教育服务贸易的角度入手,重点探索如何通过上海自贸区的政策创新,促进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发展,以提升上海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