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传世的《章草草诀歌》是经近代书商卓君庸装订成册后销售而流传的,当时的绝大多数鉴定大家认为是晚明人所书。20世纪30年代,于右任断定《章草草诀歌》是由近人王世镗的《增改草诀歌》改头换面而成。然笔者认为案件了结之后,依然存在用韵、名实、风格、版本诸方面的困惑,因此,"离奇章草案"远未了结。  相似文献   

2.
"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的创立,是中国史学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分析陈垣对山西云冈石窟寺的研究、对《大唐西域记》的研究、关于《四十二章经》译撰时代的讨论、清初宫廷与禅宗史的研究,是运用"新历史考证学"方法研究佛教史的典范,从而确立他在中国佛教史研究从传统走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朱学良 《殷都学刊》2013,34(2):47-53
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上流传两种重要文献——“志”与“语”.它们先口耳相传,而后“书于竹帛”,是先秦社会中重要的“语”类文献.在经典文献结集的时候,成为《左传》、《国语》的素材,得以流传至今.在西周至春秋社会,它们承载社会的理性价值判断,成为当时重要的话语资源,是前诸子时代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4.
《木氏宦谱》历史悠久,在西南民族史研究中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流传至今有文谱本、图谱本、石刻等三种版本。民国以来学者对所发现的《木氏宦谱》本进行整理和刊布,但对其版本源流关系及断代持不同观点。现存文谱本应该最晚成书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而图谱本和石刻最晚完成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洛克、方国瑜、和力民等对《木氏宦谱》版本认识偏差的主因在于,未能全面考察各种存世的《木氏宦谱》版本而导致了偏误。  相似文献   

5.
《格斯尔》史诗作为一部跨国界、跨民族、跨语言的活态史诗,在国内外广为流传,出现了多语种版本。在日本,自大正时期以来,相继出现了不同的日译文本。至21世纪初,野中惠子日译本《格斯尔王的故事——蒙古英雄谭》的出版为《格斯尔》史诗在日本的译介传播和研究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对该文本的译介缘起、叙事内容、章节结构和译介特色进行论析,有助于解读《格斯尔》在东亚的传播全貌,更便于国内学界系统了解《格斯尔》译文本及其流传现状,对《格斯尔》的版本研究具有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一、施顾注本之价值 南宋宁宗年间,施元之、施宿、顾禧合撰的《注东坡先生诗》四十二卷,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编年体苏轼诗注本,简称《施顾注坡诗》。该书具有不容忽视的版本价值和资料价值,这可从四方面加以论证。 一曰编年胜于分类。自南宋至清,流传最广的苏轼诗注本是《百家注分类东坡诗》。此书有宋、元所刻二十五卷本及明、清流传的三十二卷本,二者皆以类相从,编收苏轼诗。《施顾注坡诗》乃按年编次,更为合理。清儒考订苏诗编年,颇有建树,都是以施顾注本为基础而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1924年1月起由《小说月报》刊登的《文学大纲》,至1927年1月,共连载42章,出版时补全为46章,是中国人撰写“世界文学史”首次大篇幅融入中国文学内容的尝试,其处处关注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中的定位,是力图为当时在世界文坛处于“失语”状态的中国文学争取学术地位的时代体现,也是新文化运动者借以重估中国古代文学价值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文心雕龙》研究在海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心雕龙》研究在海外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林其锬作为我国第一部体大思精,有着完整体系的古代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在其问世时“未为时流所称”,得不到社会的重视,经过了近15个世纪流传,它的巨大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今天已经取得了“显学”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金瓶梅》,据版本特征判断为张竹坡评本中的“全像金瓶梅,本衙藏板”本.此版本在张评系列中占有一定地位,但错字较多.此书是由中国慕学勋氏展转流传至多伦多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堪称西方图书馆藏的一件珍品.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佛教史上,《十轮经》曾两次被翻译。《大方广十轮经》的译者不明,翻译时代大致在六世纪初以后、隋建国之前。《大方广十轮经》早期的传播以三阶教为中心,隋开皇末,三阶教受到打压,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该经的流传。唐高宗永徽二年(651),玄奘重译《十轮经》。这次重译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译本内容的完善上,更重要的是玄奘以他亲履印度、中亚诸国的经历,以及他在当时佛教界的崇高地位,从源头上肯定了《十轮经》的经典性质,并将其归入中国佛教界已有重大影响的《大集经》系列之中,从而大大提升了该经在中国佛教界的地位。此后,《十轮经》受到了众多高僧大德的重视,其义理方面与其他大乘经典的矛盾也得到了合理的解说,流传愈益广泛,对民众的宗教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逻辑思想史发动于何时?开创者是谁?学术界对此似有定论。温公顷先生的《先秦逻辑史》第一章《邓析》中明确写到:“我门把邓所作为先秦逻辑思想的开创者。”①汪奠基先生的《中国逻辑思想史》第一编第一章《先秦名辩学派的逻辑思想》也从“邓析与形名”介绍起②。周云之等著的《中国历史上的逻辑家》的第一篇即为《邓折在“两可”之说中所反映的逻辑思想》.可见也把邓析看成是中国第一位逻辑学家。近年来有学者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陈孟麟《孔子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地位》一文提出新的观点:“中国古人逻辑思想的发端,以孔子为代表。”…  相似文献   

12.
面对北宋中期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张载针对当时“积贫积弱”、矛盾尖锐的社会现状,在其著述《经学理窟》中提出了“恢复井田、封建和宗法”的“复三代”政治蓝图,试图以此方法来改变北宋当时混乱的社会状况.本文从《经学理窟》入手,对张载的“复三代”政治思想进行分析,论述其政治思想中的进步与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人开始知道孟德斯鸠其人,大约是1899年,这一年12月13日的《清议报》上刊载了由梁启超撰写的《蒙的斯鸠文学说》一文,第一次向国人介绍了孟氏的生平和著作。此后他的名字和学说便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一面旗帜.被尊奉为与华盛顿、拿破仑并肩而立的“孕育今世纪”的巨子。[1]。1900年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首次译成中文,中译名叫《万法精理》,由日文转译,刊在日本创刊的《译书汇编》上(只译了全书的四章)。1902年,在上海南洋公学执教的张相文翻译了《万法精理》.张译只占原著的一半,第一本由西文译出全书的是严…  相似文献   

14.
王雪梅 《兰州学刊》2011,(7):173-177
法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到印度求法取经的高僧,其唯一的著作《法显传》是研究5世纪初印度社会最真实的记载。通过法显对当时印度弥勒信仰流布的记载,及其从印度带回的龙华图,以及法显和信受弥勒信仰的中印僧人的交往,可以了解5世纪中印弥勒信仰以及法显本人的弥勒信仰状况。  相似文献   

15.
明代浙江:乡村社会、农家生活和社会教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浙江通史》(明代卷)第四章《社会生活、民间信仰和价值观念的变迁》之第一节,全文以浙江为例,勾勒和叙述了14-17世纪江南地区乡村社会的特征,描述了当时乡村地区乡民的四时农事、日常生活、岁时节日和乡民的娱乐活动,探讨了明代社会教化和乡村自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11世纪,西藏阿里古格王益希沃迎请印度高僧阿底峡来藏整顿西藏西部佛教后,孕育了西藏佛教后弘期噶当派的产生;仲敦巴创建热振寺,开辟噶当派,“由他(仲敦巴)将噶当派教法如夏日之海潮,播向四方。’①噶当派的寺院和信徒迅速在整个卫藏地区蔓延、发展。《佛教源流明灯》记载:“大兴佛法善知识,更是无量亦无边,此时佛法称最盛”。②法尊法师说:“在宋元两朝之间,西藏中兴之佛法,要以此派为最盛教派了”。③13世纪中叶,领兵进藏的蒙古将军多达那波写给阔端汗的信中说:“现在西藏以喝当派的寺院最多”。可见当时噶当派的势力之盛…  相似文献   

17.
<正> 出现在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重要地位,在世界文艺理论史上,也是一部值得我们引为自豪的杰作。早在公元九世纪初,《文心雕龙》的部分内容便流传海外。公元一七三一年,日本出版了冈白驹校正的《文心雕龙》句读本,这是国外出版的第一个《文心雕龙》版本。十九世纪以后,国外不仅出版过多种《文心雕龙》的原本和译本,供研究《文心雕龙》的“通检”和“索引”也不断出现了。这说明,《文心雕龙》在理论上的成就及其历史贡献,正越来越多地为世界各国文学研究者所注目。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上来讲,回族是汉化的穆斯林。其形成年代大约在元至明中叶以前。伊斯兰教大约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至唐德宗贞元年间传入中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它在当时的中国社会里影响不大。直至南宋时,岳珂著的《程史》才第一次用了“回回”的称呼。这个称呼的来历一直不甚明确,但是也反映了“回回”中的某些情况已值得史笔一提。按泉州《蒲氏族谱》记载,仁宗时的西域人蒲孟宗,“二世与苏子瞻是亲戚,四世为  相似文献   

19.
《国际歌》 ,原题《国际工人联盟》 ,巴黎公社诗人鲍狄埃 1871年 6月创作 ,1887年收入其诗集《革命歌集》印行。 1888年 6月 ,法国工人业余音乐家狄盖特根据此诗谱成《国际歌》 ,同年 7月 2 3日由作曲家领导的合唱团“工人的里拉”在里尔的售报工人集会上首次演唱 ,后逐渐流传至世界各地 ,2 0世纪 2 0年代初传入中国。192 0年有两种《国际歌》的中文翻译。第一种译文从 192 0年 10月 10日至 12月 5日分 4次连载于广州《劳动者》周刊第 2 - 6号 (192 0年 10月 17日出刊的第 3号未续载 ) ,标题为《劳动歌》 ,译者署名列悲。据同代人黎昌仁回忆…  相似文献   

20.
《乐记》作为早期儒家音乐美学与艺术理论的经典作品,一方面在中国文艺美学的谱系中具有权威性地位,另一方面也流传至海外,在世界美学与诗学理论领域独具影响力。19-20世纪,以英美为中心的海外汉学学术圈,对该文本作了完整的英译与解读;与此同时,基于《乐记》英译的各个版本,美国汉学界尤其是华人学者也尝试阐发《乐记》的理论价值,以海外汉学的视角进一步确证其在中国美学史与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释放其与西方诗学对话的空间,以此彰显中国传统诗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