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可逆性与非可逆性“NP受+V+NP处”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中有一种"NP受+V+NP处"句式,当动词V具有[+附着]的语义特征时,该句式具有可逆性,即句式中的NP受与NP处可以互相交换句法位置.但"NP受+V+NP处"与"NP处+V+NP受"只具有句法形式上的变换关系,二者的派生过程及句类意义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讨论语法化过程中补语"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句法环境.补语"却"的句法环境有两种格式,即"V"和"VCO".同时,类似补语"却"的"得"、"著"、"取"等字,在语法化的过程中,其句法环境也是"VC"和"VCO".  相似文献   

3.
“有关NP”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用的表达方式,从构成上看,“有关NP”结构要受到构成成分“有关”“NP”在句法、语义、韵律等方面的限制.作为一个整体“有关NP”在更大的句法结构里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以及介词宾语等句法成分.它在语篇中具有表达简洁、回避不利后果及委婉修辞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汉语"看视"概念域从古至今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上古时期,其词汇系统中单音词众多,主要采用综合型的词化方式.中古时期,受汉语双音化趋势的影响,各子域主导词逐渐演变为"X+V视"式偏正复音词.在近现代汉语口语中,各种不同方式、方向、情态等的看视动作多采用"修饰性词组+看"的句法格式来表达,由此导致该概念域常用成员的数量剧...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转喻机制解释英汉语动词的进行体语法化问题.通过对英汉中短暂动词进行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两种语言中短暂动词的进行体都表达完成体的意义.本文将从语法化理论的角度运用转喻的域包孕理论来阐释短暂动词的进l 行体可以表示完成体意义的深层原因.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体范畴也存在着与形态句法规律相同的语法化现象.本文的讨论突破了形态句法的研究范围,是对语法化理论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非受事类把字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的重要句式,根据"把"后名词性成分不同可分为受事类和非受事类.本文集中讨论非受事类把字句,对"把+NP2"的语义范畴进行了划分,论证了其句法地位,最后分析了非受事类把字句的语义特性并作出语义解释.  相似文献   

7.
限定词的研究是现在语法研究的热点,从限定词的词类划分到DP理论的出现,传统的NP结构已经演化为DP结构.本文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简要介绍了NP到DP的理论演变过程;二是借助BNC(BNC World Edition 1995)语料库分析DP短语中后位限定词在N前的共现排序.  相似文献   

8.
从篇章语言学对句子结构主/述位分析的角度入手,探讨了英语和汉语在主位层面上的差异.通过分析英语的主语主位和汉语的话题主位在句法和语篇衔接功能上的不同,提出英汉互译过程中,考虑英汉句子结构形式及语篇、文体等特点.对译作进行主题化或话题化处理,从而达到原作和译作语用及功能上的等效.  相似文献   

9.
以优选论为基础探讨汉语变调域构建的过程、方式及涉及到的因素等问题,指出了变调域的构建是在韵律制约条件和形态-句法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中完成的,并提出了这两类制约条件交互作用方式表现出的四种类型,为汉语不同方言中变调域构建过程提供了类型学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介绍优选论的理论框架,运用优选论层级排列的限制条件解释语言现象的方法,回顾优选论在句法、音系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并简要介绍优选论在语义学、语用学研究领域中的研究成果及最新发展。优选论在汉语语言学研究方面也有一定的应用和发展,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能进入“A了点儿”与“A点儿了”结构体的形容词是受限制的。它们的小类制约并影响了“A了点儿”与“A点儿了”的语义。本文运用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理论进行了解释 ,辨析了它们各自的用法及异同  相似文献   

12.
“隐性辍学”是近年来中学生群体中出现的一种“另类”辍学现象,它常表现为逃课、“人在课堂心在外”等“症状”,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现行教育体制的消极影响、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教师“冷暴力”的侵害、亲子教育和交流的失误等,可通过加强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进行科学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加强亲情教育和交流等措施减少乃至消除该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一形多义"是汉语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包括口语和书面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利用"一形多义"在语音、语词、语句方面的表现,形成双关、换义、飞白、易色、拈连、别解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4.
"官二代"现象并非为当代社会所独有,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官二代"现象的泛滥和蔓延,有悖于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发展趋势,有悖于社会公平与正义的道德底线,有悖于社会安定团结的现实要求。对于"官二代"现象的治理,可以从工作作风、制度设计、监督机制等纬度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文化反哺"是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进行积极主动的文化影响的过程,是与传统的文化传承模式可并行相容的新型文化传承模式。当代青少年文化反哺的领域是全方位的。"文化反哺"现象的形成,既有社会变迁发展的各种客观原因,也有不同代人的主体原因。"文化反哺"现象对促进社会观念的更新、增强代际交流沟通,增进社会融通、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增强年轻一代的社会责任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走马楼竹简"枯兼波簿"及其透露的生态史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马楼竹简〔叁〕中有反映"波"即陂"枯兼"现象的简文。"兼"的字义,或与"溓"有关,即所谓"深泥""薄水"。求其原义,亦可以发现和"浅"的关系。"波""枯兼"现象,既反映了地貌变化,也体现了水资源状况。这一现象与气候变迁的密切关系,尤其值得生态环境史研究者的关注。人们自然会注意到,走马楼竹简所见相关现象,为东汉以来气候转为干冷的判断提供了新的证明。  相似文献   

17.
安徽芜湖的“红顶商人”是转型期中国所存在的“红顶商人”、“红顶公司”现象的一个典型个案,“红顶商人”、“红顶公司”现象是在中国渐进式改革过程中地方政府自主性增强的背景下出现的。地方政府在“市场化”驱使下容易成为利益主体;同时,地方政府在渐进式改革中对地方市场、企业拥有一定的干预权力,“红顶商人”是一种“地方合作主义”的产物,这往往会带来地方政府非法的权力“越位”。  相似文献   

18.
在20世纪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文学史上,何其芳是一个典型式的人物."何其芳现象"不仅仅是简单的"思想进步,创作退步"的问题,应该多角度地看待它.本文从文学写作的历史语境和文化性格的视角对"何其芳现象"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博客逐渐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我国博客群体在现实中的生活背景为标准,可以把我国博客群体划分为:名人类博客、学者类博客和草根类博客.博客群体特征是:低龄化、高智能、较活跃.博客群体的心理类型有:尝试心理、猎奇心理、倾诉心理、娱乐心理、价值心理和炫耀心理等.  相似文献   

20.
职业经理人由企业家市场进入企业是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但实践中不乏这些"空降兵"与企业的老板在渡过"短期蜜月"后即劳燕分飞并给双方俱带来损失的现象。该文分析了"空降兵"半途而"飞"的原因,并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两个方面,针对如何确保"空降兵"成功软着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