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文化遗产”作为由《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机制所确认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文化遗产,对它们的有效保护主要依赖于遗产所在国能否建立起在国家层面实施公约的法律机制。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申报、轻保护”的倾向使已经列入《世界遗产目录》的遗产面临价值退化甚至破坏等不可持续危机,需建立和完善法律机制加以应对;二是对文化遗产标准的理解滞后于公约的要求使潜在的世界遗产面临破坏或消亡的危机,可能使我国的遗产申报不具有可持续性,应按照公约所确立的遗产遴选标准对待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并建立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
论语言的表达困境王晓升在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人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语言形式出现的精神文化日益膨胀,人仿佛在自己的周围建立了一个“语言的世界”,一个文化的世界。以语言为基础的精神文化世界不仅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展示了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全部成...  相似文献   

3.
视觉文化是当代文化现代性转型的重要标志之一。视觉符号对语言符号的挑战已占明显优势,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用“语言文化”介入“视觉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普通高校影视课程教育中,可用“语言文化”介入“视觉文化”的策略,来回应视觉文化革命给影视教育所带来的挑战,如用理性的“语言文化”转化学生的“视觉文化积累”,用“语言文化”底蕴深厚的影视作品提升学生的视觉文化,用“语言文化”的理性去反思视觉文化,运用辩证法去分析影视作品。  相似文献   

4.
王金龙 《学术论坛》2007,30(6):32-36
文章以洪堡特、伽达默尔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思想为基础,阐释了人的世界的语言性和语言的对话性,剖析了德里达解构主义及哲学本体追求所衍生的“从中心到中介”的嬗变过程。并从语言学和语言哲学角度分析了语言的中介性特点,进而以中介论反思语言工具论,从理论上探讨了以“声音中介论”为基点的中介语言观的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5.
后朦胧诗人几乎普遍是持“语言中心论”的。无论是“口语化”等策略的提出 ,还是“前文化语言”等观念的实施 ,都视语言为诗歌的根本问题和归宿。但这种对语言的偏执和过度强调已经导致了对诗歌更本质方面的忽略和遗忘 ,使许多诗歌文本成为浅薄的语言游戏和“语感”训练。诗学领域的价值失范问题已被提出且日趋严峻 ,一种理论上的话语清理越来越必要、迫切。我们只有及时总结、纠正这些偏颇的观念、倾向 ,才有可能建构一门更科学、更完善的当代形态的新诗学 ,使中国诗歌在 2 1世纪重现辉煌  相似文献   

6.
一民族的哲学是其文化的灵魂。形而上学是哲学的根本。因此,形而上学对于文化的规定作用,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这对语言这个重要的文化现象来说,同样成立。从文化的角度或背景对中西语言进行比较,首先从形而上学角度着手,对整个这种比较研究而言,也就抓到了根本和要领,可收纲举目张之效。 所谓形而上学,可以说是从人和世界的关系出发而提出的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这样,本文也就是致力于在“人——世界——语言”这个三元关系的构架中从形而上学的层面对中西语言作比较。 这种比较又可以分成三个递降的层次进行:语言总体、语法和语词,它们构成本文的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语言意义理论中的“意义”一词,有两种意义:一是指书面意义;一是指认识上的真假、道德上的善恶、审美上的美不美的意义。本文的重点在于后一种意义。本文从人生在世的两种“在世结构”(即“主—客”关系式和“人—世界”融合式)出发,分析了上述第二种意义下的各种语言意义,认为,对语言意义理论问题的研究应当同人生价值和文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把语言意义问题纳入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文化活动问题之中。作者提倡突破西方语言哲学的传统观点,不再把语言的意义仅仅归结为真与假的认识意义,而应当更着重讲语言的道德意义和审美意义。人生的意义不应当囿于科学认识领域,而应当重在道德和审美价值上的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8.
楚卿 《西部观察》2002,(7):50-53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巴黎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意在集合全人类的力量保护那些“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替代”的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的混合体、文化景观,使其即使在战争中也不至成为军事攻击目标。我国于1985年成为该公约缔约国,随后开始了积极的申报和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9.
徽州民歌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体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是徽州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媒介。受徽州语言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徽州民歌在歌词、音律等方面都彰显出别具一格的特色。当今,在“文化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背景下,从保护、传承和外宣徽州民歌的目的出发,探究徽州民歌的语言样式和文化特征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语言政策的制定和与之配合的教学活动总是依社会需求变化在不断修订.随着社会发展和世界融合,语言交际功能显得越发重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是目前语言教学改革的核心,“交际教学法”也随之盛行.本文旨在探求,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源于西方的“交际法”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是否切实可行,针对中国的国情,该如何定位和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并以此展开相应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语言问题的中心化 ,语言本身往往被赋予本体的性质 ,后者内含着多重理论意蕴。就语言与存在的关系而言 ,它既是把握存在的方式 ,又展现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说”与“在”、解释世界与变革世界本质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以敞开与变革世界为指向 ,语言与人的联系呈现于多重方面。作为人把握世界及“在”世的方式 ,语言则既以人自身的存在为根据 ,又内在于人的存在过程。以独语、对话为形式 ,语言不仅在个体之维影响着自我的存在过程及精神世界的形成 ,而且在类的层面上构成了主体间交往和共在、实践过程及生活世界的建构所以可能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翻译语言的文化性、审美性和翻译语言的情感化、性格化取决于译者的语言素质。要到达到一定的翻译水准 ,掌握语言“活”的灵魂至关重要。在译文中一方面要正确地理解原作 ,另一方面要恰当地表现原作 ,既不可太过 ,也不能不及。译者要较好地完成“文化桥梁”任务 ,必须要有深厚的母语功底 ,具备相当丰富的有关两种文化的修养 ,既要有准确感受原语文化、语言的领悟力 ,又要有得体反映其在译语文化中的可接受性和自由驾驭译语的表达力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通常被视为“高语境文化”,其传播问题不仅依赖于语言编码,而且总在追寻超语言的语境部分。本研究在反思跨文化研究长于“社会事实”描述的基础之上,尝试以“语言”为中心,在宏观的思想史、汉语思维以及身心实践三个维度把握中国传播观念中的超语言“思维方式”,以解答中国文化“为什么”是高语境文化的问题。首先,在思想史中,中国文化展现出对语言的不信任,默认世界是超语言的存在,因而常常以批判的方式避免语言的过度蔓延。其次,从汉语来看,中国语言以字为中心,语法上并没有印欧语系那么精细,而且缺少严格的主谓区分。因而,中国语言总偏向语义而不是语法。再次,为了克服语言的局限,中国文化发展了一整套身心的技艺,通过主体性(实体)的消解以克服主客的疏离,最终实现与他者的圆融无碍。本研究试图追问跨文化传播事实背后的深层文化脉络,以获得中国传播观念的思维取径,拓展人类对传播问题的认知空间。  相似文献   

14.
开始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语语言国情学的研究核心是研究文化差异,其理论基础主要基于语言的三种功能,印:交际功能、文化载蓄功能和指导功能。语言国情学的目标是主要通过对词语文化,即“作为民族文化信息载体和渊源的语言称名单位”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苏俄的国情,了解“当今的现实生活”。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俄语语言文化学是研究语言和文化的文化科学思想的新聚合体,主要研究语言功能中文化与语言的相互关系和作用,借助系统方法,探索语言内部与语言外部(文化)内容相统一的一个完整的单位结构的一个过程,以现代先后次序和文化定型(规范体系和全人类价值体系)为研究对象。近几年来,学者们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了专门讨论,可以概括出三种主要的基本观点:语言文化学包含语言国情学;语言文化学与语言国情学之间没有本质差异,两个术语可以同时并存;语言国情学包含语言文化学,我们赞同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5.
文本中存在着大量承栽文化信息的语言符号和副语言符号。翻译界的“归化”与“异化”、“忠实”与“叛逆”争论不休,使得这些符号的翻译处于一种两难的境地。依据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性而拟定的翻译标准,对文化信息符号的翻译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每个民族既有自己的语言 ,又有自己的文化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本文从语言习得的角度界定文化的基本特征 ,用“语言习得”和“文化习得”两个概念描述“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全球经贸领域中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作为WTO的新成员,须在WTO规则的框架内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其中按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要求,对地理标志进行知识产权保护是我国与WTO接轨而履行的义务之一,同时也是利用地理标志国际保护制度促进我国民族产业发展、提高传统产业国际竞争力、弘扬民族文化遗产及振兴民族经济的有力措施。一、地理标志(原产地名称)的起源及其发展与保护1883年巴黎公约是最早保护货源标记和原产地名称的国际性公约,1925年海牙会议修订的《巴黎公约》将“原产地名称”作为…  相似文献   

18.
文界对王朔小说的理解存在积久的误解和偏见 ,笔者以为应该从“语言与历史的关系”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王朔 ,这样他的意义将会自动显现出来。一、王朔是在当代中国道德教育与意识形态神话破灭的时代语境下出现的 ,上述失败导致了语言的废墟化 ;二、王朔写作的要诀在于他是通过语言的游戏而复制了中国当代敏感的社会与现实 ,并通过对这一情境的“喜剧化”处理而解除了其中的紧张关系与文化等级制度 ;三、语言中沉淀了历史 ,王朔正是通过对死去语言的再处理而真正复活和面对了历史 ,唤起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 ,这是他真正的重大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但问题是人何以能拥有这样的世界.卡西尔从语言符号功能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一、语言乃是人类建构世界活动的历史经验织成的符号之网,人就生活在这个符号世界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二、语言对世界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为事物命名和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方式实现的.三、人凭借语言的这两种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更能建构起内在的心理世界,"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四、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对世界的建构模塑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是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在根源.认真梳理卡西尔的语言观,对我们深刻认识语言的本质、语言在建构人类世界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语言对民族文化心理及民族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制约等,都是极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计算机科学、统计语言学和信息论问世以后,世界各国把语言资源视为同自然资源、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社会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语言安全问题和语言资源的保护、保存、研究、开发、利用已成为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资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资源的拥有率、储藏程度、开发利用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提高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从保护自然环境的原生态、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和语言的母语化角度去认识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的语言资源,则保护弱小语言或濒危语种与保护弱势群体或濒危物种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