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种商品经济要求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的调节作用,而价值规律和市场对生产与流通的调节作用是通过价格变动来实现的。因此,“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本文略就价格体系改革问题谈几点认识。 (一) 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很不合理,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中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他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值,也不反映供求关系”。因而价格体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在价格体系的改革中,社会主义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基本理论问题是不能不搞清楚的;否则,就不能建立起合理的价格体系,就不能有效地发挥价格杠杆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调节作用。以什么为基础来制订我国各类商品的价格,长期以来,学术界意见分歧较大。我们以为,社会主义商品价格应以生产价格为基础,然后考虑供求关系和国家有关政策来制订。  相似文献   

3.
<正>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中央的这个《决定》是指导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既为价格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①目前,我国理论界对价格体系的改革进行了许多方面的探讨。我们认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弄清生产价格的作用,首先要搞清社会主义条件下有没有生产价格,它产生的经济条件是什么?否则,这个问题的讨论就很难深入。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我国现行的价格体系,由于过去长期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和其它历史原因,存在着相当紊乱的现象,不少商品的价格既不反映价  相似文献   

6.
改革价格体系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生活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成败,也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活不而乱的重要措施,全国上下都十分关心。关于改革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理论,《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经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与此有关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正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广泛的探讨,并已取得重大进展。本文只想从揭摆价格变动规律入手,考察现行价格体系的状况,论述我们调整、改革价格体系的必要性,并说明这一改革对物价和人民生活发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关键问题之一,是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那种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关系的僵硬的价格制度,使价格体系成为增强企业内部经济活力、搞活经济的有力的经济杠杆。如何建立这种合理的价格体系呢?这当然需要做很多的工作,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同生产价格联系起来,以生产价格为依据来确定商品的价格。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四年十月二十日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确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这两方面的正确关系,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本质内容和基本要求。要实现这个基本要求,势必牵动整个经济体制的各个方面,需要进行计划体制、价格体系、国家机构管理经济的职能和劳动工资制度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在这一系列的改革中,价格体系的改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他方面改革的成效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体系改革的成效。这是因为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  相似文献   

9.
价格改革是我国当前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要逐步实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价格改革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不可逾越的关口,也是一项风险很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纵观世界各国价格改革的实践,存在着成功和失败两种可能的结果。价格改革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运用价值规律。本文拟着重围绕商品价值的决定与计划价格的关系作一点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价格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必须转换价格机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价格体系进行了不少改革,其目标是建立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要求的、以各种商品之间价值量比例关系为基础并反映供求关系的动态价格体系。1984年前,价格改革处于酝酿、准备、探索阶段。1985年后进入全面改革阶段,曾一度企望闯险过关,以为价格放开,就能解决价格体系不合理问题。可是,这时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市场机制的作用甚微。同时,价格改革的时机未能选好,1984年经济发展较快,但下半年已开始出现经济“过热”现象,积累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确认计划经济要依据价值规律,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我国计划体制改革以及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拟谈谈学习中央决定的一些体会和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指出:“各项经济体制的改革,包括计划体制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它们的成效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格体系的改革。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  相似文献   

14.
价格是调节国家、集体、个人之间经济利益的杠杆,也是调节劳动耗用量和占用量以及自然资源耗用量的经济效益的杠杆。在经济改革中,如果不改革价格体系,就会使一部分单位和个人侵占国家、集体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成果。一部分人靠着不合理的价格不劳而获,最终会损及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生产力。我们必须从基本理论上弄清价格体系问题,对症下药,进行综合性改革,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提高经济效率,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两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与价格Ⅰ、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和货币(黄金)价值,商品价值和货币价值共同决定价格。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术界很早就提出社会主义劳动力存在着个人所有制的问题。自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后,我国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市场及劳动力的流动都在发展和完善着。虽然中央在《决定》中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劳动力不是商品,但是有的同志还是从劳动力个人所有制出发,认为社会主义劳动力是商品。因此,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性质,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价格改革是市场发育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应当根据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加快改革步伐,积极理顺价格关系,建立起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学说,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用货币表现出来的价值是商品的相对价值,即商品的价值同货币的价值的对比。所以,商品的  相似文献   

17.
<正> 市场物价问题在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显重要。正如《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的:“价格是最有效的调节手段,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价格体系的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成败的关键”。 经济生活的实践不断证明,越是要搞活经济,越是要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越要按照  相似文献   

18.
论质价关系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同类商品的质量差价没有拉开,是当前我国价格体系不合理的主要表现之一。为什么质量差价没有拉开?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理论上正确认识质量与价格的关系,从而在实践上也难以正确处理这个关系,不能很好地理解和执行按质论价的原则。正确认识并在实践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之一是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改革计划体制,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充分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改革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基础。为此,《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我国以城布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作为整个改革关键的价格改革已在进行。在价格改革中如何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是一个值得重视并要着力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就教于理论界。 一、现行价格体系的主要问题和改革的目标 我国现行价格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弊病,是在国民经济的长期曲折发展中形成的。许多产品的价格长期而又大幅度地背离价值,极其不合理的比价关系,严重影响着国民经济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