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管理创新已经进入向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方向发展的阶段,各地应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与地方立法衔接,逐步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形成具有本地区特色的社会管理运行模式。以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理念诠释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分析抓好基层社会管理、破解社会管理难题、落实政府负责以及促进社会参与的现实路径,提出在法治轨道上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进程的建议,力争为实现党和国家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伟大目标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法治进程和保障公民权利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村委会的角度考虑,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深化认识;其次,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最后,应当通过机制创新方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在此基础之上,就可以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村委会社会管理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现行社会管理模式万能完全适应社会管理需要,亟待创新。社会管理创新的方向是走向法治化,应通过立法先行,为依法管理社会奠定制度基础;培育法律信仰,培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  相似文献   

4.
2011年度法学界关于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与法治建设的研究主要有以下成果:一是肯定了法治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价值作用,其提法有基础说、价值说、关键说、保障说四种。二是提出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整体目标与基本原则,认为现代社会管理的最佳状态应当是构建"法治型的社会管理模式"或"法治主导的管理模式",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法治化建设应该遵循坚持"以人为本、保障权利自由、建构法治秩序、保障改善民生"等基本原则。三是分析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的实现路径,认为应充分发挥各类社会主体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完善社会管理的法律体系、积极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社会管理方式的多样化、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推动体制改革、提高应对社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新时期我国宗教发展迅速,宗教事务管理日趋复杂化的实际情况,探讨推进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对于依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保障宗教工作顺利开展、发挥宗教积极作用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SWOT分析表明,新时期我国推进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具有基本法规框架体系为支撑、宗教自我管理能力提升、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多等优势,存在宗教基本法空缺、管理地域环境差异大、管理手段行政色彩较浓厚、管理人才缺失、机制不健全等劣势,面临治理体系现代化改革、社会管理创新以及法治国家建设等新机遇,需要应对国内宗教纷争、宗教矛盾激化、国际宗教势力渗透与干扰等挑战,进而从加快宗教立法,完善宗教法律体系、优化政府管理职能与手段、加强宗教法治化管理人才培养、健全宗教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推进宗教事务法治化管理的总体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法律信仰是法治社会的精神要素。人始终是法治社会的主体,只有在全社会成员中形成法律信仰,法治社会才能建成。民众法律信仰的缺失会严重影响我国的法治化进程。其中社会民众、法律职业的法律信仰尤为重要。通过加强人们权利保护机制提高权利意识、培养人们的理性精神和守法精神、提高司法权威等突显社会主体在法治社会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关系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和国家安全,对促进经济的全面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通过对法律功能优势的解析,指出了中国节约型社会建设中法律功能优势在实现过程中的不足与缺失.阐明应进行制度创新,逐步完善节约型社会法律促进机制,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充分发挥法律的功能优势,以法治保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法治现代化推进法律功能优势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论文分析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内涵和意义,并探讨了高职院校在对学生实行法治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主要思路,无疑对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推进高等职业学校法制化进程,及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推进社会救助立法和法律完善,从而实现社会救助管理的法治化,是中国社会救助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文章立足于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提出了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的理论范畴,并以此为研究视角,分析了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面临的现实环境、发展原则和发展目标。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面临的现实国情;同时,中国社会救助事业要以社会救助的管理法治化为引领和依托,着力构建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以及事权责任明晰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此外,在社会救助管理法治化和制度转型的过程中,需要着力建设社会救助和谐文化,促进社会救助的结构优化,努力打造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升级版。  相似文献   

10.
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时代新课题。对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主体、手段、方式、目标、任务和走向等所作的分析极具现实意义。法律手段是推进和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根本举措。社会管理创新的走向是法治化。而要发挥法律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作用,就需要完善立法,为社会管理创新提供制度支持,还要在"事前"、"事中"、"事后"规范社会管理执法,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