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持人语]社会福利是与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并列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大构成部分之一。社会福利主要包括老年人福利、儿童福利、残疾人福利与妇女福利等类别及若干具体项目,是满足相关群体需要并使其分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助于化解国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而且特别注重精神慰藉与情感保障,具有不可替代性。但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对计划经济时代"平均主义"、"大锅饭"的否定,福利似乎成了一个贬义词,社会福利被认为是滋生懒惰的温床,福利国家在一些场合几乎就是"福利病"的代名词。正是对福利与福利国家的污名化,导致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滞后,使社会福利成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短板,影响到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儿童、残疾人与妇女的实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中国福利的发展历史,分析了中国社会福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社会福利发展、改革的方向,实现中国社会福利统一安排,统一监管,政府应该加大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投资,加快社会福利法制体系建设,完善健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传统社会福利制度也进入了改革与转型期,即中国社会福利事业正在向社会化、现代化的新型社会福利制度迈进.通过一系列改革,中国社会福利事业获得了较快发展,职工福利逐步向其原本的性质、地位和功能回归,民政福利逐步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社区服务成为重要的具有社会福利性的服务行业.在我国,一个以国家、集体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体系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4.
社会投资型国家的理论将福利国家的社会民主主义理念与市场经济对人的自主性、能动性的理解结合起来,试图在克服两者片面性或局限性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福利国家模式;它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探索日益成熟化的重要表现。而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事业建设的良性发展应该从理念上入手,从现代福利思想的成熟理论开始。文章从理念角度探究了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理念优化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将社会福利建设作为重要政治命题,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制度,在构建民生政治的过程中始终将社会福利建设作为本质要求。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生存保障型"到计划经济时期"国家统揽型",再到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型"及新发展阶段"共建共治共享型"的历史演进,形成了与民生逻辑相呼应的实践经验。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的百年实践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遵循与时俱进的福利理念、始终尊重循序渐进的内在发展规律、始终将"获得感"作为福利建设的目的和最终归宿。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福利权益理念以及全面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都要求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建设,因此要从明确民政福利到民生福利政策的基本目标,推进社会福利领域的改革进程,构建社会福利责任共担机制三大战略层面来思考党领导社会福利建设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负效应日益凸显,致使民众对社会福利的需求不断增加。与此同时,我国社会福利体系在不断建立健全,各种社会福利项目应运而生,呈现蓬勃发展的情势。然而,纵观我国社会福利的发展历程,由于福利体制、政策、主体等方面的局限,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的福利体制已经不能满足当代民众的生活需要。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福利建设经验,并从中反思我国福利建设中政府角色、项目运行等问题,对于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国特色社会福利事业体系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的需要历来是社会福利制度设计的基础与核心。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主要矛盾的转移引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发生转变,带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在原则和路径上的双重创新。社会福利制度应在"高度、适度、精度与梯度"四维一体创新原则指导下,通过创新福利资本支出机制、福利供给结构、社会福利立法、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等路径来合力解决当前福利服务覆盖率低、福利资源缺位、保障机制不健全和福利供给断裂等现实问题,促进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社会福利制度的协调共生并最终建成发展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7,(17):9-10
发行福利彩票,是党和国家改革开放的一项政策措施,是依靠社会力量筹集福利资金、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有效途径.作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广西的社会福利事业基础差、底子薄、财政投入不足,社会福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通过发行福利彩票筹措公益金来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更显得重要而迫切.  相似文献   

9.
2021年是中国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新时代元年。中国式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现代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制度建设、现代社会福利共识、科学精准疫情防控、重塑国家形象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等,需要共同聚焦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现代宪法福利学议题应运而生。文章首次探讨宪法福利学内涵外延、主要构成要件与基本特征;界定宪法福利学、财税制度与福利国家制度范式历史发展四个阶段与时代特征;简述宪法福利学纵向研究的全球、地区、主权国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社区和个人家庭福利体系七个层次;探讨政治福利,宪法福利,立法、司法与法律福利,政府与行政福利,财税福利,公共福利,社会福利和生活化福利八大领域;探讨现代宪法福利学理论范式、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福利国家与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国家目标之间的社会制度逻辑,以期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宪法化福利制度与福利化宪法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社保财政支出是国家社会福利支出的主要内容,而中国社会福利支出的规律和随经济发展的变动趋势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探析中国社会支出随经济发展的变动规律,结果表明主要省份社会福利绝对、相对支出与经济发展呈现倒"U"型关系。从社会福利和财政制度等视角分析发现,低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设计理念实际上导致了对福利发展水平的管制。相关政策启示包括:适度放松社会福利制度管制、改革低水平福利制度、实现民生型财政转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