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随着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林业生产快速发展,营林者积极性空前高涨.然而,由于受集体林权资产特殊抵押品特性、借款人实力单薄、贷款人缺乏激励、相关政策法规不配套等因素的制约,集体林权抵押贷款业务还不能满足林业发展的要求.促进集体林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的对策:完善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机构的改革和业务创新;提高借款人资信水平;科学、公正地评估林权价值;疏通林权抵押物变现渠道,消除抵押物变现的制度瓶颈等.  相似文献   

2.
抵押物资产的评估是商业银行保全资产、防范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的重要业务领域。价值类型是以抵押贷款为目的的资产价值评估的基础。关于抵押贷款价值类型,理论界的主要有三种观点,即抵押贷款价值、市场价值与清算价值。文中分析不同价值类型在林权抵押贷款评估中的适用性,认为当前情况下适合采用市场价值类型作为评估的价值依据,并提出基于市场价值类型的林权抵押贷款评估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期间,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为缓解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资金不足"瓶颈",农村多元化资金供给格局已基本搭建,并逐步探索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金短缺难题,但随着农村产权抵押融资业务不断拓展,其存在的潜在风险也不容忽视.以天津市的实地调研数据为参照,从省际层面...  相似文献   

4.
通过变现国有资产来筹集资金 ,解决国企改革的一个主要难题——国企历史负担问题 ,主要涉及非上市公司国有资产出售价格的确定 ,资产的有价证券化及资本市场的完善问题 ;国企改革的另一大难题——产权清晰 ,应该是法律与经济运行过程中双重意义上的清晰。产权清晰的对象及其实现途径都是目前亟待明确及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关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战略全局,关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与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制度、完善绿色金融体系、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平台以及拓展变现渠道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但与此同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依然面临供给难、核算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等突出问题。为加快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需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供给基础能力、推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标准化、加强绿色金融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搭建多层次生态产品交易平台、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变现模式。  相似文献   

6.
农村土地抵押的客体是土地使用权,按照现行法律规定,不同类型的农村土地使用权具有不同的抵押能力。近年来,土地权利形态多元化现象在各地土地市场化实践探索中日益凸显,农村土地使用权的具体形态能否抵押取决于立法选择。农村土地抵押的长期、有序运行有赖于相关法制保障,我国需要修订相关民事法律,健全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和公示制度,完善农村土地银行和农村土地使用权价值评估制度,构建农村土地抵押融资的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7.
明晰的产权是降低交易成本、有效配置资源的前提.在我国现有的不动产产权制度安排下,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存在不动产产权主体不明确、产权结构残缺等产权模糊的问题.这些问题在实践中引起了一系列矛盾,造成了资源配置的无效率.其根源在于制度安排的不合理,即实体性法律规范的不衔接和相互矛盾,程序性规定的零乱不统一.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行城乡不动产统一管理模式,打破"多头执政"的局面,建立统一的不动产确权登记制度并规范不动产确权程序,是清晰界区不动产产权,有效发挥不动产产权功能,优化不动产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从需求和供给视角阐释了林权抵押贷款缓解农户信贷配给的内在机理,并探讨了林权抵押贷款在缓解农户信贷配给过程中遇到的现实困境。研究发现,理论上林权抵押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因赋予林权市场价值解决了农户缺乏合适抵押物的难题、实现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弱化了交易风险,有助于缓解农户信贷配给。从林权抵押贷款的实践来看,因林地产权管制和林权抵押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双重约束,林权抵押融资所形成新的高昂交易费用和风险导致林农仍面临信贷配给。为更好发挥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信贷配给的缓解作用,应多渠道开展农村普惠林业金融教育、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构建基于农村"熟人社会"非正式制度的乡村中介组织的金融联结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
1995年颁行的《担保法》,使我国的抵押权法律制度进一步发展。但由于各种原因,《担保法》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认为,抵押物的价值必须超过担保的债权的价值的规定有待于进一步商榷,动产抵押的公示方法与效力问题应做出明确规定,应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设立财团抵押制度。  相似文献   

10.
土地产权、土地金融与农村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农业经营模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产权权能不足的弊端开始显露出来,从而抑制了农村金融发展,导致农民在农村和城市中的双重贫困.在土地所有权改革存在意识形态刚性束缚的情况下,大力提高土地使用权权能,可以改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缓解农村金融贫乏.含有土地抵押信贷的农业经济增长模型告诉我们,土地使用权权能的增强,可以通过土地金融机制带来农业资本投入的增加和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当前我国农村可以选择的土地金融模式按照金融化程度依次包括土地信用合作社、土地融资租赁和土地证券化.在土地使用权权能提高后,这些土地金融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论生存性债权对担保物权的优行行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平良 《云梦学刊》2001,22(4):25-27
生存性债权是指个人享有的以实现其生存利益为直接目的的具有公法性质的一类债权,主要包括劳动工资、社会保险费、生活费等支付关系.生存性债权不仅可优先于普通债权,而且应优先于担保物权行使,其原因在于生存价值的最高性、生存保障上的社会共同义务性及生存权的首要性的确立.此外,生存性债权易受担保物权的排斥,也是其应优先行使的重要原因.我国未来立法与司法活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使文化产权交易法律制度的确立成为必要。文化产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内容设计,应从文化产权交易功能和属性出发,确定产权交易权利体系和权利类型,梳理文化产权交易法律关系,制定文化产权交易基本原则,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明确文化产权交易纠纷的解决方式,从而为文化产权交易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及农村土地自发变革经验教训的分析,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地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产权关系、以土地家庭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占有的现状”四不变基础上,实行“农民土地承包权物权化、农户住宅产权化、农村社会保障前置化”的“三化”模式,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4.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城乡义务教育供给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阻碍了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实现。下一步,应重新划分各级政府职责,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加强督导评估,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价体系;统筹城乡教育资源,优化城乡教师配置;坚持义务教育多渠道筹资原则,实现城乡义务教育供给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数据逐渐成为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技术变革,人类开始进入了大数据时代。在大数据交易背景下,数据是具有价值性?独立性?稀缺性与可支配性的资源,符合财产本质的核心构成要素,具有财产利益属性。作为新型的数据财产不能归入传统财产权的范畴,应当赋予数据财产独立的民事权利地位,以保持财产权体系随着时代发展而与时俱进。数据财产权是一项纯粹的财产性权利,权利主体能够依法对数据财产享有控制?使用和获益权能。  相似文献   

16.
物权与债权是民法财产体系中的两大财产权。在我国物权法制定的过程中,首要解决的是物权与债权的区分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民法典日后物权编的修订,更多的是关系到物权法体系的构建。物权与债权相伴而存,虽有紧密的联系,但在性质、客体、内容、设定、期限上又体现出来及其差异化的特点。本文重点对这两类权利进行比较以及讨论物权债权化或债权物权化之优化的问题。物权与债权的区分与融合,有助于我们正确对两者进行类型化整理,有助于立法的完善和民法学研究中复杂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产权型保障房的退出方式可区分为主动退出和强制退出,构建公平、合理的退出机制是使产权型保障房回归"公共产品"价值属性的保证。完善产权型保障房的退出机制,须从分析退出机制的现存问题入手,以"有限产权"向"共有产权"理论的过渡为视角,重塑产权型保障房的物权属性,建立政府回购体系,推行交易的"内部循环"并制定统一的退出事由和多元化的退出措施。  相似文献   

18.
我国私营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清算制度作为企业退出市场之前的重要制度,对私营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任何企业在退出市场之前必须通过清算,也只有通过清算,企业才能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由于我国目前清算法律制度存在若干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私营企业顺畅地退出市场,从事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需要立足我国的国情,适当借鉴相关国家的立法,贯彻社会本位、公正和国家适度干预的原则以完善之。  相似文献   

19.
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为目的,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首先提出了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保障,重点指出强化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最后就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从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经营权合理流转、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交易封闭性、资产专用性与农村土地流转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仅仅认识到农地产权制度残缺是影响农地流转的因素是不全面的,即使农地产权明晰,因经济发展水平所限,我们也不能期望在仍然主要是农业大国的中国农地流转达到较高水平,政府应消除造成农地流转障碍的制度因素而非设计一套制度安排。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存在明显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使农地流转市场是一个信息不畅、充满风险、买方有限的市场。基于专业化目的的农地流转可能为买方提供获利空间从而增强转包激励,但因专业化而伴随农地资产在专用性程度上的增加会限制农地流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