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2 毫秒
1.
实在论的“无奇迹论证”把真理当做对科学成功的说明,但无论采取严格意义上的“真”还是宽松意义上的“似真”,历史表明真理与科学成功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分析表明,反实在论和非实在论对理论成功提供的说明要么是同义反复,要么就是不可避免地滑向实在论的说明,因此真理或近似为真成了理论成功惟一可以称得上自然的终极说明。但接受这种说明的前提是我们必须修改对真理的传统定义,并采取对科学的信任态度。  相似文献   

2.
波普尔的实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来说,实在论的含义比较模糊,但实在能通过真理、可检验性等概念在语义学中得到严格的规定。波普尔并没有很好地理解塔尔斯基的真理定义和语义学方法,他的第三世界理论建立在一些语义学概念的误用之上。实际上,从波普尔确认的哲学前提出发,语义学要求他应该是“内部实在论”者,而形而上学实在论却是他所信奉的先验教条。  相似文献   

3.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不可错的.真理可分为科学真理和逻辑真理,前者是有关思维具体内容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理,后者是有关思维形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理,亦即正确思维形式的真理.由演绎逻辑系统所揭示的各种有效式(恒真式)也即是逻辑真理.逻辑真理乃是客观事物某些最一般的性质和关系的正确反映.逻辑真理是不可错的.逻辑定理和逻辑真理不可混同,只有那些确实是恒真式的逻辑定理(它们是逻辑定理中的大多数)才是逻辑真理,并非是恒真式的所谓"逻辑怪论"的逻辑定理就不是逻辑真理.逻辑真理是不可错的,逻辑定理是可错的.  相似文献   

4.
解决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矛盾必须准确确定实在论的主张和论证策略,否则争论就会迷失于细节。实在论是一个哲学理论家族,没有一个共同纲领。按照这个理论家族的主张的逻辑分类,可以把实在论的主要论题分为语义学论题、本体论论题、认识论论题、理论目的论论题,其主要论证策略可以归结为"一阶策略"、"解释策略"和"语义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实在概念的误用是当前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争论不休的主要原因。人们常把实在概念和实体概念相混淆,然而,前者是-个认识论概念,后者是一个本体论概念。仔细分辨这两个概念,那么就可以找到科学实在论和反实在论争论的症结所在。实际上,二者争论的根潭来自于休谟问题,只有解决体谟问题才能确立科学实在论。从现代逻辑和语言哲学看,休谟问题是可消解的,而科学实在论正是在科学现实基础上得以成立。  相似文献   

6.
真理既是客观的,又是发展的,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然而要对这个观点作出精确论证,还要解决许多本体论的、认识论的、语言学的问题.莱摩@托米拉从当代哲学的角度有力地论证了真理的客观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他把传统的唯物论和塞拉斯的语义学结合起来,提出了"因果内在实在论".作者认为的论点,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为反驳形形色色的后现代反实在论,提供了坚实的依据.与此同时,作者也谈到了托米拉的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意义的分析: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语言的意义。自70年代以来,以戴维森为代表的实在论和以达米特为代表的反实在论围绕意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前者提出了以真理概念为基础的成真条件语义学理论,后者提出了以证实概念为基础的辨明条件语义学理论。本文分析了这场争论涉及的一些关键问题、争论双方的基本观点及主要策略,并探讨了双方基本观点可能蕴涵的不同的形上学立场。以此为基础,本文还对争论双方作了批判性的评论,而且提出了一种探索语言意义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Fitch-悖论从可知性原则和"非全知"的观点出发,导出结论"每个真理事实上被知道",该结论对反实在论提出了严苛的挑战。以T.Williamson为代表的反实在论者采用直觉主义逻辑,并根据双重否定消去规则失效的原理,成功地避免了该结论的出现。然而,直觉主义逻辑的解决方案并非无懈可击,它面临着不同的责难。反实在论者如果把研究重点转向Fitch-悖论的实质——模态算子◇的消失,或许对完善其直觉主义逻辑解决方案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们的反面是可能的.基于莱布尼兹的这种偶然真概念,一个刻画偶真命题的极小非标准逻辑系统LC被给出.基于典范模型,LC被证明在任意克里普克框架下是可靠且完全的.通过增加不同公理,LC被扩张到不同系统;这些系统(包括不足道系统)在相应的“弱框架”下是可靠的且完全的.偶真的逻辑是关于事实真理的逻辑,这些逻辑有形而上学价值,同时它们可用来处理“不可证真理”等一类哲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多模态逻辑系统是在经典模态逻辑基础上增加多个模态词而得到的系统,Walter Carnielli 和Claudio Pizzi在专著Modalities and Multimodalities中提出了更为一般化的多模态逻辑系统,证明了这些系统的完全性.混合逻辑系统是在模态逻辑基础上增加名词性词(nominal)作为一类特殊的命题,并增加满足算子等联结词而得到的系统,它有着更丰富的表达力.人们对经典模态逻辑和时态逻辑的混合系统已经作了研究,在此基础上,把混合逻辑的方法推广运用到更一般的正规多模态逻辑中,同时证明它的完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