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闻天从苏联回国后,追随王明路线,在理论上政治上犯了比较严重的“左”倾错误。张闻天在福建事变和广昌战役问题上与博古等人的分歧是其思想转变的契机。在中央苏区的后期,张闻天与毛泽东日益接近以及他们之间的多次长谈“是非常重要的”。长征初期,张闻天、王稼祥和毛泽东结成中央队“三人集团,”为打破“左”倾营垒提供了重要条件。毛泽东在谈到遵义会议时说,没有张闻天、王稼祥的赞助,“遵义会议的成功是不可能的”。《遵义会议决议》标志着张闻天最终挣脱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完成了一次思想上的重大飞跃。  相似文献   

2.
论张闻天与毛泽东在遵义会议期间的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杰出的领袖之一,30年代初曾犯过“左”的错误。本文论述了在遵义会议期间,他摆脱与批评“左”倾军事路线,与毛泽东同志密切合作,为确立和维护毛泽东对党和军队的领导地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且起草了会议的光辉成果《遵义会议决议》,在遵义会议之后为巩固会议成果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一)张闻天“犯‘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由来;(二)评价张闻天的功过要从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进行分析;(三)对于张闻天所犯的错误要具体分析;(四)为什么张闻天的社会实践活动会较正确;(五)对张闻天犯“左”倾错误的重新评价.提出张闻天在1931年2月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前这一时期,犯了执行王明“左”倾路线错误.这个错误与他在这个时期所做的较正确的事相比,是次要的。他在这个时期的思想方法是求实的,而不是教条的.他犯错误主要是由于实践经验不足。  相似文献   

4.
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哲学著作和其他许多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著作,“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特别是他论述中国革命战争问题的重要著作,提供了在实践中运  相似文献   

5.
张闻天同志是在我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37年底,他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在此期间,党内的一些重要会议大多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由他主持召开的,并起草过一些决议。然而,翻阅党史、革命史、现代史教材,除遵义会议提到他外,其他各次会议几乎没有提到。不仅如此,近来有的文章说,在延安时期,张闻天  相似文献   

6.
张闻天同志是在我党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从1935年1月遵义会议到1937年底,他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在此期间,党内的一些重要会议大多是根据毛泽东同志的提议由他主持召开的,并起草过一些决议。然而,翻阅党史、革命史、现代史教材,除遵义会议提到他外,其他各次会议几乎没有提到。不仅如此,近来有的文章说,在延安时期,张闻天和王明还是靠在一起的。这就一笔抹杀了张闻天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成绩。如何评价延安时期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个人认为他在中央苏区时期遭受临时中央“左”倾路线的排挤与打击的根源来源于共产国际,来源于斯大林路线,因为在他看来,统治临时中央的王明“左”倾路线听共产国际东方部的,东方部听斯大林的。其实历史的本来面目并非如此。广州暴动失败后,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革命方式开始持支持态度,临时中央对毛泽东的排挤并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同,相反,共产国际的态度是要毛泽东加入政治局,并且对他加以宣传。  相似文献   

8.
党在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在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个人崇拜现象逐步发展”,在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实际上取代了党中央的集体领导,对毛泽东同志的个人崇拜被鼓吹到狂热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实质”的提法是陈伯达提出的,是胡乔木在毛泽东已“定稿”的“决议”上添写进去的,是经毛泽东琢磨同意后付印的.大会一致举手通过决议,毛泽东并未提出反对意见.“八大”结束后,毛泽东对“决议”中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实质”提出批评意见,在反右派运动中进而根本否定“八大”主要矛盾的论断,明确提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是主要矛盾.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向党内外公布: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根本否定“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形成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决议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实质”的提法是陈伯达提出的,是胡乔木在毛泽东已“定稿”的“决议”上添写进去的,是经毛泽东琢磨同意后付印的.大会一致举手通过决议,毛泽东并未提出反对意见.“八大”结束后,毛泽东对“决议”中关于国内主要矛盾“实质”提出批评意见,在反右派运动中进而根本否定“八大”主要矛盾的论断,明确提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斗争是主要矛盾.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向党内外公布: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根本否定“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形成了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张治中屡次参与国共和谈,在国共和谈中张治中的思想发生了变化,他对蒋介石国民党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中共的思想发生了变化,对国民党背离三民主义表示愤慨。促使张治中立场最后转变的原因是中共长期实行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是张治中对中共了解和认识进一步加深的结果,是因为他对蒋介石国民党失望,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所致。张治中为国内的和平停战做出了贡献,重庆谈判期间他为协议达成和毛泽东的安全防卫尽心尽力,解放战争期间他为新疆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闻天的教育思想包含国民教育思想和干部教育思想,干部教育思想是学界研究的主要着力点。研究目前已出版的文献可知,张闻天的国民教育思想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张闻天的国民教育思想丰富和拓展了毛泽东的国民教育思想,对当前的国民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张如心同志一生追求进步事业,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不仅忠诚于党和革命,而且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是中国共产党内第一个提出“毛泽东同志的思想”的人,对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进行了铺垫,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形成标志新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学界长期流行的仅以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思想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的说法是不完备和不全面的。除该文之外,居于“标志”地位的至少还应包括张闻天等人的《抗战以来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运动与今后任务》等文。这样来理解“标志”问题,可以较清楚地反映该思想体系的形成特征,真正体现中共高层在文化问题上的集体智慧、思想共识和整体认识上的互补性特点。张闻天等所概括的“民族、民主、科学、大众”的文化四原则,较之于毛泽东概括且后来流行的“民族、科学、大众”的文化三原则,不仅更为准确和完整地揭示出了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本质特征,而且更能反映1942年以前中共高层在这一问题上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已度过百年华诞,但仍保持着青春活力,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卓越的创新能力的创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集中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进行了一系列伟大的理论创新,取得了影响至深至远的重要成果。其成果集中表现在毛泽东、邓小平和习近平三位杰出的代表人物身上。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念、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习近平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就是中国共产党创新成果的主要代表。21世纪,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保持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新的征途上继续开拓创新,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有过"三下三上",这都和毛泽东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而毛泽东对邓小平的倚重,始终表现出一种特别的感情。1933年,邓小平坚定地和毛泽东站在一起,第一次"下"。从1935年到1966年,是毛泽东把邓小平提拔起来的第32年。从1966年到1973年复出,是邓小平的第二次"下"的8年。邓小平的"二上"是林彪事件后,毛泽东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有了一定醒悟,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出山。邓小平的"三下"是个"伟大的悲剧",但毛泽东最后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清醒,他没有听从"四人帮"的意见,相反,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以观后效",为邓小平更辉煌的"三上"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17.
张闻天是我党历史上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抗日战争时期,张闻天同志基于工作的需要和对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形成了他的整体文化思想中最重要部分。本文主要通过文化与宣传、文化与统一战线以及文化运动的作用三个方面来阐述张闻天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中国政治的贡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的"做",他领导中国共产党进行着一场改造现实社会制度的实际斗争;二是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一家之"说"———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现实的"叛逆"斗争中,毛泽东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人政治意识的价值取向,把几千年来中国人的"趋古"意识变为一种"前景"意识。随着这个价值取向的根本转变,毛泽东在多方面表现出了对传统政治思想的"叛逆"。  相似文献   

19.
从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毛泽东对过渡时期理论一再发生认识上的失误。究其思想根源,主要是毛泽东未能坚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与时俱进"地做出理论创新;而是拘泥前人,犯了他自己过去所一贯反对的教条主义错误。  相似文献   

20.
章士钊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党人的关系及其中共情结有一个从初步建立、发展到进一步深化的演变过程,其深层原因,一是章士钊具有鲜明的独立人格和强烈的正义感,他不愿与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客为伍;二是章士钊作为一名爱国民主人士,与中共党人有着爱国主义的共同政治思想基础;三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和对民主人士的关怀与重用,对章士钊的转变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