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税收增长主要是经济增长、税收政策和征管因素三方面互相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1 997— 2 0 0 2年间地税主要税种与相应宏观经济指标进行分析 ,具体量化出这个时期以上三因素对新疆地税收入增长的平均影响分别占 78 2 5 %、 -7 94%和 2 9 69%。从本质上揭示了积极财政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是税收超GDP增长的根本原因 ,税收增长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 (GDP)的增长 ,而且更取决于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2.
吕焰 《兰州学刊》2001,(4):28-29
近年来 ,我国对传统的税收征管模式进行了数次改革 ,自 1988年实行“征管、检查两分离”和“征收、管理、检查三分离” ,到 1995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以申报纳税为基础 ,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 ,集中征收 ,重点稽查”的征管改革模式。世纪之交 ,又提出科技兴税、加速信息化建设 ,实现税收征管信息化 ,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我国的税收征管历经多次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 ,确保了新税制的顺利贯彻实施 ,实现了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快速的增长 ,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在新旧征管模式的转换过程中 ,由于模式与税收实践的差…  相似文献   

3.
利用我国31个省区1997—2009年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运用K-L方法进行税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连年大幅提高是税收超增长的主要原因,潜在税基的扩张(即前沿面的外移)是税收超增长的第二推动力量;而从规模效率上来看,税收增长表现出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和人力投入的规模无效率,总体贡献值在2000年以后常年为负。应提高税收征管技术效率,进一步发挥技术进步在税收增长中的作用;并精简机构,控制税务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占据我国房地产市场半壁江山的存量房交易出现了惊人的发展,茂名市存量房交易也呈上升态势,其对税收的贡献也逐年提高。但是,由于存量房交易税收征税对象多为自然人,税源分散、环节多且税收体系复杂,征管难度大,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一直是税务机关的努力方向。从发展前景来看,存量房市场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搞好存量房税收征管,对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优化税收征管资源配置,提高税收征管效率,是我国目前税务系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以区域税收最大潜力和税务部门最优征管能力为核心的税收征管效率损失模型,推导出区域税务人员的数量应与税收潜力规模成正比例配置的最优配置要求,将模型拓展到多个子区域和多种税收征管资源配置的条件下,并运用实例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商品交易模式以超乎人想象的速度迅速扩张,然而电子商务的“疯狂”发展,不单对传统实体市场贸易方式带来了冲击,也对中国甚至国际现行的税收征管带来了新挑战.本文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系统、详尽的分析,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方面解决对策,以实现和完善对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  相似文献   

7.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它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该领域的税收征管带来了诸多难题。借鉴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分析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面临的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将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电子商务的健康有序发展,也会为确保财政收入的稳步增加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税收收入超GDP增长主要是经济的增长和收入质量的提高,福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与GDP增长基本吻合,仍然属于一种正常的增长过程.但从长远看税负不是越高越好,必须加快税制改革步伐,降低税负,以推动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本文认为,从地方税收角度而言,应尽快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9.
税收征管单重博弈模型的扩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税者的违规与税务机关的征管是税收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很多情况下.针对税收征管的漏洞,税款流失的税收监督博弈都忽视了这些问题:税务机关受很多因素制约,稽查时也存在成功概率问题,纳税者的纳税行为属于重复行为要考虑声誉成本,等等.所以,本文根据税收征管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对税收征管博弈模型进行了多重博弈的扩展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解决纳税者偷漏税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福建省税务学会2004年承担的中国税务学会课题"规范和强化税收征管研究"专题调研成果进行了综述.该专题成果在总结回顾征管改革成就的同时,对税收征管改革中普遍存在的税收征管模式、机构设置、税源监控、规范执法监督、优化纳税服务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