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在生态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对指导我们科学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批判是全面的生态批判,包含对资本主义工业的生态批判、对资本主义农业的生态批判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方面。马克思从生产和消费维度对资本主义展开生态批判,形成了科学而深刻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不是抽象的生态批判思想,而是实践的生态批判思想,即是在实践中产生、随实践发展、解决实践问题的生态批判思想。要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生态批判思想的实质,就要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工业、对资本主义农业和对资本主义消费的生态批判三个维度进行实践解读。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理论认为,生产与消费具有同一性,二者是相互决定、互为中介的.生产与消费相互作用的辩证运动表现为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理解须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以资本逻辑为轴心展开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分析.在当代,资本逻辑的表现形式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消费的需要对于生产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但这种变化本身并未从根本上超出马克思的消费理论.  相似文献   

3.
面对我国当前消费不足和消费过度而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需要重新认识和理清消费所具有的内涵。马克思消费原理是人们审视社会转型时期消费问题的重要思想资源,它主要包括历史、理论和现实三个维度的基本逻辑。在历史维度方面,马克思消费原理的形成经过了人本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三个阶段;在理论维度方面,马克思消费原理揭示了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得以进行的关键性因素和合理的消费观;在现实维度方面,马克思消费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消费活动的不合理性,并对未来社会消费作出科学预见。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消费基本原理,对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构建科学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消费理论从属于他确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目的。在马克思看来,消费不仅是一种个人规定性的行为,而且更是一种受社会生产关系或社会制度的制约的行为,在消费中,产品并没有脱离社会生产关系运动。马克思从社会生产关系的角度出发,运用科学的抽象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制度的分析方法依次研究了资本主义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总过程中的消费问题,形成了一个既不同于古典经济学,也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系统完整的消费理论体系。时至今日,回顾和重温马克思消费理论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理论界》2015,(7)
马克思消费思想内涵丰富,由哲学意蕴和经济学意蕴共同构成。马克思首先在哲学的视野内审视资本主义的异化消费,阐述消费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形成其消费思想的哲学意蕴。然后用其哲学思想审视政治经济学家的消费思想和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主导下的消费,揭示论述资本运动中的消费地位与作用,形成他消费思想中的政治经济学意蕴。  相似文献   

6.
无论鲍德里亚是否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结论保持一致,都可以视为马克思开创的现代性批判的理论效应。鲍德里亚意识到消费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以至将马克思对生产—技术的重视也视为一种与资本主义的“共谋”,却忽视了马克思赋予生产—技术的批判性含义。更为重要的是,鲍德里亚的消费理论没有超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视野,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现代实践哲学能够涵盖鲍德里亚的问题视域。  相似文献   

7.
杨乐强 《学术论坛》2004,3(4):20-23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作为一股批判的思潮与西方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哲学思潮形成鼎足之势,其批判的锋芒直指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谓现代性,形成对异化、科技、文化、消费、生态和社会心理等多个主题的批判。这种批判与马克思在19世纪对自由资本主义的批判具有关联性,对于剖析我国现代化某些负面因素有启示作用,但其本身的过激言行使它堕入了形而上学,从而与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存在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8.
仰海峰 《学术研究》2003,1(5):31-37
拜物教批判理论 ,是马克思从经济学、哲学视角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面批判。马克思通过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与资本拜物教的分析 ,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 ,物化统治与物化意识已经成为自然性的存在 ,无产阶级的解放就需要从意识上打破拜物教思维。在此基础上 ,鲍德里亚进一步认为 ,随着消费社会的来临与媒介在消费社会中的引导作用 ,对符号的崇拜替代了对物的崇拜 ,这种符号崇拜在身体崇拜中达到了极至。因此 ,拜物教批判必须从生产逻辑批判走向符号逻辑批判 ,才能打破符号统治一切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中,阿格里塔对消费社会的解读影响很大。阿格里塔表明自己是以马克思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为基础解读消费社会的,并立足于劳动过程来审视消费过程,而且是从"工资"的角度来建构消费的社会化模式的。阿格里塔坚持生产对消费的决定性作用,在他看来,是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转型从根本上推动了消费活动的资本主义社会化。  相似文献   

10.
于萍 《北方论丛》2018,(2):142-147
鲍德里亚在分析消费社会,提出需要体系与消费力的基础上,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础概念之需要与使用价值都提出了批判.他指出,需要的自然化与使用价值的拜物教性质使马克思非但没有走出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并且为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撑.但是,鲍德里亚对马克思的批判是对马克思的曲解和误读.鲍德里亚并未看出马克思的需要概念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超越,也未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的历史性,而把它们当做了一般性的抽象概念.以鲍德里亚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放弃了对社会根本决定因素的批判和论证,并没有超越马克思.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资本主义条件下异化劳动的批判,提出了人本主义的异化观;高兹则在《历史的道德》中通过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揭示,阐述了个体存在主义的异化观.高兹通过对马克思异化观的重释,提出了消费异化理论,发展了马克思异化观;同时,高兹的异化理论对异化的分析不够彻底,未能认识到产生异化根源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相似文献   

12.
刘艳玲 《社会科学》2022,(3):140-14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反复强调了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然而对这一根源是如何被发现的,生产与消费间矛盾的运行机制是怎样的,以及这一矛盾如何周期性地打破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均衡条件等一系列问题,并没有展开系统的论述。对此,有着日本马克思主义理论权威之称的日本共产党前最高领导人不破哲三,从马克思经济学相关的手稿入手,探寻马克思经济学思想的发展轨迹,进一步将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理论相结合,明晰了简单再生产、流通过程缩短以及信用制度与经济危机的关系,深入解读了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内核。不破哲三对马克思再生产与经济危机理论的探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并没有抛弃异化理论,而是把异化理解为一种社会与历史总体的异化,贯穿其理论的始终。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是在总体的框架内展开的。总体性是马克思为了克服康德、黑格尔以来资产阶级思想家二律背反难题所提出的范畴,这一范畴以实践为核心实现了对社会和历史的整体把握。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社会总体和历史总体两个向度。从社会总体来看,马克思是把劳动、消费、分配、交换等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作异化过程来加以理解的;从历史总体来看,马克思是以异化的逻辑来统摄人类社会三大形态的转变和过渡的。  相似文献   

14.
王胜利  崔云 《学术论坛》2012,35(11):15-19,24
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容。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指导方法,生产方式多样性、制度"渗透"等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原因,所有制形式、市场模式、企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多样性是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的主要表现,全面梳理并准确把握马克思资本主义制度多样性理论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7):34-40
科学技术与"现实的人"是马克思哲学的两大关键词,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意蕴。马克思联系人的本质看待科学技术的本质,积极肯定科学技术是历史性的革命力量,对科学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表现持肯定性评判。与此同时,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生存困境,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应用进行了现实的、具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思想渗透在其新世界观思想的形成与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在现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背景下全面、具体、现实地考察科学技术,这种批判既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批判,也是对工业文明人与科技关系的全面反思,这两方面相互依赖,密不可分。从文明形态视角揭示科技异化的根源,不是否定马克思科技异化的资本主义根源,而是从更深、更广的层面理解马克思的科技批判思想。  相似文献   

16.
当前把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归结为中国储蓄率过高等说法不过是霍布森消费不足论的变种而已。能够从根源上解析此次经济危机的理论武器依然是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周期性的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解决危机的根本出路则是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等经济危机理论。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市场?市场不只是买卖的场所,也不能把市场只归结为流通问题。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分析,市场所涉及的经济领域是很广的,它实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经济运动中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总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市场则是资本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领域中的综合反映。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系统,可以划为三大种类,即产品市场、劳动市场和货币市场。这三种市场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最基本的市场,它们结合成一个统一、开放的市场大系统。随着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还出现了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等。马克思指出,每一个新资本都要“以货币形式出现在舞台上,也就是出现在市场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在回答什么是资本主义所有权时说过,“给资产阶级的所有权下定义不外是把资产阶级生产的全部社会关系描述一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第180页)在《资本论》里,马克思就是从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来论述生产资料的占有、使用和支配的状况,来说明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同样,要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只有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作一番全面的具体分析才能说清楚。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准确地阐明了马克思的这个方法论。他说:“马克思没有经院式地臆造和‘虚构’种种定义,没有从事  相似文献   

19.
时间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重要视角。《资本论》不仅基于时间分析资本的运动规律,而且基于时间分析资本的权力统治,《资本论》的时间分析既具有经济批判意义也具有政治批判意义。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是将时间资本化以榨取劳动者的剩余劳动时间,那么资本主义的政治逻辑则是以资本化的时间统治劳动者的自由时间,构筑以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的张力结构为载体的权力统治形式。马克思在以时间视角分析资本主义经济逻辑的同时,也将剩余劳动时间的政治批判意义纳入对资本主义政治逻辑的瓦解之中。《资本论》的政治结论蕴含在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时间分析之中,以时间解放为前提的人类解放是《资本论》时间分析的政治结论。  相似文献   

20.
对于企业规模变动的探讨,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重要课题。马克思的经济学理论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企业规模的理论内容,深入发掘其中所蕴含的科学价值,是当代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现实任务。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生产关系是历史的,社会生产力同样是历史的。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具有特殊的历史内涵,而且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同样具有特殊的历史形式,要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就必须同时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部内容以及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的全部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必须考察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矛盾运动。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的社会生产力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同时,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的研究。不是从生产力发展一般规律的角度来进行的,而是结合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特殊历史约束来展开的,正是在这样的限度内,马克思提出了系统的关于资本主义企业规模理论。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企业规模被理解为由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双重因素共同决定的变量,换言之,企业规模同时反映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生产力发展的特点,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关系的历史特点,因此,它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马克思的一系列经济范畴的理论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