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贡茶院,又名贡焙院、官焙、龙焙、御茶园、皇茶园、造茶所、造茶局等,实际上都是皇家的制茶厂,有专门的官员督办贡茶一切事务,从茶树的栽培、采摘、制作到包装,都在官员的监管下完成,然后在规定日期内进贡朝廷,保证皇家的需求,成为制度。在中国历代贡茶院中,文献记载最多是顾渚贡茶院、北苑官焙和武夷山御茶园。然而,除了以上三个主要的贡茶院之外,全国各地都有规模或大或小的贡茶院督办贡茶,不仅茶品精绝,而且来源丰富,极大的弥补贡茶来源单一和数量的问题,也形成了各省极具特色的官办贡茶院。  相似文献   

2.
我国土地征收的立法规制主要体现在《宪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对土地征收法定要件有相应的规定;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在立法模式和征收要件的规定上存在缺陷,尚需反思;我国土地征收立法之重构既应采集中型立法模式,又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的法定要件。  相似文献   

3.
我国土地征收的立法规制主要体现在《宪法》、《土地管理法》和《物权法》对土地征收法定要件有相应的规定;我国土地征收立法在立法模式和征收要件的规定上存在缺陷,尚需反思;我国土地征收立法之重构既应采集中型立法模式,又必须完善土地征收的法定要件。  相似文献   

4.
2011年颁布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在吸收《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增设了作出征收决定所须遵循的正当程序性内容,取消了政府自行作出强制拆迁决定的规定,并禁止暴力等非法方式搬迁,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征收工作的有序进行。然而,搬迁中程序规定的缺失又使实施征收工作陷入僵局,暴力搬迁卷土重来。为此,有必要在搬迁中引入正当程序,通过增加中介调解程序、被征收人陈述申辩程序、回避制度以及检察人员监督检查程序,来保障搬迁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相似文献   

5.
虽然我国被征收人行政救济权的保护有所进步,但是仍然存在缺陷。由于欠缺征收目的公共利益范围的判断标准、征收决定无效的范围存在遗漏、行政救济权的主体范围狭窄、被征收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不明确,以及被征收人对征收决定不服时必须先申请行政复议,导致被征收人行政救济权的运用障碍。另外,将征收补偿安置决定也纳入被征收人行政救济权客体范围,导致其范围过大。为了和平地解决土地征收纠纷,避免出现恶性事件和大规模群体性上访事件,有必要采取以下完善措施:比较清楚地规定公共利益的范围、扩大征收决定无效的范围、扩大拥有行政救济权的主体范围、明确规定被征收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理由、取消行政复议程序前置的规定,以及赋予被征收人对征收补偿争议的民事救济权。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征收立法缺陷之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征收在立法模式上存在缺陷,应采集中型立法,制定统一的征收法典;现行立法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上存在缺失,立法除对"公共利益"要有原则性规定外,还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并应明确征收不得适用于商业目的;现行立法在"征收程序"的规定上存在缺陷,征收程序应以保护被征收人利益为中心加以设置,还应完善征收程序的立法技术;现行立法在"补偿条款"的规定上存在缺失,立法应明确规定"公正"或"合理"的征收补偿原则,应扩大征收补偿范围,还应以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格作为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7.
明代的贡茶制度及其社会影响——明代茶法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贡茶制度是明代茶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王源曾言:“明茶法有三:曰商茶,曰官茶,曰贡茶,商茶输课给引略如盐制,官茶贮边易马若征课钞,贡茶则上供同也。”而从实质上讲,贡茶又是土贡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然对此学术界尚无人专门论述,本文仅就这一课题试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8.
周裕德 《北京纪事》2015,(6):110-111
通观有明一代,社会生活有两大特点,一是实行空前的特务政治,设置了东厂和锦衣卫等残暴又野蛮的特务机构.二是宦官专权."靖难之役"后,每朝都有干预和决断朝政、把持国柄、横行无忌的太监.明朝最突出的四大太监是:王振、汪直、刘瑾、魏忠贤.这些太监大多人格扭曲,性格畸形,心理变态,往往多建庙宇以寄托空虚,故而有"明朝修庙,清朝修道"之说.  相似文献   

9.
张鸣 《社区》2012,(11):44-44
古代中国,无论任何朝代,都不缺学校。有官学,有私学。但是,人们似乎从来没听说过专门给宦官办的学校。有之,始于明朝。明代的宦官,被称为太监。太监的学校.不是教太监们怎样做太监的.跟其他学校差不多,就是学文化。据刘若愚的《明宫史》记载,明朝的内宫,设有内书堂,就是太监的学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土地征收在立法模式上存在缺陷,应采集中型立法,制定统一的征收法典;现行立法在“公共利益”的界定上存在缺失,立法除对“公共利益”要有原则性规定外,还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的范围,并应明确征收不得适用于商业目的;现行立法在“征收程序”的规定上存在缺陷,征收程序应以保护被征收入利益为中心加以设置,还应完善征收程序的立法技术;现行立法在“补偿条款”的规定上存在缺失,立法应明确规定“公正”或“合理”的征收补偿原则,应扩大征收补偿范围,还应以被征收土地的市场价格作为补偿标准。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行有关财产征收的立法虽然规定了征收程序,但存在重大疏漏和严重缺陷,特别是在公共利益的审核认定、征收补偿以及救济等关键程序方面存在严重不足,这对征收实践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建构公正、合理、完善的财产征收程序,对于规范公权、保护私权,以及维持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在征收征用制度的概念问题上,还是在征收征用制度所涉及的权利保护问题上,我国法律都没有给予完善的规定或者解释,西方各国的物权征收征用制度已经有了近两百年的发展,从他们的制度当中,我们也许能得到有益的启迪。在我国,物权法已经使得征收征用变得有法可依。  相似文献   

13.
立法不作为     
杨涛 《中国农村》2007,(2):21-23
由养路费说起 2006年8月24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周泽在《检察日报》发表名为〈养路费:最近六年都是违法征收》的文章,提出“在目前的法律体系内,《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关于征收养路费的规定,缺乏法律依据”的说法。此文一出,立刻引发媒体和大众对养路费的热烈讨论。接着在10月30日,周泽又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了《审查养路费征收法规、规章违法问题暨撤销违法的养路费征收法规、规章建议书》。  相似文献   

14.
证人出庭作证于改变传统庭审方式十分重要。证人不愿出庭作证的主要原因是法律规定不明确、刑事实体法与刑事程序法对证人保护规定不一致、立法和实践中对证人保护不足等,完善证人保护制度应从立法完善、提高证人法律意识和转交执法观念三个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5.
欧盟在TTIP草案中设置的间接征收条款主要采取了兼具行为效果与行为目的理论模式。该种模式并没有对构成间接征收要素中的合理期待、比例原则、透明度等关键问题进行规定。只有在充分认识欧盟提出的间接征收模式缺陷的基础之上,才能更好地完善中国国际投资协定中的间接征收条款。同时,经济效益理论与风险承担理论对于完善间接征收的补偿条款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也能更好地对投资者和东道国的利益进行平衡。《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是对间接征收规定得较为全面的自由贸易协定,结合欧盟的TTIP草案,还有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入法,标志着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从理论层面走向了制度层面。但我国当下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难以适应环境公益诉讼发展需要,导致环境公益诉讼在司法实践中受阻。运用文献研究法具体分析我国现行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发现在诉讼费用征收标准、诉讼激励机制以及司法救助等方面存在若干不足。因此,建议在《诉讼费用交纳办法》中制定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的原则性规定,并出台关于环境公益诉讼费用交纳规则的具体规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费用征收规则。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修改的《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对土地征收做出了规定,但是,这一规定并未在社会实践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土地征收纠纷还是日益增多,表现为征收权的过分强大及滥用,造成对被征收人权益的侵害.本文从民法救济的价值目标、民法救济的途径及民法救济的具体办法三个方面对此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8.
征收与征用原本是行政法学的概念,但若干时间以来未能对其内涵和区别作出较为透彻的理论解释。《物权法》第一次对征收、征用作出较为科学的法律规定,从而对征收与征用作了明确的区分。正确把握征收与征用的异同,对于制定不同于征用的科学的征收程序、对于被征收人获得足额的事先补偿、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不动产征收必须出自公共利益的目的,法国与中国的规定并不具有原则性差别,但法国的不动产征收中公共利益的调查等一系列程序,公共利益界定标准的确立以及司法权的有效介入等措施有效保障了不动产征收符合公共利益的目的.而我国不动产征收相关规定的欠缺,程序设置不科学与操作的不规范等难以有效保障公益征收的正当性,这些需要我国对此加以改变.  相似文献   

20.
明朝北直隶祭祀的主要内容有文庙各坛祠春秋二祭、名宦乡贤春秋二祭、八蜡神庙春秋二祭、社稷坛春秋二祭、风云雷雨坛祭、霜降祭、邑属坛祭、清节祠祭等,是明代北直隶地方经费支出较多的一项,财源是征收的代役金。京府顺天负担更重,除以上祭祀项目,还额外有其他祭祀,由代役金和税银共同承担。明代的乡饮酒礼源自古礼,是由地方官宴请当地年高有德者于公堂,其意为敬老尊贤。明代北直隶的京府顺天和京县大兴、宛平的乡饮酒礼费用较高,其他的府县则较低,经费出自代役金。祭祀与乡饮酒礼给北直隶人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