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深圳市福田区梅岭“社区综合服务平台”致力于开展针对社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服务项目,开拓性很强。服务对象主要是H公司退休的职工,共有三千多人,常驻人口为两千多人,残疾人七十多人。  相似文献   

2.
《社科纵横》2015,(5):134-136
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残疾人社区文化服务虽已取得成效,丰富和提升了残疾人的文化生活水平,但无法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发展需求,存在多方面的短板。本文通过梳理社区残疾人文化服务的现状,总结不足与缺失,从管理体制、服务范畴和服务意识三方面提出对策,以期能对社区现代残疾人文化服务的构建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6,(10):90-93
残疾人社区文化,是指以残疾人文化为主体,以社区文化为支撑的景观、行为、制度、精神多维度的特色文化。残疾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与建设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准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北京市东城区在残疾人社区文化共享服务方面形成了独特的"五化"特征,同时也存在着场地设施、建设经费、服务水平等瓶颈,为此,本文也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忻州市动员社会力量,以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等为重点,不断加大对贫困老年人的资金救助力度,深人开展城乡社区志愿服务、互助服务,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帮贫助老、关爱老人、共建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5.
秦琴  孙辰 《社会工作》2012,(10):82-84,27
残疾人社区服务是残疾人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当前社区残疾人服务的状况是完善社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武汉市36个社区为样本,从社区工作人员的专业认知情况、社区工作人员参与社区残疾人服务情况、社区实际提供的残疾人服务内容、残疾人对服务内容的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期为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为老服务的重要主体。通过实证分析发现,社区居委会为老服务取得成效之时,也存在着户籍管理制度,老人心理、生理特性和为老服务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必须建立非在籍老人登记制度;采用社工技巧加强与社区老人的沟通;开发和整合社区居委会为老服务的人力和财力资源。  相似文献   

7.
张雪筠  王怡 《社会工作》2009,(12):28-30
本文分析了社区残疾人公共服务的概念、特点、内容,并提出了残疾人社区公共服务的组织框架。指出社区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是指政府及其公共部门运用公共权力,通过社区这一平台,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机制和方式,根据残疾人的需求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过程。而目前我国的社区残疾人公共服务体系应当是一个以街道、乡镇政府为责任主体、以居(村)委会以及基层残疾人组织为依托和实施主体,以商业性服务为补充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8.
社区照顾最早产生于英国,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新型的理念与模式日益受到各国学者和政府的重视。社区照顾作为一种专业化的照顾模式,在残疾人社会保障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试图将社区照顾的制度安排应用于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并探析我国残疾人社区照顾的模式,以推动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向人性化、社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是对城区60岁以上老人建立电子网格档案。根据每个老人的特点,社区居委会把老人的住址、家庭成员、家庭状况、身体状况、联系电话等都录入网格里,建立老人居家档案,由专职护工负专责,老人居家档案做到随时更新。各居委会用一个月时间全面完成建档工作,并根据老人居家档案制定相应的居家养老保障措施,积极推广居家养老和呼援服务,建立适应社区特色的社区照顾服务,满足老人个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0.
《社会工作》2011,(6):33-34
面对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化、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积到城乡社区的新形势,如何推进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吉安市以四个坚持为切入点,在加强社区社会管理与服务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市南区认真贯彻民政部关于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的指示精神,从构筑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入手,组织实施"3456"工程(构筑三个网络、搭建四大平台、倡导五种互动、健全六项机制),使5万多名老人参加了各种学习与培训,1 800余名"三无"等困难老人享受到了每天1~2小时的政府购买服务,9000余名独居老人享受了每天送奶(送报)探视服务,建立起了养老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困难和独居老人养老服务的全覆盖.  相似文献   

12.
近日,山东省无棣县车王镇五营社区建成投入使用,这是该县首个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农村社区老年公寓,填补了该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空白。该社区老年公寓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工程费用300万元,配套费用150万元,其他费用50万元,总建筑面积2800,能容纳200多名老人在此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3.
失偶老人具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交往等主导性需求。提升抗逆力是满足失偶老人主导性需求的核心目标。以提升抗逆力为目标的社区工作必须科学运用社区发展、社区计划、社区照顾和社区行动四种老人社会工作模式的理论和方法,提升失偶老人的社区归属感,满足失偶老人的精神生活需求,扩大失偶老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完善失偶老人的政策援助体系。  相似文献   

14.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解决日常生活困难,特别是为那些孤寡老人、特困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人提供服务。吉安市现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62万人,  相似文献   

15.
《社会福利》2003,(6):35-39
作为一项惠及全国城乡老人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之所以被如此“命名”是因为它立足社区、面向老人,方便实用、小型分散,星罗棋布、形成网络,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怀老年人的出发点,反映了让老年人看得见、用得上的着力点,蕴涵着这项计划“小型分散、星罗棋布”  相似文献   

16.
《社科纵横》2019,(9):71-76
失独老人普遍面临亲子关系缺失、家庭养老功能失效、社会支持体系脆弱等问题,成为老年人中养老风险最大、政策敏感度最强、养老成本最高的群体。面对传统家庭养老已对失独老人失去作用的现实,应以"社区照顾"为基本理念,构建"关怀的社区",为失独老人提供日常照顾、心理慰藉、医疗康复、社会适应等全方位的服务,破解失独老人的养老难题。  相似文献   

17.
让老年人安享晚年事关国计民生。山东省济南市积极倡导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由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全套服务,以"快乐老家"这一项目品牌作为引领,由专业机构提洪优质服务,全方位多角度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照顾老人生活起居、关心老人健康、满足老人精神慰藉和文化生活需求,颇受老年人欢迎。  相似文献   

18.
服务对象:申报条件明确,服务内容清楚。 对社区内60周岁以上符合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生活困难的孤老遗属、获省级以上称号的劳动模范、烈属、三级以上残疾军人等,每人每月发放180元的居家养老服务费,由经过培训的服务人员每月为老人提供30个小时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一香港年近八旬的梁老伯,现住在女儿家中.女儿要接送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学,还要打零工帮补家用.老人独自留在家里,闲时看电视或睡觉打发时间.调查显示,香港居住于家庭的约一百万名老人当中,有80.9%表示,假如日后身体状况转差时,仍希望可以在自己家中生活,而非搬进安老院.梁老伯是属于80.9%中的老人,他们都愿意参加到社区养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管理体制的不断创新,"社区网格化服务"作为一种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在城市社区尤其是大城市社区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由此作为现代社会特殊类型的小城镇社区也被要求不断完善其服务体系,引进"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虽然这一模式的引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是很多小城镇社区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水土不服"。笔者在全面分析小城镇社区网格化服务提出的背景,梳理其在推广发展中遇到的困境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社区联络员"网格化服务模式、"居民情互助式"网格化服务模式等小城镇特色社区网格化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