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1 毫秒
1.
美式大众俚语(AGS)是语言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来源于美国社会某些特殊人群使用的语言,被广泛地应用在美国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为了全面地理解美国文化和流利地掌握美式英语,有必要在EFL教学上讲授美式大众俚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帮助母语为非英语的语言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美国文化和更好地掌握标准美式英语。  相似文献   

2.
称谓语是人类语言的组成部分。各种语言的称谓语都可能因该语言使用者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不一样而有所差异。这些各具特色的称谓语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该语言使用社会的文化和风俗的折射和记录。本文以中英两种语言的称谓语为题材,对其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根据顺应理论,语言的使用是语言使用者不断做出语言选择的过程,翻译即译者在目的语认知语境中进行一系列语言选择和诠释原语文化的过程。以顺应论为理论基础,以The Berenstain Bears和The Wind in the Willow为语料,探讨译者在英语童话汉译中如何对语言结构及语境做出动态顺应,以便于目的语儿童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  相似文献   

4.
文化背景决定了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与语言特色。汉英文化差异使得两种语言的写作方式多有不同。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本丈以中国文化对中国学生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的影响为切入点,分析了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和英语写作的必要性,强调了只有实现文化和语言的和谐统一才能创作出纯正地道的文字作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对话举例,根据语言交流的合作原则及礼貌理论,分析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流中出现的理解误区,从社会文化方面阐述语用学对理解语言、文化及增强交流效率的重要性。作为英语的使用者,注重并了解对话参与的各方不同的价值观、用词习惯及交流目的与手段等语用学方面的现象是说好英语、用好英语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语言选择关涉语言种类及不同方言变体间的选择.语言选择及其社会文化事实生成以使用者的能力、认知、社会语言及非语言事实相关行为中的语言使用为直接或间接媒介.能力、认知及使用构成语言选择社会文化事实生成的三重维度.同时,从语言结构、语言功能及语言文化视阈审视语言选择在微观、中观及宏观层面的内在关联,有助于深入理解并阐释语言选择的认知心理及社会行为过程.  相似文献   

7.
关于礼貌的研究绝大部分都是与社会文化因素联系起来的,而与认知因素结合起来进行探讨的则较少。关联理论为研究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利用关联理论对礼貌言语行为展开了部分讨论,旨在说明礼貌是语言使用者在不同意识程度下对语境、语言、意图和文化等关联性期待理解的结果。与以往研究相比,关联理论对礼貌现象的分析更具普遍性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体验构式语法假设“动词的语义内容包括对具体的运动系统知识的激活”,认为在语言理解过程中,体验构式语法形式化是构式分析和心智模拟的重要界面,强调语法系统的“体验性”,即把理解一个话语的意义当做是激活语言使用者内在的体验图式。  相似文献   

9.
英语习语的特征与翻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英语阅读理解和翻译过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难以从字面上理解的短语或句子.这些难以理解的短语或句子就是所谓的文化词语(culture-loaded words or expressions),亦可称作习语(idioms).英语和汉语都是世界上最丰富和发达的语言之一,都具有大量的习语.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形式简洁且意思精辟的定形性的、文化承载量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等.而这种文化词语的翻译和理解也正是我们进行各种跨文化阅读理解和翻译活动的难点所在.文章旨在从跨文化交际角度揭示习语的文化特色以及英汉习语之间的差异,并试图用归化和异化法对习语翻译进行阐释,提出英汉习语翻译和理解的最佳对策.  相似文献   

10.
交际文化与外语教学罗虹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文化与语言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行发展。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  相似文献   

11.
思维方式差异与英汉翻译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指出思维离不开语言,同时也支配着语言。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地域环境造就不同的思维方式,中英思维方式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语言的差异。通过具体例句说明翻译本质上是思维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12.
思维方式差异对语言交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思维、语言与交往方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文化的诸多因素中,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因素;东方思维具有整体、直觉、具象、归纳的特点,西方思维具有分析、逻辑、抽象、演绎的特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特征在英汉语言上表现出各自的表述方式的不同,所以在语言学习和交往中有意识地从文化的角度养成多向思维方式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思维为纽带,探讨翻译、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通过语言是思维秩序,亦是一种文化秩序的理论路径,揭示文化思维的现象。进而通过对范式冲突论在语言和文化范畴中的变通理解,提出翻译是文化思维不断局部性革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论述了翻译、思维差异和文化信息传递的关系。翻译是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中的具体体现,文化信息的翻译在源语和目的语中就存在很大差异,具体翻译实践中要在归化和异化中找到最好译文,尽量克服翻译的局限。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了以开放的思维模式进行语文学习的观点。指出:文化继承是一个民族和国家保持客观精神和持续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根本动力。但是,历史文化精神及其继承性,并不等于书本知识,而必须通过思维模式的改变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来获得。历史文化与语文内在认识承载形式是一致的,只有当语文作为内在思想和内在精神开放的一种教育形式存在时,历史文化才可能真正深入人心;也只有当语文由一种外在的语言文学逻辑转换为内在的认识逻辑,其基本的教育功能才得以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6.
人们在文化取向、价值观念、社会规范、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其编译码过程、语言和语篇使用规律、语篇组织结构等的差异。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要理解话语,归根结底要懂得语话人的整个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因此,学习英语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这一语言工具了解、导入英语文化的过程。介绍目的语的文化知识,揭示潜在于语言结构中的文化内涵以及语言使用的文化规则应当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组织部分。  相似文献   

17.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策略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思维方式的不同必然导致语言结构的差异,从而成为影响翻译策略选择与制定的重要因素。英汉思维方式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以目的语读者的思维能力为参照依据,努力将原作中所包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质再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化与思维关系密切。不同的文化背景会产生不同思维模式。这些差异体现在语言中。东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圆形,以直觉体验为工具,强调整体性;西方民族的思维方式呈线形,以逻辑实证为手段,强调部分分析。中国汉语是具有显著意合特征的综合性语言,而英语等西方语言是具有显著形合特征的分析性语言。本文对中英两种文化思维模式和语言差异进行了对比与分析,进而积极探索形成英汉语言差异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把语言当作文化资源和文化实践的语言人类学中,语言就是一种行动的方式,人们用语言做事情。语言还能反映群体和个人的分类方式和思维特征,反映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一方面,语言作为历史的沉淀,折射社会文化结构,并具备自身的结构,能够指导和影响人们的思维和行动。另一方面,语言在被运用的实践过程中,群体和个人的力量又构成能动性,反过来对语言结构形成冲击,甚至改变语言。事实上,结构与能动并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加之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难免会产生思维模式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对于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有确切的认识。首先对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进行分析,然后从语言表达、书面表达以及商务往来这三个方面简要探讨了思维模式不同对跨文化交际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