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语言变体,是随着因特网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的语言现象,在语言学界受到了广泛 的关注,网络语言的研究成了目前应用语言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模因论是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角度出发,分析和解释文化 现象的文化规律的一种理论。从模因论角度出发,对网络语言模因现象进行了阐释和说明,认为网络流行语属于强势语言模 因,并探讨了网络流行语的复制传播方式,分析其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2.
日益勃兴的网络文化加速了网络语言这一全新语言模式的流行以及网络"锐词"的蓬勃发展,而模因论为有效地解释文化更新及语言演变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模因论,以词汇变异为切入点,分别从语音、语符、语义三方面探讨网络新锐词汇的变异现象,旨在说明网络流行语是语言自我复制与传播过程中得以"存活"的强势模因。  相似文献   

3.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新理论,它在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模因的复制、传播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一条快捷、有效的途径。文章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同时对网络语言中的模因现象进行考察。以模因的周期理论,说明中英文词语声音、数字、成语、谚语、俗语、名言、诗词名句和电影台词等模因在网络语言中成功地复制和传播的原因,着重分析了基因型的网络语言的模因和表现型网络语言的模因。文章以模因论为基础,通过对网络语言的模因现象分析,为网络语言的发展以及打造网络语言中的强势模因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而提出的一种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何自然先生引入的语言模因论近年来逐渐被广泛用于语言的各方面研究.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大量的网络语言应运而生.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流行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模因推动的结果.为了更好地解读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复制与传播,运用语言模因论对网络流行语成为成功模因的五大要素及其复制与传播的形式进行分析,从一个新的视角更深入地了解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并进一步了解语言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在各个层面都呈现出丰富的语言变异。从模因论的角度看,网络语言的词汇、句法、篇章三个层面的变异都是强势模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语言模因论视域下的网络语言词汇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语言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语言变体,最能体现这一语言变体特色的是其词汇变异。模因论是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规律的理论,它为研究网络语言成功复制和传播提供了崭新的理论视角。文章从模因论的角度阐述网络语言词汇变异的表现,进而从求简求快心理、叛逆创新心理和从众时尚等方面探讨它们得以复制和传播的社会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7.
自从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人类文化传播单位“模因”这个说法以来,模因论被广泛用于解释人类文化现象,包括各种语言现象。本文先简要介绍了模因论的主要内容、模因的本质、复制的过程及成功模因的三个特点,然后从模因论的角度解读了“脑白金”广告语得以成功的原因。“脑白金”广告语是一个强势的、成功的模因,因此它比很多其他的广告语具有更高的存活价值,更易得到复制和传播。希望本文能给广告业的从业人员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8.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在网民中广泛使用,并大有走下网络,走进生活的趋势.2011年流行的网络语言可谓精彩纷呈.通过模因论的观点分析时尚流行的网络语言,并对网络语言和文化中的模因从词缀、词汇、句式、符号以及恶搞方面进行分类以期描述网络语言和文化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9.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现代语言变体,引起了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模因论的视角分析,认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强势语言模因,并深入探讨其成为强势语言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及流行原因,藉此期望能为网络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提供更多的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与模因关系密切,而语言本身就是一种模因。模因论揭示了语言产生和复制传播的规律,为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以搜集到的网络语言为分析对象,从模因论角度分析了网络语言模因的传播类型以及复制、传播过程,探讨其成为强势模因的动因和内在生成机制,从而揭示网络语言发展进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1.
"80后"写作是一个涵纳了丰富社会文化内容的文化传播事件.从它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80后"写作既不是一种高水平的专业写作,也不是一种幼稚的"小儿科写作",而是一种极富潜力的青春文学写作.对"80后"写作的"身份"做出恰当的定位,有助于提升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理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清代云南官办民助初等教育"义学"探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义学是清朝在边疆民族地区普遍设置的官办初等教育学校。清代云南的义学自康熙朝起由地方官府主持创办,经过雍正、乾隆时期的快速发展,曾达到700余所,遍布云南各地,深入到山乡夷寨。清代云南的义学以边疆少数民族子弟为主要教育对象;以“训以官音,教以礼仪,学为文字”为教育内容;以“识字明理”、“开化夷民”为教育目的;它所创立的“官办民助”的办学形式和经费筹措管理模式,也成为清代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典范。义学在促进边疆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增强多民族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古诗今译活动是一个饶有意味的话题。它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新诗”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古诗今译是对“新诗”写作的有益探测和锻炼,而古诗今译所生产的文本,也是一种“新诗”,一种被更新的诗。就整体而言,古诗今译最重要的意义,是为早期新诗的合法性提供了一种姿态性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书法艺术"化丑为美"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这种风格丰富了书法艺术的审美范畴,开拓了人们的审美视野,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追溯书法艺术"化丑为美"风格的发展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由,并对其历史价值作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5.
穆旦以自我不断撕裂、不断质疑的受难者的写作方式,从一种内在的精神困境出发,窥破了现存文化的种种虚伪与神话,沉潜至更为深刻内在的思想探险与精神求索中,完成了一种痛苦艰难的转换,最终成为一个被苦难的血水所激醒的现代主义者.这种受难者的自审意识使他获得正视自我、直面生存的勇气和可贵的怀疑反思精神,突显出一代先觉者精深高贵的人格价值与文化意义.从知识分子自身建设来说,它标示了中国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转型中理性的自觉与成熟以及思维的现代化趋向;从民族思想文化建设来说,它接续并深化了五四启蒙传统.作为九叶诗派"走得最远"的一位,穆旦诗以其负荷着民族苦难又坚守知识分子立场的双重受难形象,在悲怆的历史意味中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力量与超前的人格价值.  相似文献   

16.
"韩国新电影"与中国电影"新生代"的平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国新电影"和中国电影"新生代"二者尽管外部形态迥异,但却具有相通的内在旨趣,即都呈现出边缘书写和主流皈依的分化态势.而大致相仿的社会文化语境及创作主体选择的个性化则是导致这种创作状况的主要因由.  相似文献   

17.
“元宇宙”的横空出世不仅伴随数字经济发展和内容技术革新,随着其生态版图的扩张,文化帝国主义也开始尝试掌握并控制“元宇宙”拟态环境中的“信息真相”,从而进行文化侵略与渗透。基于“元宇宙”技术媒介创构的拟态环境,文化帝国主义依托其虚实交织的时空场域得以隐蔽地“野蛮生长”,本质上是超越技术又附着在技术之上的价值观、领导权、话语权等西方意识形态输出。这种文化“同质性”输出一方面不断削弱民族国家的主流文化认同,另一方面,它加剧了社会分化和人际隔阂,特别是青年社群作为“元宇宙”的主要受众,沉浸式体验与“无限制”自由正在宰制青年核心价值认同异化趋向。因此,必须高度警惕“元宇宙”媒介拟态环境中的文化帝国主义倾向,辩证看待其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文化风险二者间的关系,构筑文化安全的防护网。  相似文献   

18.
以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金湾村为个案,探讨了农村中“孝”文化危机:长幼地位颠倒,子辈“剥削”长辈,养儿不防老,等等。分析了“孝”文化危机的社会和文化根源,指出了“孝”文化合理内核在当代的价值,并且提出了建构新型“孝”文化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文学人类学不存在所谓的写作.文学写作是虚构的,而文化人类学的阐释则和文学创作的虚构相去善远.文化人类学所谓的写作应该是记录性的,不是写作性的.它们一个是文化现实的基本记录,一个是虚构性的写作.  相似文献   

20.
湘西地区苗族“跳香舞”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湘西地区苗族人的“跳香舞”是人们为了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风俗性舞蹈,它在表演呈式、音乐、艺术特征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在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与朴素民风中熏陶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试求对“跳香舞”的内容与形式、音乐与表演、产生与发展、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