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企业"复古倾向"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委托-代理”中的代理成本问题。首先通过构建模型,分析了代理成本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以及当今出现的企业“复古”现象,试图证明国有企业实施MBO后有利于企业产权关系明确、价值和财富增加,并有内生激励促使管理者做出使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决策,使得企业的价值增加以及代理成本因内在约束而下降。文章的后半部分,结合TCL股份集团有限公司的实例,通过比较分析该企业MBO前后销售和财务数据来印证理论分析。最后指出要运用MBO等手段控制代理成本等具体操作,要有完善的监督和法律体系做保障。  相似文献   

2.
"内部人控制"失控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失控的现实表现的基础上 ,从委托代理关系入手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 ,进而提出解决“内部人控制”失控问题 ,应着重加强法律监督、所有者监督、市场监督 ,并完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张瑞才 《学术探索》2004,(10):15-18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江泽民同志在全面总结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历史经验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经验的基础上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为什么要解决“三农”问题 ,怎样解决“三农”问题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三农”思想。系统总结这些思想 ,对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条件下 ,继续推动“三农”问题的解决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与共同治理理论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论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还是在中国等体制转轨国家 ,都面临着不同意义上的公司治理和治理结构安排问题 ,现代企业理论也越来越倾向于将“公司治理”作为核心问题。中国学者也非常关注现代企业理论和中国现实中的“公司治理”。本人在此简单地阐述一下对一些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看法。一、“公司治理”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对这一问题 ,不同学者的回答并不完全一致 ,不过 ,除开“共同治理论”者外 ,不同学者的回答都有一个共同点 :强调因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产生的代理问题。我的理解 :所谓“公司治理”就是在委托代理和信…  相似文献   

5.
政府制度性制约与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依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农”问题是一个很大的困扰。“三农”问题的根源主要在“政府失灵”。政府与市场是驱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两大轮子 ,中国现阶段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 ,市场经济发育不成熟是必然的 ,对市场经济我们眼下还不能有过多的要求与责难。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矛盾的主要方面自然在政府一方。 1 997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就是“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中国需要重新定位政府职能 ,寻求提高政府有效性的途径。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 ,“三农”问题 ,乃至中国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三农”问题是当前影响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机制 ,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作为其主体的“经济人”既有主观上个人性、自利性的伦理秉性 ,在客观上又有利他性、社会性的理性精神 ,正是这种“利己性”与“利他性”的统一 ,才使得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经济人”的理性精神 ,必须有包括产权制度、法律制度及新闻舆论监督制度等一系列市场经济制度来保障。  相似文献   

8.
黄旭东  庞飞 《学术论坛》2002,(5):134-137
我国民法制度深受大陆法系之影响 ,表现于代理制度奉行“显名代理” ,强调代理人只能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对外发生民事法律关系。而随时代之进步 ,“隐名代理”在日常生活中已很普遍 ,我国法律亦顺时而变 ,将“隐名代理”部分地引入委托合同中。由是 ,对于当事人因“隐名代理”引发的争议 ,可否适用“仲裁条款自动转移”制度而排斥法院对纠纷的管辖 ,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入世"背景下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与政府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技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必将随着我国“入世”后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而不断发展。本文立足我国“入世”与市场经济的现实背景 ,在阐述发展科技中介组织重要意义的基础上 ,对我国目前科技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以及政府如何加强管理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生态相适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浩 《江海学刊》2004,(2):25-31
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不是机械的经济决定论的自然过程 ,而是能动的道德建构的价值过程。应当确立超越而涵摄的“相适应”的价值理念。依此 ,必须仔细考察“经济增长”、“进步”、“发展”、“至善”诸理念作为“相适应”的价值标准的合理性及其限度。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有三种基本性状 :体系不匹配 ;供给不足 ;互动无力。道德体系与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是“生态相适应”。生态相适应 ,是生态世界观和生态价值观统摄下的“相适应” ,是整体有机、辩证互动、以整个社会文明的合理性为最高价值取向的“相适应”。必须以创新的理论勇气和学术精神 ,进行道德—经济关系方面的重大理论澄清 ,建构道德体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适应”。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地位”诸标准的导向是构建法治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以法治为桥梁,协调经济自由和政府管制的张力。入世后,要获得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我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同,关键在于按照WTO的要求实现规则“国际化”、贸易“自由化”、行政“正当化”和司法“去软化”。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银行已由过去单一性的管理型银行转变为经营型的银行。这种转变,要求我们要有利润观点,因此,增加营业收入,节约费用开支,降低资金成本已成为专业银行经营管理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权后,财政性存款结算户,成为专业银行代理人民银行业务。在代理业务中,由于金融措施不配套,还遵循过去的一贯做法——“财政吃银行”,使专业银行自身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现就这个问题,浅谈我们的见解。一、代理人民银行业务的现状 1、科目帐户使用混乱。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财政体制的改革,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纷纷“下海”,其预算外资金还使用财政预算内科目及帐户。既逃避了专业银行监督,又享受到结算费用优惠“专利”。  相似文献   

13.
十年前在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以后 ,我们党把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从而结束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模糊性。今天之所以重新提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问题 ,因为它是一个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是一个世界性和世纪性的话题和难题 ,是一个时至今日仍没有彻底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此 ,我们有必要通过深入研究 ,为当前的改革实践提供正确理论依据。一  “市场社会主义”泛指西方经济学家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如何结合等一系列问题的经济学说和理论模式。“市…  相似文献   

14.
清晰和落实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资产代理人实际“缺位”问题的关键.国有企业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就必须实现国有资产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有序分离.国有企业享有代理占有权、收益现实使用权、部分处分权和完全使用权,可定义为“企业现实所有权”.因此,国有企业法人财产权就是企业法人财产现实所有权.  相似文献   

15.
洪坚 《人文杂志》2002,(4):151-15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道德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尝试从经济伦理的视角 ,通过对现实的写真 ,描述经济学界有关社会主义道德问题的困惑与争论 ;阐述了市场经济与道德的背离与亲合的现实 ;着重从经济学角度论述了失德行为可以予以分析和理解 ,但由于失德行为与经济学分析的价值判断标准背道而驰 ,因而又是不能放任的。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和加入WTO的关键时刻 ,这一问题已经成为了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否能够健康发展的生死存亡问题。因此 ,构筑一道“诚信道德”屏障显得尤其重要。这一屏障的构筑和完善 ,必须通过制度和制度安排来进行  相似文献   

16.
综观世界范围内的公司沿革 ,公司的内部治理正在经历着由“股东大会中心主义”向“董事会中心主义”的制度变迁。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近十年来所进行的公司治理改革也大都将董事会制度的改革置于最重要的地位。作者通过介绍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学术界中关于公司董事会的一些理论观点 ,并在此基础上加以评析 ,进而认为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的一种内生性的控制机制有助于减少和削弱代理问题的发生。由于市场经济要达到理论中所描述的“完美市场”的状态尚不可能 ,因此 ,“董事会”这种内生性的机制就可能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与进步而得到不断修正 ,这就为对董事会提供政策管制提供了空间 ,管制效率的关键在于管制与市场力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杨承训 《中州学刊》2006,1(4):26-31
恩格斯在论述生产方式的同时总是一起讲“交换方式”,含有社会主义新的交换方式的寓意,丰富了历史唯物论。历史表明,在社会化日益提升的条件下,没有交换方式,整个社会再生产就无法进行。商品———市场经济是交换方式的载体,它既有生产力属性,又有与一定生产关系结合形成的社会属性。商品———市场经济与生产社会化分不开,而社会化包括社会分工与社会联系两个方面,市场经济是社会联系的一种主要经济形式。社会化生产关系要与社会化生产力耦合得紧密,必须有一个发达的交换方式充当中介,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应当包含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的辩证关系。如果仅仅用“市场化”取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容易模糊和改变社会主义交换方式的内涵,导致私有化和“市场原教旨主义”。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税制”财政体制虽然在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调整和规范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客观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分税制”与国家结构的关系,国、地税机构分设和地税垂直到省管理出现的管理矛盾,政府行为与地方“引税”问题久拖难止等。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新的视角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德"、"得"伦理倚联关系的现实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得”内含伦理关系,是传统文化价值体现的重要层面。市场经济条件下,“德”、“得”伦理倚联关系的现实性存在以及二者关系的相互影响机制,对经济利益最大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有产权代理人选择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变迁,引发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扬弃与重构。为了寻求国有产权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形式,从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实现市场性委托代理契约对行政性委托代理契约的置换。这种契约置换能否有效地得以实现,关键在于作为国有产权所有者的国家如何通过委托代理契约,选择国有产权实际运作的代理人。在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的体制变革进程中,国有企业经营者犯罪问题日益突出,这表明国有产权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委托代理问题。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就这一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