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支,语法、词汇不像南方方言那么复杂,和民族共同语比较相似,因此历来研究文章不多。本文拟以沭阳话(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为例,介绍江淮官话的某些构语特征。  相似文献   

2.
洋县城关方言由宋明两代的中原官话和清代迁入的西南官话接触层叠而成。使用参照析层法,参照关中户县话(中原官话)和汉中留坝话(西南官话),可从洋县城关话中离析出中原官话层和西南官话层;参照移民史,可将中原官话层定位于宋明两代,西南官话层定位于清代。从洋县城关话的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占比看,语音上中原官话占比大于西南官话,词汇上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占比相当,这反映出语言接触融合中,词汇的融入速度快于语音的融入速度。  相似文献   

3.
双重否定是在同一个句子中(可以指单句也可以指复句和紧缩句)用两个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的一种句式。按照结构形式.双重否定可以分为单句中的双重否定、复句或紧缩句中的双重否定和带有否定词的反问句3种形式。双重否定的否定焦点的确定应该从句中第一个否定形式的否定焦点出发,主要存在4种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后带有“是”字的情况;两个否定词否定焦点为其后成分。且不为同一事物的情况;两个否定词连用的情况;第一个否定词否定整个第二个否定形式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晚唐五代时期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得)”和“V得C(不C)”都是当时共同语中的能性表达结构,宋、金、元时期“V得C(不C)”在燕北地区更常用,“V得(不得)”在河洛一带的中原地区更常用。从宋、金、元时期开始,“V得C(不C)”逐渐向南方地区扩散,至明中期已为南方地区广泛使用,形成现在为共同语、北方方言、南方方言广泛使用的格局,“V得(不得)”则向更南方地区退却。“V得(不得)”在向南方地区退却的过程中,明中期至明末清初,它曾一度从吴语地区向北方地区延伸,但没有形成规模。“V得C(不C)”从燕北一带向南方地区扩散,与元、明、清三代定都北京,从金元系白话发展而来的北方官话伴随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往来向南方地区覆盖有关;“V得(不得)”从吴语地区向北方地区延伸,与明中期至明末清初时期话本小说的广泛传播有关。两种能性述补结构的地域变化表明,元至清代初年,从金元系白话发展而来的北方官话还不是全国共同语,它与从平话系白话发展而来的南方官话在明末清初相互竞争,大约清中期北方官话才成为全国共同语。  相似文献   

5.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6.
略谈武汉方言词汇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位于长江和汉江会流的地方,是湖北省的省会和政治、经济、交通与文化教育的中心,也是华中地区的重镇,一向有“九省通衢”之称。武汉方言属西南官话,其语音体系比较简单,它的词汇与普通话词汇大同之中有小异。所谓“小异”,正是武汉方言词汇特点的具体表现。以下我们简略地谈谈武汉方言词汇的几个主要特点。 一、武汉方言保存了一些普通话中已不使用了的古汉语和外来语的词语。  相似文献   

7.
江淮方言中“说的”是后置型间接引语标记,标记相关信息是言者从他人那里道听途说而来。在道听途说来的信息的真值的不确定性受到质疑的特定语境下,后置型间接引语标记“说的”词汇化为表示反预期意义的句末语气词。从间接引语标记向反预期标记的演变还见于上海话“伊讲”、台湾闽南话“讲”和日语 (tte)。所不同的是,演变出的反预期标记是句末语气词,还是句中语气副词,抑或句末语气助词。这取决于演变前的间接引语标记是前置型还是后置型,是孤立型还是黏着型。江淮方言“说的”的历时演变可以从该方言中“说的(话)”的共时多功能性中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以往有关汉语从综合到分析的研究中,有两组概念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词汇型综合和语用型综合、区别性语义和范畴性语义。《左传》《战国策》中“派遣”义“使”的用法变化证明了区分这两组概念的必要性。“使”的用法变化显示:(1)古汉语的综合性不但表现在词汇层面,也表现在语用层面。(2)汉语史上既存在区别性语义的从综合到分析,也存在范畴性语义的从综合到分析。(3)《左传》的语言面貌表现出守旧存古的特点,且不同形式之间在使用上存在语体差异。(4)从综合到分析的转变至迟在上古后期的《战国策》时代(公元前1世纪以前)就已显现出来。要之,区分不同类型的综合和分析,对进一步揭示汉语词汇系统演变的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对进一步认识上古汉语和中古汉语的分期也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点说明本文所谓名词重叠式,即指名词AA重叠式,如“杯杯”,“桶桶”等。名词AABB重叠式(“洞洞眼眼”等)在整个成都话中数量不多,此不作专门讨论。成都话是四川话和西南官话的代表,尽管属北方话系统,但是它在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许多与普通话不同的地方。本文旨在从词汇方面对成都话名词重叠式进行探讨。其依据是《汉语方言调查字表》(以下简称《字表》)①。研究的方法是就《字表》中三千七百多字所涉及到的成都话名词重叠式进行定量分析,并与普通话相比较。  相似文献   

10.
汉语否定句中,否定词置于被否定因素之前是一种相当稳定的结构。所以汉语句子中否定的因素一目了然。这种语言形式和思维逻辑上的一致性在英语否定句式中却不尽然。丹麦语法学家叶斯帕生(OHeJesperson)把否定因素分为两类,即“特定否定”和“动谓否定。”如:Notmanypeopleattendedthemeeting.和Manypeopledidnotattendthemeeting.这两句中,前者是特定否定,否定的内容是句中某一特定成份(即many)。后者是动谓否定,否定词结合在动谓结构中。两句话题义不同。前者意思是:参加这次会议的人不多(与会者寥寥无几)。后者意思是:好…  相似文献   

11.
贵阳方言的助词“”涂光禄(贵州大学中文系)贵阳方言助词□tau42①,无恰当的汉字表示,本文根据西南官话区一些地方曾使用过的方言字“”字记录。与汉语其他大方言区的内部差别比较,西南官话内部的一致性很高,各次方言区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都有许多共同...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否定问很少。就句法而言,它们在句于中的位置总是紧靠着被它们否定的词,故用法比较简单。例如在句于“不到长城非好汉”中,否定同“不”和“‘非”分别置于被它们否定的词“到”和“好汉”前,并紧靠着它们。又如在句子“我没有(未)认真听”中,否定调“没有(未)”置于被它否定的同“认真”前,并紧靠着它。英语中否定词较多。用作否定词的不仅有副问,而且还有形容词、名词、复合代词和复会副同等。它们在句中的位置较灵活,故用法比较复杂。在一般情况下,它们同汉语中的否定词一样,也紧靠着被它们否定的同。①Hewhodoesno…  相似文献   

13.
作者以琼海话为基础来研究海南方言,认为其主要特点是:(1)语音,有吸气音、喉壁音、送气音,没有卷舌音和唇齿音,声调有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阳去、高去、阴入、阳入等八个调,而且入声调尤其突出,文白读音相去甚远;(2)词汇,构词形式多样,形容词AAB式结构更具特色;(3)语法,名词不带后缀成分,结构助词“地”的省略及“的”被“屋”所代替,差比句式是“WW过Y”,疑问句式是“V+不”或“P+不”。  相似文献   

14.
1.“没”和“没有”对立柳州话属于北方方言。柳州市位于广西中部,是北方方言分布在我国南方的最边远的地区之一,与这种边远的特征有关,柳州话产生了好些特殊的语言现象,否定词的情况便是一例。柳州话的否定词主要有下面四个: (1)没(副词,意愿性否定) (2)没有(副词,事实性否定) (3)没有(动词,存在、领有性否定) (4)莫(副词,祈使性否定) 值得注意的是前三个,柳州话里没有“不”这个否定词,与普通话的“不”相当的是“没”。显然,柳州话的“没有”和“没”的关系不同于普通话的“没有”和“役”的关  相似文献   

15.
词海拾贝     
《阅读与作文》2011,(3):24-25
如果接触过澳大利亚英语,您的第一感觉恐怕就是“怪”,一系列有关动物的词汇“怪”在颇有韵律的节奏上,如:koala(树袋熊)、kangaroo(袋鼠)、或kookaburra(笑翠鸟),这些词大多来源于澳大利亚土著方言;而另外一些词,在您感觉怪异的同时,恐怕还不知道它们来自中国的广东话呢!今天讲的fairdinkum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相似文献   

16.
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及其在宋元时期的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集中讨论两个问题:一、南方系官话方言的提出与相关问题;二、宋、元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一1.吕叔湘先生(1985,页58—59)说:“现代的官话区方言,大体可以分成北方(黄河流域及东北...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语言,如罗常培、吕叔湘两先生所指出,总起来说是北方话,但又带着地方色彩。据笔者考察,《红楼梦》语言的地方色彩突出地表现在书中有不少下江官话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这里的下江官话,指扬州、南京一带的方言。据粗略统计,《红楼梦》里的扬州话、南京话有一百五十多例(频率不计)。下面摘取出一部分,就现代的扬州话、南京话加以解释、说明。  相似文献   

18.
论“是”字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论“是”字句陈天福一、“是”的语法功能“是”在古汉语里主要有两种词性;一为形容词,与“非”相对,意为“正确、合理”,如“自以为是。”(《孟子·尽心下》)一为代词,与“彼’湘对,意为“此、这”,如“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论语·学而》)“是”表...  相似文献   

19.
“一+N(名词)”比较容易发生词汇化和语法化。“一概”最初是松散的定中短语,容器和内容没有凸显与否之分;当其高频连用发生词汇化演变为形容词时。凸显的是内容间的“一样,相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都在唐代发生,词汇化只是为语法化提供了一个过渡,所以词汇化的用法没有在现代汉语中保留;当其进一步发生语法化为总括副词时,凸显的是容器的“全部,没有例外”。在“一概”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演变过程中,句法、语义和认知三者都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清时期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黎新第本文讨论明清两代的南方系官话方言及其语音特点,并对这些特点的历史发展作出简短的结论。一1.至少有三项证据可以表明,明代南方系官话方言客观存在。一是明人张位(隆庆二年进士)在他的《问奇集》“各地乡音”条中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