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传》、《史记》判断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左传》、《史记》判断句作了穷尽考察:从结构形式、构成成分、语义关系等三方面对二书判断句的异同进行了比较,从中管窥上古汉语判断句的共时面貌和历时变化。  相似文献   

2.
概念认知系统贯穿从原型、图式到心理空间和概念整合的整个过程,影响着语言各个层面的认知和习得。从词汇结构和语义入手,探索词汇表征下的概念认知机制,搭建从原型到图式再到心理空间的概念整合认知框架,借以培养学习者的认知能力,促进词汇习得和语言能力的整体提升。研究发现词汇范畴包括了与词汇相关的概念层、语义层和表征层。语义基于概...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汉语大词典》收录的"死亡"义词语作专题考察,指出其在收释这类词语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订补意见。同时强调注意词汇语义范畴的系统性及同一范畴内成员间的相互关联与比照在汉语大型语文类辞书编纂和修订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中关于句子语义结构的大量阐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该书语法体系的特点。文章通过对相关材料的梳理,试图从语义成分、语义关系、语义结构类型,以及语义结构与句法形式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文通》注重语义结构分析,一方面是该书实用性目的的体现,另一方面是汉语语法自身特点所使然。《文通》所反映出的“句法一语义”两个结构层面观以及该书对汉语“语义语法”的开创性研究,对后世的汉语语法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所代表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汉语由上古到中古的过渡时期,《世说新语》的语言又较为接近当时的口语,因此,通过对《世说新语》中某些语言现象的考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触摸到汉语发展演变的“脉搏”。本文正是通过对《世说新语》“子”的用法的考察,去探寻汉语词汇发展演变的一些规律的。  相似文献   

6.
《左传词汇研究》是先秦汉语词汇研究的一部力作。该书的价值在于:填补了先秦词汇研究的空白,对汉语词汇史的基础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创造了一种值得借鉴的词汇研究方法,这就是将专书词语的断代研究放到汉语历史发展过程中加以比较的方法;成功地运用义位理论和语义场理论来分析词义的演变与聚合,使传统的词汇研究中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揭示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南北差异是汉语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魏书》和《宋书》收录了大量的授官语词。从语义场角度对两书的授官词汇进行穷尽性调查和细致分析,发现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使用语言更注重规范性。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再一个”为例,考察一则在现当代汉语中发生并完成的语义演变现象:从数量范畴到指代范畴再到连接范畴。文章认为,“再一个”从数量范畴演变为连接范畴,中间经过指代范畴。随着语义演变的完成,“再一个”从短语词汇化为一个三音节连词。“再一个”与“再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语体、词汇化程度和主观性。汉语中的数量范畴存在双重演化路径:关联化和情态化。  相似文献   

9.
英汉运动动词词汇化模式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Talmy提出的运动事件框架及词汇化模式类型学理论为基础,探讨英汉方式运动动词和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和差异。英汉方式运动动词的共性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方式运动动词;差异表现为,汉语方式运动动词的数量没有英语丰富,在表达运动方式时,英语采用综合式表达法,而汉语常常使用分析式表达法。英汉路径运动动词的共性也表现为英汉之间存在许多表达相同语义范畴的路径动词,但二者的用法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论《尚书》重言词中的语义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言词是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形式。本文通过对源头文献《尚书》重言词内部的语义关系进行细致的分析,探求其联系,以期为汉语重言词的研究提供早期语料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考察《左传》中以连词“况”作为关联标志的复句,在对“况”字句的句法形式作全面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这种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用特点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通过语义角色、语义指向的分析以及对句法成分“省略”问题的讨论,力求深化关于“况”字句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左传》中的熟语包括惯用语、成语、谚语和格言等四种。同现代汉语中的熟语一样,《左传》的熟语也有其特性和特殊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战国三大历史散文比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恩想倾向、体例、记言、记事、记人及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对《左传》、《国语》、《战国策》作一动态性的综合比较审视,以期更准确地把握各书的独特风貌,揭示战国散文艺术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上古汉语形容词尚不发达,但已有相当数量。笔者全面研究了《墨子》同义形容词这类特殊的词义聚合,对其呈现形式、词义成分、语义特征、语用功能、历史来源以及部分单音形容词因意义相近而逐渐凝固整和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5.
语义韵是近年来新兴的语言学研究方向,为词汇语义学、词典学等打开了新视野。它的主要侧重点在于对某些词汇的语义韵特征进行描述性的介绍,从一个崭新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研究和描述词语行为的空间,对准确把握英语词汇的意义和用法具有指导意义。语义韵应用的研究,方便了英语使用者从本质上把同义词和近义词区分开来,为正确理解话语语义、语用信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词典编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使词典编撰工作更细致、更完善。语义韵应用的研究有助于语言使用者避免语用错误,输出语义和谐的英语,提高语用能力,对语言教学和语言使用者的应用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6.
句法和语义必须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这样才能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本文即以上古汉语为分析材料,从空间范畴意义入手,讨论上古汉语空间范畴意义的语法化方式,突出了语义在语法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自"本义为鼻子,因其自性特点,在认知上发生转喻而引申为"从、己、自然"等义。在上古汉语词汇系统中,"自"是行为、认知的第一主体,第一起点,称代一切存在,表一切行为起点,分布非常广泛。它的语义特征可概括为[主体]+[起点]。然而在中古时期,"自"在一些组合中两个基本语义特征都丧失,成为语义虚无的词缀。"自"在整个词汇系统发展中,本为普通名词,再引申为第一主体,又发展为语义虚无的词缀,这两次变化是由于整个汉语词汇系统调整而造成的。"自"的语义演变,说明汉语词汇系统整体发展对内部成员的语义会造成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8.
“(XX)汉”是禅宗语录中高频使用的称呼语,其语义内涵丰富,有着特定的禅宗行业意义。从语用表达看,“(XX)汉”称呼语在言语交际中起到情感表达、主观评价和警示学人等语用效力。禅宗文献中首次出现了“(XX)汉”的褒义用法,使得“汉”从原来的贬称发展为一般的通称,成为现代汉语“(XX)汉”用法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对《型世言》中带“着”的存在句进行描写分析,力求做到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句法、语义、语用相结合,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带“着”的存在句的用法有一个更清楚、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汉语动词发展至今,已经突破了起初的语义、语法、语用的范围和功能,组合模式已经扩展,其后的宾语,语义、语法关系也出现了多种情况.“吃”类词,是汉语最基本的词汇,构成较完善,成员语义分布较细致,组合能力强,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程度最大,其现代用法,是历时演变在共时层面的留存,分析其搭配模式,可窥见动词语义语法扩展的路径及变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