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陆伟 《江淮论坛》2023,(5):186-192
中国民间音乐资源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审美、记忆、教育和产业等多维价值。随着社会快速变迁和文化多元发展,民间音乐资源面临生态环境的破坏、艺术特质的流失、传承方式的脆弱、文化内涵的缺失等多重挑战。为使其传承发展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与接受期待,可从专业化、社会化、情景化和生活化四个方面探讨民间音乐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路向,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开发,实现其多维价值的转化和提升。  相似文献   

2.
土族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有着自己浓厚的民俗特色,是一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土族人民历史相沿积久而形成的风尚和习俗,土族民间音乐以其重要地位存在于民俗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物质、社会、精神方面窥探土族的民俗活动及民俗音乐。  相似文献   

3.
论中国音乐文化地理学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文化地理学是文化地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长期以来中国文化地理学界忽视中国音乐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仅有的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地域特色的研究成果是由民族音乐学家取得的。在文化地理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搞好中国音乐文化地理学的建设,不仅是学科建设本身所急需,也是区域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一、全面考察区域文化资源。找准地方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方向 (一)整合特色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文化品牌。许多地方都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积淀,要突出当地特色,注重当地资源开掘利用,充分运用历史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红色文化、旅游生态文化等资源。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区域内的历史、人文、商业资料进行挖掘和整理,并以合适的载体形式来展现这些文化底蕴。根据各地区资源特点和其他条件进行特色定位,打破地区分割,加强跨地区合作,避免同质化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发展中的重要转型期。宋代音乐的转型以民间俗乐的繁荣发展为显著特征,开启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由宫廷乐舞占主流向市民俗乐为大宗的转变。宋代音乐文化的这一转型以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发展变革为动因;以音乐性质和形式的世俗化转换为内在质态,以音乐表现功能、活动场所与参与对象等的变化为外在表征。宋代市民音乐的典型形态———说唱音乐和戏曲音乐的发展变化,是宋代音乐文化转型中最直观、最鲜明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民间音乐是民族文化的真实写照,在中国民间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江西民间音乐富有浓重的民俗气息,积淀了江西人民的艺术智慧和创造才能,反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本文在多元化文化背景下,探析了江西当代民间音乐文化的内容与艺术特质,冀能够在茫茫的音乐研究大海里,更好地探索江西民间音乐这一绿洲.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纳西古乐的历史溯源、特点及现存状态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认识、处理传统音乐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保护音乐文化传统与发展经济应该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民间传统音乐文化是世界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多元文化构建中的重要内容。我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的构建和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对学校音乐教育在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方面的作用进行重新定位。在教学中树立以民间传统音乐教育为本的教学主流思想,进一步加强音乐教育改革,推动中国民族音乐向着世界整体人类音乐文化的回归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越  张要登 《东岳论丛》2011,32(9):95-103
齐国音乐艺术是我国古代音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独具特色的民间音乐、恢宏灵变的宫廷音乐,还是工艺精美的乐器及制作工艺理论,都充分体现了齐国音乐艺术的成就,并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特别是系统完善的齐国音乐理论体系,作为中国古代音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成为中华音乐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影响中国音乐思想与实践长达数千年,而且也为丰富和发展我国及世界传统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王俊 《云梦学刊》2002,23(5):68-71
侗族素有“音乐的民族”之称。其民间音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南、北两大方言区的音乐形态各具特色。通过对侗族民间歌曲、民间器乐及戏曲音乐的基本形态、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的系统论述 ,给出了其民间音乐文化构成要素的轮廓概貌。  相似文献   

11.
宋代民间音乐集中体现在宋代民间的娱乐活动中,不仅开启了古代音乐的新篇章,而且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宋代民间音乐的繁荣和兴盛是宋代音乐发展的主要特征,宋代音乐的主流开始转向平民音乐,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音乐性质逐渐走向商业化、专业化,戏曲和说唱音乐得到很大的发展,成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形式,音乐活动场所的固定为民间音乐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青海著名旅游胜地塔尔寺所在地湟中县鲁沙尔地区拥有源远流长、多民族融合、色彩斑斓的民间手工制造业文化资源。通过对湟中县鲁沙尔镇的民俗文化资源考察发现,由于多种原因,一些民间手工制造业文化资源尚未得到保护和开发。因此,利用农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一定要处理好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的关系,才能实现民俗文化与文化产业的双赢。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资源,但是很多优秀曲种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需要有计划地加以扶持.河北省民间音乐的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进一步保护和传承民间音乐的必然途径.必须完善产业化运行机制,大力挖掘现有民间音乐的宝藏,并依托大众传媒,扩大河北民间音乐的知名度.着手建立民间音乐产业化发展的投入保障机制,打造在省内外具有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民间音乐品牌,并加大地方政府的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特征,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丰富了文化育人的思想内涵,因此传承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意义重大;同时佳木斯(三江地区)红色音乐文化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丰富教学内容,对更好地传承和保护地方特色的红色音乐文化具有积极的、长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集多元人类文化为一身。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和文化意识密不可分,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对它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学科向度中。本文借鉴社会科学的学科理念,提出研究本土音乐文化,在关注音乐本体的同时,更要强调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综合运用音乐地理学和音乐人类学的研究方法,拓展音乐研究多维视角是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研究的理论建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论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类型、特色和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是云南旅游开发的重要资源。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历史久远、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珍贵稀缺、互补共融的特点。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具有地域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许多方面和内容具有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云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完全能够成为具有较强吸引力、竞争力和较高附加值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7.
吴大顺 《船山学刊》2008,(3):162-165
“北狄乐”是汉唐时期北方鲜卑、匈奴、羌、氐、羯等各民族音乐通称。其发展经历了原创、交融、分化等历史变迁后,部分歌曲被改造提升,进入北魏音乐机关,成为祭祀、享宴、郊庙音乐的一部分。其歌辞为华语系统,部分继续在民间流传。其歌辞仍为鲜卑语。华化的这部分歌曲通过战争、外交、民间等各种方式流传到南方。在华胡音乐文化交流渗透中。“北狄乐”不断地被汉化。到唐代。其自身的鲜卑语系统已完全消融于汉语的音乐文化系统中。“北狄乐”入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华乐,进入华乐系统后。“北狄乐”的性质改变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土族是青海世居的少数民族之一,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积累了丰厚的音乐文化遗产,其中包涵丰富多彩的土族民歌。这些民歌内容丰富,体裁与形式多样,曲调委婉古朴、辽阔悠远,其鲜明的音乐特色和审美风格体现出土族独特的文化内蕴,是我国民间音乐宝库中的一枝艳丽花朵。本文在已有土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基础上,从六个方面对互助方言区的音乐文化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9.
大众音乐文化是面向大众,传播于大众,大众广泛参与的文化。在新时期社会转型背景下,认真分析我国古代历史大众音乐文化的演进及其发展规律,探究大众音乐文化的发展及发展趋势,对促进我国文化发展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大众音乐文化的潮动发展将在不断适应改革与创新、和谐与健康的背景下,形成以"俗"音乐的强盛为主流,向着雅俗融合发展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20.
区域文化是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这一区域各民族共同发展创造所得。通过对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深度关注、发掘与传扬,充分利用区域音乐文化资源深入开展具有时代性、民族性的音乐创作与科研实践,推动区域音乐文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促进高等音乐教育资源与区域音乐文化资源的对接,实现两者的功能转换,进一步促进辽宁区域音乐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