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加入WTO对耕地保护的冲击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后 ,随着城镇建设、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建设的不断扩大 ,将需要大量的土地 ,同时受国际农产品市场的冲击 ,种植业面积将缩减 ,对耕地保护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 ,在耕保护中要严格执行贯彻《土地管理法》 ,应采用盘活存量土地 ,少占耕地 ;加大土地整理力度 ,增加耕地 ;正确引导农业结构调整 ,保护耕地 ;建立和完善的农地产权制度 ,实现规模经营。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陷入两难之地。为研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立法问题,在深刻认识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关系的基础上,通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城市化率的提高部分建立在耕地减少的基础之上;要协调城市化与耕地保护之间的关系,运用土地集约利用原理为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提供路径,强调城市建设也是一种经营土地的方法,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运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指出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原则,比较城市化建设收益与耕地占用成本价值的多寡,强调运用法律的手段协调二者的关系。针对法律关于耕地资源保护中存在的耕地产权制度不足、土地流转制度严格、激励制度相对匮乏的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耕地产权,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度的基础上,要创新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建立适度简易的土地流转制度,让耕地作为一种要素参与到市场的竞争中来;加大耕地补偿力度,参考市场价格,增强农民保护耕地的意愿。  相似文献   

3.
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是我国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理顺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监督权的重要举措。作为自然资源之一的土地资源产权制度自建国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土地资源产权改革在推进中遇到不少问题和制约因素。针对土地产权体系自身及配套管理制度问题,提出完善产权法律体系,健全有偿使用和保护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确权登记系统是与生态文明体制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
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地矛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要求从土地开发与耕地保护两方面着手解决。土地开发应遵循土地稀缺原理、地租理论、人地协调理论、动态平衡原理与系统工程理论等。我国的人均土地资源较少,质量不高,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决定了应加强耕地保护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其主要措施有:严格贯彻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拓展耕地保护思路;重视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开发;明晰和稳定土地开发产权制度以及加强土地开发制度建设与项目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新的农村人地矛盾凸显,具体表现为建设用地扩张与耕地保护的量性矛盾、劳动力与土地资源配置失衡的结构性矛盾、土地细碎化与发展现代规模农业的技术性矛盾以及土地资本化需求与产权安排的供需矛盾。从目前形势看,这些矛盾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化解并系统推进对农村人地矛盾的治理是各级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土地产权制度对耕地保护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耕地逐年减少是每一个国人都应该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国有土地产权制度和集体土地产权制度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指出耕地问题出现的根源主要是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尚存在着土地产权制度不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界定不清楚、农民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反租倒包等问题,建议进一步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改革方向、健全法律保障体系、建立新型征地补偿机制并依法提高农民对土地产权的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纵观改革开放30年安徽农村土地流转的历史变迁,大体上可以分为萌芽、试点和探索、高潮和调整、加速发展和新时期发展五个阶段。安徽省农村土地流转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土地流转进程的障碍性因素。土地产权制度改革与土地流转的规模、进度和效率息息相关,加大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力度是推行安徽省土地流转进程行之有效的做法。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安排问题,在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表现形式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虽然符合我国国情,可是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推进,这种农村土地制度本身固有的一些缺陷逐渐显现出来.但是从土地的社会功能尤其是社会保障功能考虑,我国农村目前这种土地产权制度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只是部分地牺牲了土地的生产要素功能而已,可以利用城镇化、农民合作组织以及农村社会保障等途径来部分替代土地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美国西部开发与土地利用保护的教训暨启示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西部大开发是目前举国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在美国早期开发西部的历程中,由于政策的导向造成对土地资源毁灭性的开发利用,改变了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使土地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诱发出自然的惩罚,从1934年5月起,美国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一连串“黑风暴”事件,教训极其深刻。我国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必须对土地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问题进行理性思维,即生态建设是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的核心,规划先行是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的前提,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是西部土地开发的基础,循序渐进、尊重规律是西部土地开发利用的关键。在政策上尤其要针对黄土高原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西南湿润地区、西北干旱地区的不同特点提出各区土地生态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当前理论界关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改革有四种方案。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要考虑路径依赖问题、注意制度变迁的两个层次、交互使用两种模型。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坚持并完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相似文献   

12.
油气资源赋存于地下或土地之中,而在我国油气矿权与地权又是分离的,国家拥有油气矿权,国家与集体共同拥有地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一元矿权与二元地权之间的冲突。这种冲突集中表现在矿业权与矿业用地使用权取得方式上,而其产生的根源则不仅仅是我国关于矿权与地权关系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更主要的是因为我国复杂的土地权利层次和权利结构以及法律上对集体土地权利的忽视。因此,我们认为有效解决油气资源开发中矿权与地权冲突、缓解中央与地方利益关系的关键是创新油气资源矿权制度,变革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完善矿业用地制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与传统农地利用权相比,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在四个方面特色明显:一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初始分配贯彻公平原则,实行绝对的平均主义;二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是特殊的农村承包经营户;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更加注重权利的流转;四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存续期限,但期限较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中部某省三个村庄的土地调整显示,农村土地问题并不只是农民权利问题,而是与村组权力相关联,农民的土地权利是以村组的土地权力为保障的。村组的土地权力在当代中国农村主要表现为村组的土地调控权,这种乡村地权是当代村组得以维系的基础,是农民“成员权”意识的主要来源。在当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中,农民土地权利与村组土地权力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农民土地权利需要村组权力的保障才能得以实现,而只有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权利,村组的土地权力也才具有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论唐代前期的土地产权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的土地产权制度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比较典型的意义.唐初统治者通过建立以均田制为载体的土地产权结构,建立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土地产权管理体系,形成了土地产权交易的各种方式,从而对唐前期的社会生产产生了较好的激励作用,促进了唐朝前期经济的发展,为唐统治者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16.
从农村土地所有权性质看我国失地农民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失地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必然趋势 ,如何对失地农民进行有效补偿 ,是不容忽视的大问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是对失地农民补偿的根据 ,现行法律规定造成补偿政策与实践对失地农民补偿的弱化。因此 ,重新界定土地所有权性质 ,使农民成为所有权主体 ,从而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偿机制 ;以“向后看”为补偿原则 ,体现农民的发展权 ;提高补偿费用 ,使其包含保障因素等 ,成为政策完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和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础。文章就我省依法征地现状及现行征地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征地制度在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法律框架下不断演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现行征地制度仍存在着征地权扩张、征地补偿标准低、征地程序不规范、征地收益分配不均等突出问题,严重损害了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因此,今后应当严格界定征地权的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完善征地程序、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切实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19.
基于土地发展权分配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村集体利益提供了政策保障,但由于现行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测算本质上仍然基于被征土地的农业用途,还达不到保障农民生活水平的目的,尚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失地农民不能分享农用地用途转换所获得的土地发展权收益是问题的关键.借鉴实践中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收益的分配方式,国家和农村集体按60%和40%的比例分享土地发展权收益,并利用部分资金共同出资建设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是可行之策.改进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测算方法,使土地发展权的分配在现实中得以实现.从建设用地出让金中扣除农地经营性收益和广义土地开发成本,得到土地发展权收益;通过对农民意愿的调查,确定农村集体分享的土地发展权收益比例,进而得到分享的土地发展权收益,其与农地经营性收益之和就是征地区片综合地价.  相似文献   

20.
自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地制度变革始终遵循着土地承包经营权自我完善的制度变迁路径。当前,日益深刻的农民分化现象使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我调适作用捉襟见肘。"三权分置"顺应农地权利分化趋势,超越农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开辟了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的路径。然而,"三权分置"创设的农地第三种权利——土地经营权存在理论缺陷,且未充分体现农地利用市场多方主体的多元农地利益。继续探索农地第三种权利应以农地市场化利用的基本方式——出租为规范的事实基础,以多方多元正当利益为规范目的;将农地租赁权作为一项独立权利构造,以农地租赁权取代土地经营权作为第三种权利;维持农地租赁权的债权性质,在农地租赁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经依法登记后赋予农地租赁权享有某些特定的物权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