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省略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点,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新的角度探析诗歌语言省略的功能及其弹性之美———语意之美、语形之美、语音之美。只有真正了解这种弹性之美,读者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根据诗歌的审美特征强化诗歌审美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其全面素质的提高。诗歌教学应着力于让学生体味诗歌语言、色彩、音韵之美,培养学生感知诗美的灵敏度;体验诗歌内在的意象、意境之美,培养学生想象、联想的活跃性和对诗歌整体审美的统摄力。同时,还应发掘诗歌蕴含的情感、人格之美,培养学生由审美观照向“善”的感悟迁移的能力,从而在审美愉悦中感悟人生真谛,育成其美好的人性。  相似文献   

3.
舒婷诗歌的理想主义内涵及相对精致的形式与俗化倾向及极度散文化 ,构成中国当代诗歌的两极 ,代表两种发展方向的选择。舒婷以超越困境、诗意化境界、乐观态度为基本特征的理想主义内涵 ,以重视韵律及语言锤炼为特征的文体形式精致化 ,更有可能代表中国诗歌的合理方向。过分俗化、丑化以及毫无限度的散文化 ,并不符合诗歌文体的历史、心理与逻辑定位 ,也不利于诗歌充分发挥文体的特殊优势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诗歌的艺术符号。它首先通过语词的"裂变"带来一个诗意的审美空间,再指引读者在感受语言之美的同时,体会到更多层面更蕴藉丰富的超语言之美。然而,语言始终是走进诗歌的唯一途径。本文以诗歌语言为基点,从诗写作和诗阅读两个方面,展开对诗歌语言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诗歌欣赏是重构诗美的审美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欣赏者的首要任务是通过欣赏诗歌文本,结合自己的审美经验,构建诗美,不仅要还原诗人想表述的诗美,而且还要重建诗美。欣赏诗最后获得的诗美指诗歌文本指称的内容美、诗歌文体呈现的语言形式美两大部分,两者美感的多少取决于欣赏者对诗歌文本和客观世界的感受性的强弱。好的欣赏者不仅需具有诗歌知识,还需具有自然、社会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批评关注诗歌的语言结构形式,而语音形式也是诗歌语言形式审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国浪漫主义诗歌在继承传统格律的基础上多有革新,体式丰富多样,通过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关键词的重叠及字音的选择等来加强诗歌含义的表达.这些声音的重复与变化构成了诗歌复杂精妙的音乐之美,也使语音与语义巧妙地结合,完美地暗示出诗歌含义之表达.浪漫主义诗人借助诗歌语言的各种语音效果,抒发了自己的自由个性和充沛情感,也提升了浪漫主义诗歌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朦胧诗是当代诗歌发展历程中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文革后中国新文学崛起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朦胧诗群中,舒婷无疑具有审美典范的意义.其诗作具有共同人性审美趋向的丰厚内涵,体现了人本主义哲理、女性主义意识和理想主义精神的艺术融合,从而进入了中国诗歌的经典行列.  相似文献   

8.
诗歌本体美 ,表现出鲜明的审美特质。诗歌美是诗艺术的整体性美 ,它使诗歌产生高度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刘德岗 《南都学坛》2008,28(4):91-92
在构成诗歌的诸要素中,意象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对舒婷诗歌的解读,我们发现花朵、树、星月、黄昏、船、帆等这些优美的物象是舒婷笔下常用的意象符号。她惯用这些意象符号有四方面原因:一是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二是与诗歌主题密切相关;三是与诗人女性特点密切相关;四是与诗歌的风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舒婷《在诗歌的十字架上》的文本解读,分析渗透在舒婷诗歌中的基督教文化精神及其出现的社会历史原因,并对以往舒婷诗歌研究中被忽略的宗教文化精神进行深入挖掘,探索其在当代文学中的存在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舒婷诗歌中渗透着西方基督教的文化精神,这表现在她对理想主义精神的执着追求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宿命般的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同时也表现在对于"爱"作为现实人生需要和终极价值关怀的双重关注。由于本质上是"无神论者",舒婷在"宽恕"等基督教的重要命题上又显示出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异质性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朦胧诗人中,舒婷是最先得到认可的一位。而她被认可的原因,或许由于她是朦胧诗人中最早关注个人内心情感的女性诗人。舒婷以款款的吟唱,抒写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表现出理想与现实、主观情怀与客观环境的反差与矛盾,以及由此而来的渴望与忧郁情怀。舒婷诗的特色与动人之处则在于诗中一种温婉而美丽的忧伤情调,但是,她的诗忧伤中蕴含着坚强,低沉中蕴含着热情,把情感的复杂性、丰富性表现得曲折尽致。同时,她的诗歌充满着温情与包容,以爱温暖和抚慰着同时代所有受伤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舒婷诗歌的文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舒婷的诗歌蕴含着浓重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主要体现于她对坚守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秉赋、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男性品格,如忧国忧民、建功立业、昂藏于世、不甘沉沦等阳刚内涵的表现与肯定;体现于她对男性中心社会给予的女性规范的自觉认同和对传统文化给予的女性性别角色与社会角色的趋同与反顾。  相似文献   

14.
舒婷和翟永明,作为新时期中国文坛上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都分别写下了许多“爱”的诗篇,但传达的却是两种不同的声音:舒婷的诗是对爱的呼唤与追求,而翟永明的诗是对爱的质疑与反思。从舒婷到翟永明的这种“爱”的嬗变,折射了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女性对爱情婚姻、对两性关系的不同思考与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诗歌美学的奇峰——论艾青的《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青的诗论以形象精到的语言描述了"真、善、美"相统一的美学观作为诗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出了以真善美相统一为核心的"人民即诗神"的诗歌创作与诗歌评伦的美学主张,系统地以文艺美学来论述诗歌创作过程与诗美的特质,科学地揭示了诗歌作为艺术的本质特征。艾青诗论在中国现代诗歌美学研究中占有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舒婷和翟永明是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两位著名的女性诗人,二人的诗歌创作对女性主体的不同阐发,体现了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体的嬗变轨迹和特征。舒婷的作品凸显了女性的主体地位,翟永明则进一步深化了女性的主体地位,而女性主体在经历了必不可少的凸显与深化后,必将走向超越:以双性主体间性取代单纯的女性主体视角。  相似文献   

17.
戏剧意象就是指戏剧中的审美意象 ,它是作者思想情感、审美理想和理性思考借以显现的感性表象 ,具有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相统一的特质。戏剧意象的创造是使戏剧获得隽永的诗意和深刻的哲理的关键。奥尼尔和曹禺的戏剧意象设计是诗意和哲理相融合的上品 ,研究和欣赏他们所设计的意象 ,既可以为戏剧创作提供借鉴 ,又可以从中获得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8.
艾青诗论致力于新诗美学体系的建立,确立了诗与现实、诗与时代等正确的审美关系,提倡诗的真善美统一,视诗的创作过程为复杂的形象思维化合过程,主张诗的形式应追求和谐、平衡,对诗人提出了高而严的要求,其美学体系相当系统、完整、独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