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尔斯泰的城市书写是他对19世纪俄国现代性问题思考的文学表达,有着清晰的叙事策略和固定的隐含结构。在现代性问题日益成为文学研究重要视角的当下,城市书写和现代性思辨应当成为俄罗斯文学和托尔斯泰研究的新视角。以托尔斯泰小说的城市书写策略、隐含结构和关键词为典型文学案例来看,以19世纪俄国思想界对自身现代性建构的思辨与展望,也兼以此“镜像”为中国现代性提供一个观照和借鉴的角度。  相似文献   

2.
列夫·托尔斯泰是十九世纪下半叶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创作了许多“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给人类留下一份十分宝贵的文学遗产。革命导师列宁对托尔斯泰十分重视。他在1908—1911年间先后写了《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等七篇专门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在这些光辉论著中,列宁对托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初期,俄国文学发展史上出现一件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与文坛上有盛誉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会见。由此开始了他们十年左右的交往和相互影响。高尔基继承和发展了托尔斯泰所坚持的俄国文学的优秀传统。我们从高尔基与托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在晚期闪现了耀眼的光辉.作家在<哈吉·穆拉特>中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全面批判和否定,使这部作品同代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复活>一样,成为托尔斯泰前期思想艺术探索的结晶.  相似文献   

6.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复活》写于1889年到1899年间,这个时期,随着俄国解放运动的高涨和深入发展,随着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根本转变——从贵族地主阶级立场转到了宗法制农民的立场,《复活》不仅体现了“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思想特点,而且也体现了作家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心灵辩证法”的艺术特点更加娴熟、更加完美了。所以,《复活》既是托尔斯泰一生思想探索的总结,也是艺术探索的总结。这部巨著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水平推到了高峰,“成为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近一个世纪以来,《复活》以其博大精深的内容,精湛无比的艺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赞誉,并为世界各国文学丰富了自己的文学宝库,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借鉴。本文试图以《复活》为例,把托尔斯泰引起俄国作家乃至世界作家赞叹的“心灵辩证法”这种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作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作者、作品和读者的关系是文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从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到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再到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出"间离效果",这种作者、作品和读者相分离的观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试在以上三种重要理论的基础上,运用比较手法,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霍尔斯托梅尔》为例,分析叙事文学中"间离"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文学是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诞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文学传统中理应包含如何接受外来影响的内容。这一传统在流程上经历了由欧美文学向俄国文学的转移 ,新文学建设也由形式转向内容 ,并在对俄国文学特点的归纳和解释中完成了对新文学创作规范的制订 ,使得新文学在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以俄国文学为范本、以民族意识为轴心、以文学参与民族解放为半径和以作家个人审美意识为潜流的特征 ,它们不仅导致了新文学方向的变化 ,而且成为 2 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传统  相似文献   

9.
转折点     
1828.8.28列夫·托尔斯泰诞生他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19世纪所有伟大人物中最复杂的一个。他的思想孕育着20世纪的各种精神活动,艺术的力量在世界各国的文学领域和文化领域也刻下印记,对中国现代文学有着巨大的影响。"19世纪80年代末期,托尔斯泰用小说《复活》作为他一生创作和思想探索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11.
正如八方流来溪水才汇成了山间的湖泊,形成郁达夫创作倾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德国文学的营养乃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源泉。请先看夫子自道:“……以后就急转直下,从杜儿葛纳夫到托尔斯泰,从托尔斯泰到独思托以夫斯基、高尔基、契可夫,更从俄国作者转到德国作家的作品上去。”“后来学到了德文,与德国的短篇——或者还是说中篇来得适当些——作家一接触,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将近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不但写出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而且还在其论文、日记、书信中,阐发了他的文艺思想,对现实主义作了很有价值的探讨,给人类文学和文艺理论宝库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遗产。列宁曾把托尔斯泰的创作方法称之为“清醒的现实主义”。这首先是因为托尔斯泰极其重视真实。托尔斯泰认为,文学必须面向现实、忠实于生活,真实地描写社会现实。他说:“诗的感情是关于生活并伴随着生活的形象与感情的自觉的回忆。”他在《什么是艺术?》(1898)这一论著中指出:艺术是人们用来交际、相互传达感情的一种手段;艺术的主要特征是用艺术家所体验的感情感染人;区分艺术与非艺术、真艺术  相似文献   

13.
1908年至1911年,列宁发表了7篇专门论述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对托尔斯泰思想的整个演变过程,对他与俄国民主主义文学及社会思想传统的关系,以及他在各种文学派别、政治派别的斗争中的作用与意义等等作了科学分析,其论述的核心问题当然是托尔斯泰与俄国革命的关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列夫·托尔斯泰在俄国文坛崭露头角之际,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便发现了这位作家艺术才华的独特性,是善于描绘人物的“思想或感情借以形成的隐秘的过程”。他指出:托尔斯泰的心理分析的特点是,他“不限于描写心理过程的结果”,“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5.
鲁迅与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与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之关系,主要是一种影响性联系.国情的相似,艺术创作主旨的同一,使得鲁迅选择了以果戈理、契诃夫、显克微支等为主要代表的包括俄国文学在内的整个东欧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并在创作总体艺术风貌上呈现出诸多相近之处.但复仇诗人鲁迅却与博爱作家托尔斯泰相疏离,忧郁而又温婉的屠格涅夫在悲愤之海——鲁迅那里,只扮演了小溪角色.鲁迅的选择是多元的,有时又是挑剔的.  相似文献   

16.
瞿秋白早期创作与俄罗斯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瞿秋白早期文学创作活动与俄罗斯文学的关系为研究对象 ,认为瞿秋白在接受俄罗斯文学的影响时 ,显示了人格的矛盾 ,一方面他注重外在的行动 ,另一方面却迷恋托尔斯泰主义。瞿秋白在具体创作中 ,借用托尔斯泰等作家的表现方法进行文体实验 ,在“五四”文学发展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笔  相似文献   

17.
托尔斯泰与儒道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托尔斯泰属于俄国作家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有研究的一位,从19世纪80年代起经常研读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人的著作,亲自翻译《道德经》并写了评论孔子、老子的文章。在20年当中所撰写和编辑的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思想理论的著作有近十种。他承认所受到的影响,从孔子来的是“很大”,从老子来的则是“巨大”。他的“托尔斯泰主义”就有从儒、道学说中汲取的成分。  相似文献   

18.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曾将汉姆雷特与堂·吉诃德作过比较,把他们当作人性的两大典型。现在我们比较的是性格基本相同的两个人物——贾宝玉与聂赫留朵夫。这两个人物是现实主义大师曹雪芹与列甫·托尔斯泰的文学创造。对于贾宝玉、聂赫留朵夫两个典型人物,及两位作家创造典型的方法的比较,不仅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世界文学中两个著名的文学典型的认识,还可以进一步了解两位文学大师创作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以心理描写大师著称。他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以成功的心理描写,刻画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和特殊心理,准确、细腻、生动,有着独特的表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四、俄国作家对美国文学著作的评价俄国作家也非常关心美国文艺创作的发展。屠格涅夫特别重视的美国作家有:Y(?)乌伊特缅、H·戈托尔恩、Y·D·霍乌埃尔斯。众所周知,他对霍乌埃尔斯的长篇小说《萍水相识》有良好的评价(1973年)。U·H·托尔斯泰同样喜欢霍乌埃尔斯。他发现:在乌伊特缅的诗篇中却“没有奠正绝妙的东西”。而 P·Y·爱默生、Γ·乌伊季耶尔、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