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涝灾,记忆犹新武汉市全年平均降水量为1,284毫米,但年变率与季变率都大,故每有8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也有几十年一遇的大、中暴雨。近几十年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每遇  相似文献   

2.
贾谊有王佐之才却命运多舛、英年早逝.后世在其际遇问题上形成了"遇"和"不遇"两种观点.本文结合贾谊一生的遭遇,分析众家之说,认为贾谊的政治主张在生前并未被统治者所采用,本人也遭疏远、放逐,实为"不遇".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其"不遇"之因.  相似文献   

3.
贾谊有王佐之才却命运多舛、英年早逝。后世在其际遇问题上形成了“遇”和“不遇” 两种观点。本文结合贾谊一生的遭遇,分析众家之说,认为贾谊的政治主张在生前并未被统治者 所采用,本人也遭疏远、放逐,实为“不遇”。并且进一步探究了其“不遇”之因。  相似文献   

4.
关于李白长流夜郎遇赦前后的行踪,至今仍有不少疑问。如流放途中何时入峡?何时何地遇赦?遇赦后何时下峡?对这阶段的一系列作品应如何理解、如何系年?昔贤和当代的研究者见仁见智,颇多抵牾,实有深入探究的必要。 李白于至德二载(757)秋卧病宿松(今安徽宿松县),《赠闾丘宿松》有“扫地物莽  相似文献   

5.
罪犯拥有宗教信仰自由[1]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其宗教信仰处遇在实践当中却有很大不同。构建罪犯宗教信仰处遇制度对于罪犯改造意义重大。本文对我国监狱罪犯宗教处遇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立足于本国国情,在参考联合国《囚犯待遇最低限度标准准则》规定的标准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作法的基础上,对我国罪犯宗教信仰处遇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非刑罚少年处遇比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年处遇是对少年偏差行为与罪错行为的处理与待遇。刑法理论从附属体发展到国家亲权理论,由单一少年刑罚处遇、日趋淡化惩罚性质发展到防卫社会保安处分处遇,乃至到着重考虑犯罪行为个体的特性发展到保护处分处遇,少年处遇也随之分类为刑罚、非刑罚或刑罚、保安处分、保护处分。我国也存在非刑罚少年处遇措施,构成7个各不相同种类的体系,分别体现在不同的法律规定中。中外少年非刑罚少年处遇措施的区别体现在其特点、立法形式、层次、种类等方面。借鉴国外少年处遇理论与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我国少年处遇现状,我国应该建立一体化少年处遇措施体系,规定适用的程序与各少年处遇适用层次,并确立少年刑罚的最后适用原则。  相似文献   

7.
翟崑 《今日南国》2007,(4):20-22
当一位艺术家观察地图上的东南亚时,他隐约地发现,这一地区的海陆岛礁的分布形状竟然很像汉字的“遇”字。在笔者看来,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是真的可以用“遇”字来概括。中国和东南亚在地理上是天然的相遇,在历史上曾有过共同的遭遇和知遇。如今,在这个全球化的新时代,中国和东南亚再度相遇。且看这一“时代之遇”的三部曲。  相似文献   

8.
在全国统编初中化学教材酸的通性和碱的通性中有这样的提法:“无色的酚酞遇酸溶液不变色,无色的酚酞遇碱液溶变红色”.作者认为上述两句话不够确切,值得商榷.我们知道,酚酞指示剂是弱的有机酸,它在水溶液中发生如下的离解作用和颜色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老年犯罪人处遇应适用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从刑事政策学角度探讨老年犯罪人处遇,不仅是刑事实体问题,也是刑事程序问题。然而,国内已有研究偏向从刑事实体角度分析老年犯罪人问题,却疏于从刑事程序角度讨论,因而难以有效回应实践。从刑事程序视野探索老年犯罪人处遇问题,借鉴域外老年犯罪人处遇研究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老年犯罪人处遇制度。  相似文献   

10.
“士不遇”的屈骚解读及其在汉代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士不遇"是汉人屈骚解读的突出主题。汉代的仿骚、悼骚作品往往通过对屈原经历遭际、思想行为的演绎和选择、议论和评价,突显出屈原怀才不遇的命运悲剧;流波所及,文坛上出现了大批以"士不遇"为主题的散文和赋,共同汇成了汉代文坛"士不遇"的洪流强音。"士不遇"悲情既是屈骚所固有的情感内容,也是汉代士人对自己乃至千古士人悲剧命运的思考结果与屈骚悲情共鸣所撞击出的耀眼火花。经汉人的屈骚解读,第一次把"士不遇"主题彰显于汉代文坛而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自此,在中国文学史上"士不遇"主题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1.
石硫合剂是果园常用杀虫杀菌剂,有效成份为多硫化钙,原液为红褐色透明液体,有臭鸡蛋气味,呈碱性反应,遇酸分解。  相似文献   

12.
字谜一组     
《老友》2014,(10)
正视察去见亲兄弟:此生有你心相依:团里屈才求美玉:大路广阔遇良机:筷子一放丝竹起:烁火藏心欢乐齐:  相似文献   

13.
现代广告创意存在五大误区:创意灵感可遇不可求;有好点子就有了好创意;以引人注目为创意标准;国外广告就是好创意;创意无拘无束。必须走出这些误区才能全面理解现代广告创意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两汉士人阅读屈原的价值取向探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西汉而至东汉 ,士人对“不遇”问题有一个由感伤而走向思考的情感历程 ,而他们对屈原的阅读评价也有一个从感性向理性的提升。在“不遇”问题中 ,屈原的遭遇常常是他们动情的触媒 ,思考的参照 ,屈原的作品由此而引起他们特别深切的关注 ,而这样一种关切的感情也影响着他们对屈原的阅读和理解。于是 ,在他们的情感活动中 ,阅读屈原与思考自身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激发 ,促动着情感活动的深入 ,他们在阅读屈原时的价值取向就随同对“不遇”问题的认识而发生变化。随着大一统政权的持续 ,随着儒学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力量的强盛 ,士人在“不遇”问题上的激愤情绪渐渐转向出路的探求而趋向平静 ,他们并不能逾越忠君的道德域限 ,遂汲取儒学尊道自贵的人格力量 ,将退避自守的无奈转化为持文娱道的自觉 ,而提倡以明哲的平静来面对命运的坎坷。这样 ,他们的阅读屈原也就从最初的同情与共鸣而转向理性的阐释 ,将个人情感的会悟纳入儒学的伦理规范 ,由士不遇的命运感伤而转变为忠君眷国的道德表彰 ,屈原形象中的个人愤世之情被弱化 ,而忠君眷国的道德意义被张大宣扬 ,并从此而深深地影响了后来人对屈原的阅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5.
论宋词中的"感士不遇"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宋代完善了科考制度 ,广开才路 ,士人的政治出路较之前朝要好得多 ,总起来看 ,文人士大夫“感士不遇”的情绪并不怎么强烈 ,传统的“感士不遇”主题在宋代 (特别是北宋 )文学中并无突出的表现。又由于词一向被看作是花间尊前聊佐清欢的工具 ,因此在整个北宋时期 ,表现“感士不遇”情绪的词作不多。宋室南渡后 ,在特殊的社会、政治环境中 ,文人士大夫 (特别是抗战志士 )“感士不遇”的情绪暴涨 ,并进一步转化为潜气回转、沉郁顿挫的“英雄失路”的悲慨。词也由佐欢的工具变成了“陶写之具”和服务于抗战恢复的武器 ,承载了厚重的“感士不遇”情绪  相似文献   

16.
累犯“三振出局”制度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累犯处遇是刑事政策上一直探讨的重要课题。美国累犯"三振出局"制度的出台引发学者们的争议,而我国台湾地区"刑法修正草案"中"特别累犯"规定,也推动着人们对累犯处遇制度的思考。通过对累犯"三振出局"制度的理性分析,其存在的正当性根据值得推敲。在对我国累犯处遇制度进行检视后,应对累犯处遇制度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近来有不少次新股遭到“倒春寒”袭击,股价出现接二连三的下跌。鉴于此。如何操作上市不久后遇连续下跌次新股,本期特别介绍“布林线组合最大性作空转强介入法”,应该对散户有一定的参考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悲士之不遇",是赋体作品的永恒主题之一。本文将汉赋中抒发"悲士不遇"情绪的作品内容分为五类进行了细致剖析,并论述了各类赋作的思想特色和作者心态。  相似文献   

19.
基于时代精神与社会变迁的影响,康有为、梁启超诗词作品中的士不遇主题既沿革了传统士不遇主题的基本审美特征,呈现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又接受了近代思潮的影响,发生新的变化并表现典型的近代特性,展现了为己而歌、顽强抗争及张扬人文意识、启蒙精神等独特的审美追求与意境创造,代表了士不遇主题之审美特征由传统向近代的递嬗.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金融危机不可能被遇制。事实上它已开始感染其他国家,在被遇制之前,它将会走得更远。从停滞不前的贸易到信贷紧缩,从房产市场萧条到股市动荡,这就是这种传染病将会蔓延的情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