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6 毫秒
1.
先秦儒家的人性论,经历了从孔子的“性近”说,至孟子的“性善”说,再至荀子的“性恶”说的演变过程。其演变的原因,既是儒家仁学和礼学的发展的理论需要,也是缘于先秦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的变化和发展。这样的演变,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扩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采用逻辑与历史统一的方法,研究对儒家天人观产生的政治文化背景,考察儒家天人观在先秦、汉代、宋明时期的发展和演变。通过对儒家天人观的考察,研究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和推动儒家天人观发展的内在因素,从而深化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特质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谈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与服饰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的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国服饰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其长期发展演变过程中,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念和伦理道德紧密相连,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礼仪文化,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质模式"是儒家理解社会政治、历史和文学艺术的独特视角,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阐释模式,集中体现了儒家的政治理念与人格理想。在孔子那里,"文质模式"原本是关于君子人格的规范性标准,其内涵是传统贵族精神与新兴士人趣味的复合体。在汉儒那里,这一模式就演变成了考察社会历史的阐释框架,衍化为一种政治标准。而到了汉魏之际,这一模式再进而演变为衡量诗文书画风格特征的尺度,成为一种审美趣味。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阐释模式意义与功能的演变始终与古代士人阶层身份意识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神话演变状态的文化意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话历史化是世界性特征,算不得是民族特色;而神话的仙话化是中国神话演变中的一枝,尽管有独特性,但不足以涵盖中国神话演变的整体特点。如果寻找中国神话演变特征的话,则莫若以“混杂”二字来概括,即它的演变是多种模式的统一,是神话的历史化、仙话化、哲学化、文学化、宗教化等的统一。就《淮南子》中神话演变的形态而言,也同样彰显出“混杂”的特征,神话历史化、仙话化和哲学化是最主要的演变状态。这三种演变状态的文化意味在于:如果说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使神话历史化,大众文化性质的神仙思潮使神话仙话化,那么精英文化性质的哲学理性精神最终使神话哲学化。  相似文献   

6.
司马迁所创立的《佞幸列传》含佞臣、外戚、宦官三者,后代正史在此基础上有合有分,但总的体例类分原则仍循迁制。史臣多从儒家伦理和以史为鉴的理念评定宦官的所作所为,总的倾向是负面的,但也受宦者本身的历史形象和史家所处情势而有所演变,并非一概贬抑。  相似文献   

7.
产生于春秋末期的儒家学说,在秦代遭到焚其书坑其人的厄运。但到西汉武帝时期,却得到了独尊地位,成为此后2000多年统治中国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这不是偶然的。这是儒家学说不断从各家吸取养分,适应新政治经济发展需要而逐渐演变发展的结果,是地主阶级政权从创立到巩固的历史进程在文化思想上的反映,因而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熊铁基 《南都学坛》2006,26(4):6-12
在历代鼓吹儒家道统的影响下,人们很容易忽略区分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儒家,后世虽有汉儒、宋儒、清儒之类的说法,但对不同时期儒家的不同特点,注意是不够的。汉代新儒家经过叔孙通、公孙弘和董仲舒的发展,理论上日益成熟,继承了先秦儒家学说,以从政、为政为主要目标,在政治实践中不断演变。汉代新儒家适应政治统治的需要,大量吸收和运用阴阳五行学说,兼采各家思想,构造儒家思想的新体系,倡导大一统、君权神授、三纲五常等思想,把先秦儒家思想系统化、理论化、神圣化,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汉代新儒家思想理论发展到一定高度之后,加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一些外在影响,它继续前进,又有更新的因素注入,从而继续在理论和方法上更新。东汉从专经到通儒,兼及诸子,到魏晋、隋唐士人转向佛、老探求,直至宋代新儒家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义利关系问题是儒家伦理的基本问题 ,特别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创立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以来 ,作为一种基本的价值导向 ,其一直居于中国封建社会价值观的主导位置 ,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起过积极而又复杂的作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对儒家义利观的历史发展和理论得失给以较深入地分析 ,对于全面正确地看待儒家义利观 ,并在批判继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强新时期的义利观建设有显著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孔子儒家政治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影响巨大而深远。从历史发展上来看,儒家起源于治国安邦的政治活动。儒家的古代圣人是伟大政治家,儒家传承周代国家治理的礼乐文化。孔子儒家关注社会人生,担负入世参政的使命。对于政治,孔子有非常全面深刻的思想。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中,孔子儒家政治思想不断传承发展。在当代中国,许多政治理论和实践也和儒家思想有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思想及其所创立的儒家学说 ,包含着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继承孔子思想的精华 ,对于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 ,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辛派”的确立有着深厚的学术背景。“辛派”词人在学术渊源上多与“伊洛之学”有着若隐若现的因缘关系;而在词法方面,“辛派”“抟搦义理,劫剥经传”也多表现为运用经传语与理学语以入词。这不仅与当时崇尚“义理”的学风有关,而且与“辛派”中本身有许多理学家这一客观事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儒学制度化是中国历史上理论与政治权力互动的产物.它立足于中华民族的大一统情结,是古代士人和封建帝王在文化选择上的契合.它所促成的儒学主流地位客观上造就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广大,培育了中国历史上特有的社会教化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儒家经学在魏晋时期发生演变,而其传统地位在黄河流域仍得以继续.汉魏之际,汉学衰而郑学盛;魏晋之际,王学出而郑学衰.魏石经的刊刻,是魏晋经学史上的一件大事.随着西晋王朝的覆亡,王学亦为后人所弃,但儒学传统仍在中原地区继续传承.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使中国人从中获得了伟大的人生智慧以及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本文通过对儒家人生态度及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作用的透视,从中挖掘出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宋明理学由理学和心学的纷争引发的从"存天理,灭人欲"到"天理就是人欲"的逻辑转变,肇始于群体"公共空间"和个人"私人空间"基础上的"公"私"之辨,显示了宋明理学的哲学本体论由本质论向存在论的回归,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是一个颇值得关注的问题.当然,"天理在人心"的提法虽为"私"争取自己的合法地位开启了门缝,但也为天理的确认带来了极大的随意性.所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如何把握"度",即如何让"理"来引导"欲".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由东汉班固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汉书·艺文志》将《易》置于群经之首,《六艺略》置于十志之首,又将"儒家"置于《诸子略》之首,可见班固对儒家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出他的尊儒思想。本文从《汉书·艺文志》的诞生背景、所列儒家著作的编排次序逐一分析其中的尊儒思想。  相似文献   

18.
儒家文明是一个世界地缘政治的摹状词.作为政统的儒学,早在"五·四"前后就已崩塌;但作为一种文明体系、文化积淀的结晶,它本来就存活着,而且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活力.儒家文明的生命活力蕴涵在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历久弥新的道统至德中,其仁爱的原精神已经包容和涵摄了西方的科学理性精神,其宏观哲学思想、和谐辩证法可以为唯物辩证法提供动态中发展的文化资源,成为中国人做人的信仰根基.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封建社会的儒家思想仍富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儒家和谐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仍具有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深入研究儒家和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将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白鹿原》中的建筑意象与儒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是文化的表征和记录 ,不同的文化在建筑上不可避免地会留下它的痕迹。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文化 ,是中国文化的主脉 ,它在建筑物上刻下了更深的印记。《白鹿原》是集中展示儒家文化的文学作品 ,作品中描写了儒家文化特有的建筑形式或能体现儒家文化的建筑形式 ,如书院、学堂、祠堂、宅院、坟茔等。这些建筑意象 ,渲染着儒家文化的浓厚氛围 ,确证着它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实存 ,在作品中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