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际关系的好坏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积极引导、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校对大学生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确保他们健康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强个别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同时,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为重点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并从构建适切的心理认知、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保持健康稳定的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等4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自我维护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走向社会c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发展时期.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迫切需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以至自身心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为此应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培养其交往品质,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懂得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关键字人际关系;大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4.
孤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它主要来源于社会接触不足或人际关系缺陷。长期或严重的孤独可能引发某些情绪障碍,降低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孤独现象不仅存在,而且甚为严重,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大学生孤独心理必须正视,必须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排除孤独感。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走向社会,寻求社会认同的心理发展时期。随着需要层次的不断提高和自我意识的日益强化,他们迫切需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是由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且缺乏人际交往的经验,常常被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扰,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而产生各种心理疾病,以至自身心理得不到健康的成长。为此应针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培养其交往品质,并给予其正确的引导,使他们懂得并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规律和技巧,提高交际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促进自我心理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环境认同和角色适应障碍、人际交往困难、学习择业困惑、生活情感挫折等心理问题,高校可通过建立特殊群体心理档案、实施家校联系制度、注重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对策,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对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和远大的理想、人格品质、调控情绪、人际关系、环境适应、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心理意向、安全感、处理学生之间的关系等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提出了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人际关系团体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对12名在校大学本科生进行了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确实改善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社交焦虑明显降低,社交回避倾向下降,这是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存在一系列特殊的思想困惑和矛盾。这与建设和谐社会对拥有较高智力资源优势的大学生群体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为此,高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应注重大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建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想品德教育网络体系,积极建立完善的思想品德教育载体,创建和谐社会思想品德教育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出现了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难以适应环境变化、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人际关系障碍、就业压力等多种形式;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也是复杂的,社会竞争压力、家庭教育及经济状况、学习环境压力和学生个人素质,以及高校心理教育的滞后.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营造科学的教育环境,普及心理知识,健全心理服务机构,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1.
关注、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是高校心理教师的第一要务。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究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研究之一,使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心理健康方面的效应。研究之二,构建一个带调节变量的中介模型,以探索团体心理辅导提高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个体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并且个体的群体认同能通过提升人际关系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社会支持的感知在该中介机制中具有调节作用,进而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的改进和育人模式的优化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不甚乐观,不良心理反应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方面,与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克服自身心理问题的需要不相适应。将心理素质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建立健全心理卫生工作组织网络,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作用,培训教师心理教育能力,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设想。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是文化素质较高的群体 ,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后备人才 ,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对社会发展影响较大。对当前大学新生的心理调适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 ,有助于这一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有助于他们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4.
高校贫困生心理与教育对策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需要给予特殊关注的群体,高等学校在关注他们经济困难的同时,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积极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使他们能顺利完成学业.为此,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心理辅导活动,做好"心理解困"工作;指导他们正视贫困,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建立多渠道扶助贫困生的机制;加强人际交往教育,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群体,社会支持状况及对现有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贫困大学生研究领域重要内容之一。调查结果显示,学校、亲戚或兄弟姐妹主要提供经济上的帮助(工具性支持),同学、网友、恋人主要提供情感和精神上的支持,父母、好朋友则是多面向的支持来源。贫困生对各项支持的满意度都接近八成或达到八成以上,他们的人际关系状况和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解释变项。通过加强贫困大学生的自我支持、建立支持性的社会团体以及进一步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可望缓解贫困大学生心理、情绪障碍,提高他们对各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为当代高校学生的发展与完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契机,同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注重网络时代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建设已经成为新世纪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建立好新型的人际关系将直接影响其聪明才智的发挥,对改变社会的心理环境也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从我国人际关系的现状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变化特点出发,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建立新型人际关系应坚持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正处于全方位的社会转型期,关心和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为必要。影响大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是心理失衡、信仰缺失、就业焦虑、网络依恋、心理脆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是工作整体上开展不平衡、课程开设和教育活动不规范、教师队伍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滞后、心理教育整体合力不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适应时代发展、社会进步和大学生群体变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让人忧虑,因心理障碍产生的悲剧时常发生,针对现状,高校建立有效的大学生心理救援机制,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