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江泽民的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原则包括民本、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和全面发展原则 ,民本是协调、持续、快速、健康和全面发展的目的 ,它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原则 ;协调、持续、快速和健康都是为了促进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全面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协调和持续是分别从横向和纵向解决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战略、战术、艺术和方法 ,是民本、快速、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手段 ;健康是民本、协调、持续、快速和全面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
就国防和军队建设来说,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推进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全面建设,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整体,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军事、政治、后勤、装备等各个方面的工作只有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保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顺利进行,也只有各个方面共同进步,才有国防和军队建设总体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井冈山精神的物质载体,从尺度上来说,有大尺度的山地环境和山村田园,中尺度的革命旧址和历史遗迹,小尺度的民间文物和馆藏文物;从其发生的机制来说,有原生遗址性物质载体和后发弘扬性物质载体;从其性状来说,有可移动性物质载体和不可移动性物质载体.这些物质载体是井冈山精神的依托物,在保护、管理、开发和利用中,可以弘扬其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艰苦奋斗和开拓创新、群众路线和民主观念等教育价值,可以发挥传播知识、激发力量、唤醒良知等教育功能,实现精神遗产的继承和物质遗产保护、旅游产业发展、政治思想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留美生与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曼 《学术论坛》2005,(4):154-157
在中国近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留美学生成绩和贡献突出。他们学以致用、融贯中西,在中国近代数学、近代物理学、近代化学和化学工程、近代气象学和天文学、近代地学、近代农学、近代生物学、近代工程技术等学科的创建、发展中,成为积极的开拓者和实践者,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科学家、实业家和知名学者,他们在学科的团体组织、学科人才培养尤其是学术研究方面作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具有多样性和统一性 ,具体体现为 :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时代性和地域性、阶级性和民族性、多样性和并存性的统一、保守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网络语言的生成、价值和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网络语言的出现是对传统语言形式的丰富和发展,又是对传统语言的巨大冲击;它有助于网民更好地交流、使交流风格变得幽默和风趣,并且,在交流中它具有经济性和创新性等价值;与此同时,网络语言还具有简洁性和形象性、诙谐性和个性化、兼容性和使用者年轻化、非正式化和群体化、便捷性和粗俗化、随意性和多样化、虚拟性、口语化和键盘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檄文是战争坏境中的一种舆论工具。它援引和整合历史、道统、道德、文化、信仰、华夷之辨等社会资源,通过正义与邪恶、强与弱的对比,宣扬鼓吹己方的正义和优势,指斥揭露敌方的罪恶和劣势,以此来迎合、引导和制造舆论,影响公众的观念、情感和思想,借以形成最广泛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上的统一战线,最大程度地孤立和瓦解敌人,削弱其战斗力。这是檄文战斗力生成的基本原理。敌我对比是檄文写作最关键的逻辑策略,而刚健雄辩的语言风格则增强了其鼓动性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8.
第三部门对社会矛盾冲突的调控作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广泛兴起的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第三部门,具有正规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和公益性等特性,在消除社会矛盾和冲突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应充分发挥第三部门组织的预防、整合、沟通、协调和济贫救困功能,化解社会矛盾和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和“耳目”,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实践者 ,是人民愿望和要求的表达者 ,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支柱和纽带。新闻工作的成败与否 ,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新的世纪、新的目标、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决定了新闻战线任重道远。“千秋大业 ,人才为本”。要繁荣新闻事业 ,使之对时代作出能动的反映 ,对党的大政方针的贯彻落实、对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对西部开发和青海发展、对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稳定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度报道 ,并不断拓展新闻领域 ,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  相似文献   

10.
李莎 《学术论坛》2007,(5):173-176
文章重点考查了元朝时期汉族和内迁各民族的姓氏来源与变化,分为由人名、职官名、部族名、居住地得姓氏,因帝王赏赐、迁移、政治避难、避讳、讹言、收养、出家、华化而更改姓氏等不同类型。这些来源和变化归根结底都是因受到历史背景、政治形势、主流文化、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的左右和影响,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姓氏来源和变化类型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二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汉族姓氏继续保持了主体地位和强大的生命力,而包括蒙古族贵族官吏在内的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姓氏都有不同程度的汉化,这在一些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家族和人物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的作品中包含着他对审美和创作的见解 ,其中关于心眼、意法、雅俗方面的阐述丰富了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内容 ,把审美创作与思想内容、创作体验等密切结合 ,解决了主客体之间的各种具有丰富内涵的审美关系 ,对于当代的审美观念和创作思想都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论语注》认为:“盖学道,贵中行之资,刚柔兼备;而任道,则非志高气上者不能,虽有小偏,终有大成。”明末清初,“中”只能是短暂的不稳定状态,狂者、狷者与“退懦”是三种人生范式。四僧是狂狷之士,而四王则近于“中行”,前者以“甚深之思”、“过情之怨”创作,“虽有小偏,终有大成”,后者以“中行之资”尽付于画,却“因”多而“革”少。  相似文献   

13.
贾秀云 《晋阳学刊》2009,(2):118-121
朱弁在使金期间的著作《风月堂诗话》继承了前人的“体物”理论并加以发展,辨证地批评了江西诗派以“故实”相夸的创作倾向,高度评价了杜甫和苏轼的诗歌,对黄庭坚的诗歌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看法。诗话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就,并对金代诗歌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隋炀帝与南北文化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朝中后期业已开始的南北文化交流,在隋代统一后,由于文帝杨坚有违文化自身发展规律的思想和行为而延缓了其应有的历史进程.而受同一文化熏习、在同样的文化背景下,炀帝杨广的文化政策与文化行为却顺乎南北文化交融的历史潮流,在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为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老人与海》在语言运用上独具特色,既刻意求简又刻意求繁,两者既对立又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党群干群关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中一个永恒的主题。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深入研究党群干群关系 ,对于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党群干群关系总体上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应从经济、政治、思想三个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以便对症下药 ,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寻找有力对策  相似文献   

17.
基督教与现代临终关怀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医疗体系一部分的临终关怀主要出现和发展于西方社会,其中,西方社会文化中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以及实践的建制、人员和场所。基督教对临终关怀的提供者,以及对于作为其信徒的临终者和亲属所提供的关于生死问题的信仰关怀和安慰,都与其教义和信仰实践有着紧密的关联。了解基督教在历史上以及现代实践中如何影响了现代临终关怀理念和实践,有助于更为全面和深刻地理解现代临终关怀,进而更适切地展开临终关怀服务。  相似文献   

18.
张金花 《河北学刊》2002,22(2):109-111
明清实学 ,是指产生于明中叶至清中叶三百年间的一种以“崇实黜虚”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流思潮。它是这一时期哲学、史学、科学、文学、艺术、考据学等学科繁荣发展的推动力量。明清小说联系社会、反映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 ,使中国小说的审美风格、创作风格有了一个带有根本意义的转变 ,这是明清实学思想与明清小说创作相结合对中国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三国演义》在刘备集团中寄托了人们的治国理想,这一理想与儒家学者所设计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有所不同。《三国演义》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即君臣之间"同休戚,共祸福",君民之间"秋毫无犯"。在"忠"与"义"的关系上,《三国演义》的评价标准是双重的、不确定的,带有乱世的某些特点。在三国争雄的过程中,刘备集团一直势力最弱,其重要原因在于刘备集团以"仁"为本的政治理想与残酷的政治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相似文献   

20.
郗孟祥 《河北学刊》2007,27(6):233-235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兵学思想得以迅猛发展,主要有三个历史原因:一是频繁激烈的战争为兵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历史现实机遇;二是百家争鸣的浓厚学术氛围为兵学思想的发展创造了适宜的文化环境;三是出现了以孙武和吴起等为代表的杰出的军事家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古代兵学走向时代发展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