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哲学”范畴建构的历程考察,阐明了“敦煌哲学”成立的可能性.从哲学对思想道路的奠基性作用入手,通过对中国哲学核心观点的分析,以“敦煌性”为出发点,认为“和”可能是敦煌哲学内在特质的核心精神,这将是日后敦煌哲学研究的一个大的方向.敦煌哲学与其说建构,毋宁是发现.  相似文献   

2.
孙利天  韩涛泽 《江海学刊》2023,(5):75-82+255
分析的哲学思潮作为20世纪西方影响最大的三大哲学思潮之一,在当代哲学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影响。对于这一哲学思潮,我们常用“分析哲学”来概括,有时也用“逻辑哲学”或“语言哲学”来称谓。就分析哲学谈分析哲学,割裂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的关联,可能导致人们对分析哲学及其相关称谓所隐含的哲学范式变革意义并不自觉。从哲学史的坐标系来看,分析哲学及其不同称谓都有相应的“靶子”:“逻辑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世界观哲学”,“语言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意识哲学”,“分析哲学”主要针对传统的“体系哲学”。由此,分析哲学与传统哲学较为隐蔽的深层关系及其不同称谓所隐含的哲学史变革的多重意涵,也就获得了更为清晰的“澄明”。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前半叶是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的金色年代。它始于哲学家罗素证明基本的数学理论是不一致的,这导致数学基础的危机和关于数学性质的激烈争辩。卷入这场争论的涉及蓝姆塞、维特根斯坦、弗雷格、胡塞尔、皮尔斯、罗素和怀特海等一流哲学家,以及外尔、彭加勒、哥德尔、希尔伯特、布劳维尔、策梅洛和塔斯基等杰出数学家。然而,这一史诗般的时代并没有持续多久,关于数学基础的争论很快结束了。经历了多产的30-40年代之后,逻辑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似乎对先前的哲学争论失去了兴趣,至少他们不再热衷于20世界前半叶“大主义”的那种数学、逻辑的哲学争论。然而,逻辑哲学和数学哲学仍在发展,新的问题很快又进入了当代哲学争论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白新欢 《东岳论丛》2002,23(4):130-131
哲学是人类精神的灵魂 ,精神世界的病态与哲学的退化密切相联。哲学 ,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化是哲学退化的集中表现。传承并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基因水平上的发展 ,是哲学工作者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5.
哲学之“死”,在20世纪一直是笼罩在哲学进程中的一道阴云。近年,随着德里达之死和后现代主义的转向,有人提出了后现代哲学的“死亡”问题。实际上,“哲学之死”的议论是哲学危机的折射。后现代哲学,是面对社会实践和文化变化的探索性哲学样式,对社会发展和哲学发展有积极的触发意义,仍有着继续生存下去的理性支撑因素,因此,它不会销声匿迹。同时,随着建设性态度的确立、向现代性的自觉接续以及视野和研究内容的扩充,后现代哲学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存在领域的分割和信息哲学的“全新哲学革命”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本体论的范式是分层次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是最高范式,而关于各存在领域之间的具体关系的解读则是次一级的范式.“存在=物质+精神”是传统哲学的最高范式,在此基础上所建立起来的传统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学说都只能是传统哲学的第二层级的理论范式.如果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没有发生变化,而只是在物质和精神关系的层面做出不同的解读,这都不能构成根本性的哲学革命.由于在存在领域分割的方式上发生了变革,由此产生的新唯物主义、新唯心主义或唯信息主义都将构成全新的哲学革命.导致这种全新哲学革命的原因并不是简单而直接来源于这些唯××主义的学说本身,而是来源于这些学说所依据的关于存在领域的分割方式的这一哲学的最高范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三重意蕴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认为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 :首先 ,马克思哲学是一种现代实践哲学范式 ,它超越了作为理论哲学的实体性哲学与主体性哲学两种范式 ,构成了现代哲学之典范 ;其次 ,马克思哲学作为一种超越于与市场经济实践方式相匹配的主体性哲学的现代实践哲学 ,能够通过社会批判而起到一种使现代市场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 ;再次 ,马克思哲学与作为古代实践哲学之典范的中国传统哲学同属实践哲学理路 ,在思维范式上所具有的亲合性 ,使之可能构成中国哲学重建的一个积极的、非常重要的中介。  相似文献   

8.
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双重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衣俊卿 《学术研究》2001,(12):76-79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活动和本质的深刻阐释,是人的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澄明.马克思哲学需要不断同现代理论与实践展开对话与碰撞,从而不断引发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争论,催生新的理论流派和新的实践模式.从这种意义上讲,对马克思哲学的不断阅读和重新阐释,是马克思学说的一种重要发展途径.作者认为,在基本的理论形态上,马克思哲学表现为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而具体的表现形态上,它表现为人的实践的超越本性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哲学”转向“实践哲学”所带来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在于,长期主导哲学的“特权主义”与“贵族主义”欲求将走向终结,哲学将从“专横”走向“民主”.这是哲学在精神品格和气质上所发生的根本性的转变.哲学的“特权主义欲求”与“贵族心态”始于摆脱“有限”与“卑微”、寻求“无限”和“超越”的“高贵精神”,但由于它所坚执的控制论的思想倾向与排他性的价值取向,“高贵的野蛮”构成其深层的精神底色.推动哲学走向“民主化”,构成现当代哲学的重大趋势.这也启示我们,对哲学的独断和专横保持警醒,彰显哲学“民主”的精神气质,无论对哲学,还是对从事哲学的人来说,都具有“性命攸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忠 《河北学刊》2005,25(5):12-16
作为真正的世俗哲学,马克思哲学的世俗性主要体现为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的非神圣性和非唯一性.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在历史形态与逻辑形态两个向度都呈现出复合性特征.明确马克思哲学原生形态的世俗性和多样性,对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多形态构建具有基础意义.马克思哲学研究的真正原点是现实生活.诚实,而非技巧;态度,而非方法,已成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哲学研究者的沉重挑战.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其内容、形态及功能上看,都存在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是随着时代主题和无产阶级政党地位的转变而逐步实现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的转变历程,直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转变才算基本实现。至于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4.
心理哲学与哲学的心理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作为人类文明的灵魂是整体和谐、有机统一的,众多的哲学分支形成了哲学这个具有健全生命力的整体。心理哲学作为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已具有了理论上的可能性和现实上的必要性。哲学的反思特性必然涉及到作为整体的精神心理。精神心理与哲学之间具有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和互相映现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哲学的心理维度。  相似文献   

15.
从所知学的角度看哲学基本问题的重新判定与解决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所知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从形式化规定和内在要求来看,一门学问的基本问题是这门学问的判定问题与可能性问题;哲学的制定问题可化为与最初的实际使用相一致的"哲学"一词的初始含义问题;哲学的可能性问题可化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亦即想知与实知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文化哲学作为现代西方主流哲学精神之中的一种基本理智运思方式,它体现了人作为具体历史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了哲学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它是哲学摆脱西方近代理性形而上学的困境、实现自我拯救与超越的有效途径。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内涵在于:实践是人的本质与存在方式,是对人自身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再创造。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理论定位,使得马克思哲学具有强烈的文化哲学底蕴。  相似文献   

17.
古代哲学对待自然科学的态度是淡漠甚至蔑视的,而近代哲学则热衷于自然科学;古代哲学视哲学与自然科学如冰炭不可同器,近代哲学则把自然科学视为哲学的基础;由于远离自然科学、古代哲学带有明显的玄想性和直观性,由于亲近自然科学,近代哲学带有实证性和经验性。总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自然科学改变了中国哲学的走向,使近代哲学具有了不同于古代哲学的特征和风格。然而,近代哲学对自然科学的推崇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如何利用自然科学来丰富和发展哲学,仍然是哲学研究的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18.
"翻译哲学"这一概念产生在20世纪后期翻译研究与哲学相互影响和促进的过程中,但哲学和翻译研究界对其却是各有不同释义,甚至还有不少反对的观点,指责其是一种庸俗的概念.本文在梳理中西哲学和翻译研究史中相关"翻译哲学"概念的论述基础上,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时期中西翻译哲学概念的内涵差异,指出翻译哲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我们应从哲学的角度定义翻译哲学.翻译哲学是论述翻译中出现的哲学问题,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上对翻译进行考察,追问翻译和翻译所涉的意义与语言的本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科学文化哲学的三大使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文化哲学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它走的是一条以问题而不是以学科为导向的学术道路。由于其问题广泛涉及密切相关的科学、文化和教育三大领域,因而它不仅是一种新型的科学哲学,还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哲学和一种新型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三者的有机统一。它将从根本上打破条块分割的学科界线,肩负起科学哲学、文化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三大使命,用新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突破并超越陈旧而僵化的科学观、文化观和教育观,从而切实引领科学、文化、教育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繁荣发展。科学文化哲学凸显的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代的伟大主题和精神。  相似文献   

20.
田丰 《学术研究》2012,(11):1-7,163
以问题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基本出发点。问题观是一种世界观、一种历史观、一种认识论、一种价值观和一种方法论。问题的哲学是实践哲学;问题的哲学是反思哲学;问题的哲学是批判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