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池哥昼”是文县白马人最隆重的节日舞蹈,也是我国现存极少的古代宗教文化活化石。“池哥昼”中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的面具代表着深刻的原始宗教涵义,是白马人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的融合体。这种舞蹈活动的主要功能是驱鬼逐疫,是古代的一种巫舞,与古代的傩文化具有同源性,同时反映了白马人文化源自西北古氐羌文化的历史传承。  相似文献   

2.
<正> 在苗族服饰刺绣图案及剪纸中,我们经常见到一个似牛非牛,象狗非狗,似羊非羊,象鸟非鸟,似虎非虎,象狮非狮的“四不象”形象.有的双目炯炯,赫然有神,鼻梁凸出;首部有一双弯曲的兽角或足,其弯曲的方向似无定制,或内勾似羊角,或外曲似牛角;巨嘴大张,利齿如锯,嘴略弯曲内勾,或嘴巴紧锁.有的则作正面盘踞状,身躯拱起,头着地或水云气,两边有一对利爪,象狗爪或虎爪.有的两侧有一对飞翼.与商周青铜器所镂刻的饕餮兽面纹饰,以及  相似文献   

3.
五溪地区先秦文化刍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五溪”即沅水中上游的酉、武、辰、(氵无)、巫等几大支流,古人把它泛称为“五溪”.五溪所流经的地区,就叫五溪地区.这仅是从水域位置而言的.如果从其文化渊源和其特点上看,五溪地区应是指具有该地区相同文化因素的地区,它不仅包括五溪流域地区,而且还包括与其相邻的地区.如黔东、川东南、鄂西以及湖南的常德、益阳、涟源和邵阳等地区的西部.但不管从哪个方面而言,湖南的怀化和湘西自治州应该是这一地区的中心地带.对这一地区文化的研究,近年来颇为热烈,在许多刊物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对五溪地区的少数民族的起源、发展、融合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五溪地区出土一大批秦汉之前的青铜器,除了外地流入的“楚式”、“秦式”、“越式”和“巴蜀式”青铜器外,还出土了一批颇具地方特色的青铜器,而这批青铜器中,又以青铜錞于和一种型制特别的青铜短剑最具代表性。本文就其发现和其文化属性作一探讨。 1 1978年夏,辰溪县在修建沅水大桥时,在城郊米家滩出土了一件形制特殊的青铜剑。剑身和剑柄全系青铜铸成,形似匕首。剑身呈三角形,锋残,截面为菱形。宽格,呈梯形。剑柄束腰,腰部中间有圆形穿孔,柄首残。剑格一面铸云纹,间以水波纹,另一面为雷纹。剑柄一面铸云雷纹,另一面为水波纹。剑残长16厘米。1982年秋,工作队在溆  相似文献   

5.
《人物鸟兽漆画》是一幅作于漆奁外表的装饰性绘画,发现于湖南长沙颜家岭战国楚墓出土的一件漆奁上。《人物鸟兽漆画》由上到下共分五层。第一、三、五层为抽象变形的凤纹图案,第二、四层为表现人物鸟兽内容的情节性绘画。第二层绘画内容为两猎人分别持戟与弓箭在树林问前后围捕一头野牛,另绘两兽据  相似文献   

6.
怀化地区,地处湘西,与广西、贵州接壤,和四川近邻。历来就有少数民族居住在这里。由于其境有巫、武、舞、辰、酉五大水流,故古义称之为“五溪地区”。把居住在这里的少数民族,统称为“五溪蛮”。对这一地区的历史,特别是先秦史,文献记载甚少。要研究怀化地区的先秦历史和文化,主要还得靠地下发掘的考古资料。建国以来,考古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几年的文物普查,成绩显著。截至1987年底,在全区共发现先秦时期的遗址420余处,墓葬26处,城址1处,窑址2处,其中一部分已正式发掘,出土了一大批古文化遗物,为研究本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现就该地区的先秦文化特色谈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7.
五溪文化是历代五溪人共同创造的一种多元包容的地域文化,历经岁月的洗礼,已从一种封闭、落后、争斗、农业、人治型的文化转向了开放、先进、和合、工业、法治型的文化。  相似文献   

8.
五溪文化在空间上生成于五溪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时间上,萌芽于旧石器时代,初步形成于商周时期,成熟于秦汉时期.在文化结构上,以傩文化、巫文化、盘瓠文化为主,同时融巴蜀文化、越文化、楚文化、中原文化、洞庭湖区文化于一体,显示出文化的多元性.“蛮”、“濮”等不同族系的居民是五溪文化的早期创造者,华夏、巴人、百越等早期族群的互动对五溪文化的形成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喜剧家阿里斯托芬的戏剧《鸟》和英国现代作家奥威尔的小说《兽园》分别通过鸟国和兽园这两个乌托邦的崛起和堕落,对世态人情作了切中要害的嘲讽。虽然在《鸟》中难以找到作者对雅典政治作出预言的依据,但由于《兽园》发表于冷战风云骤起之际,其政治寓意则被无限扩大,甚至被一些西方批评家比成一枚原子弹,旨在摧毁苏联这个“政治目标”。如今冷战已经成为历史,《善国比理应从那种对号入座式文学批评的禁锢之下解脱出来。事实上《鸟》和《兽园》这两篇动物寓言,都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境界的眷恋,其中的讽喻都是对人类社会的普遍弊病痛下针砭。  相似文献   

10.
公元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横贯内蒙古通辽市中部地区的新开河流域,出土了三批八件鲜卑金饰牌。这些埋藏于地下1800年左右的金饰牌,无论造型艺术、纹饰图案及实际用途均带有一种神秘色彩。鲜卑金饰牌不仅反映了古代鲜卑人的历史足迹,而且是萨满巫师通达上天和祖先,沟通自然万物神灵的圣物,亦是古代欧亚草原文化交流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1.
《老友》2007,(9)
不是东西老师:"中国人把物品称为‘东西’,例如桌椅、电视机、电脑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动物就不称东西,例如虫、鸟、兽、人……"  相似文献   

12.
论黎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黎族服饰是黎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其绚丽多姿的服饰纹路中,从天上到人间、从花草到动物的图案几乎囊括在内。这些图案、花纹符号都有其特定的宗教意蕴,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原始信仰信息都可以在其服饰中去找寻。本文试图从黎族五支系的服饰图案特征入手,探讨黎族服饰图案中的宗教情怀和深藏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自从1921年在河南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彩陶以来,经过六十多年的调查发掘,特别是黄河流域原始彩陶大量出土,非常丰富地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原始艺术和社会发展史的形象资料。本期封面图案,选自甘肃出土的原始彩陶。(现藏上海博物馆)陶器的颈部和上腹部各描绘着一个鸟和鱼的结合体,鸟展翅飞翔,鱼游弋于水中,而它们彼此借用一个“头”。看  相似文献   

14.
釜的历史与发展探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峡地区及清江流域使用釜的历史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城背溪文化和大溪文化,在夏、商、周时期的早期巴人遗存中则大量出现,战国到两汉以后出土的铜釜和铁釜则是釜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釜是早期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对后世的土家族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三峡宜昌地区音乐文物出土较多。以宜昌地区出土的钅享于为例,到目前为止,共出土至少13批,共16件,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珍贵的“活化石”资料。  相似文献   

16.
在苗族史的研究中,社会经济发展史尚属薄弱环节。本文拟就秦汉至唐宋时期的苗族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初步进行一些探考。一、武陵五溪地区苗族社会经济武陵五溪及其邻近地区,春秋战国时期即已归入楚国,较早地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故自秦汉以后,苗族的这一主要聚居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是较快的。  相似文献   

17.
五溪悬棺葬的楚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研究者普遍认为它是古濮越文化的反映。本文在对五溪悬棺葬进行探讨后,发现其中的楚文化意蕴,即灵魂回归意识和对凤的崇拜,并从象征的层面分析了五溪人认同悬棺葬这一古老葬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河套地区汉代墓葬出土的陶制鸮壶以其独特的形制和特殊的用途引起人们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河套地区汉墓出土鸮壶共计37件,与河南、陕西等地出土的鸮壶(俑)在形制和年代上存在一定的演变规律。鸮,即通常所说的猫头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成为"神鸟",殷商时尤为百姓所爱,但自西周始,鸮变成了人们心中的"恶鸟"。河套地区汉墓中的鸮壶,则蕴含了避邪、象征富足等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辽西地区目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古生物化石产地,种类多,蕴藏量大。特别是辽西地区出土的鸟化石,填补了地球鸟类早期进化的一段空白,在世界生物进化史上,尤其是鸟类进化史上有划时代的意义。随着辽西化石为世人所瞩目,辽西化石文化也得到迅速发展。本文对辽西地区化石的种类及分布,形成的原因及意义,辽西化石文化的特征及价值,形成和发展的阶段作以阐述。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四川汉代装饰图案砖艺术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对大量出土实物和资料进行分析其形制、题材、并对其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从艺术学的角度,分析其构成形式及其形式美法则和艺术风格、认为四川汉代装饰图案砖已经是十分成熟的连续性纹样,并用一种符号形式表现出强烈的装饰性和凝练、朴厚的审美风格;还从文化学角度作深层次的探寻其文化象征意义和艺术特性、认为四川汉代装饰图案砖与汉画像一样,隐含着深层的文化象征意义,是汉文化中审美"意象"的符号体现体现的是汉代人的象征文化和象征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