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东南亚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族群关系是一个敏感而又复杂的问题 ,它不仅关系到东南亚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且也关系到华人在东南亚的生存和发展 ,还直接关系到东南亚国家与中国的关系。本文以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为例 ,从民族学的角度 ,探讨华人与当地土著民族的关系 ,分析西方人殖民东南亚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独立建国之后华人与土著民族关系的情形 ,阐明东南亚不同族群之间的冲突主要不是由于文化的差异引起的 ,而是族群文化差异被政治化和经济化所使然。  相似文献   

2.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民族关系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来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比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和华人的关系和谐得多 ,其原因主要在于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对华人的偏见不如印度尼西亚当地民族那么强烈 ;马来西亚的华人政策比较宽松 ;马来西亚拥有缓冲民族冲突的政治机制 ;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局势比印度尼西亚稳定。  相似文献   

3.
早在20世纪30—40年代,林惠祥教授对南洋马来人就进行了实地考察,并发表了有关马来人研究的系列论著,他的研究成果是我国世界民族实地研究的开拓性著作。他提出的对马来人的定义与分类、马来人的来源与族际关系、马来人与中国大陆东南土著同源、中国东南地区是原马来人的发源地等观点,在国内外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关于福建和马来西亚考古学的论著,为马来人与中国东南古越族同源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4.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民族众多,民族构成复杂,民族关系始终贯穿于其治国理念发展的始终,亦深刻影响着其民族关系之建构.马来西亚政府采取灵活多样、理性务实的治国理念,制定了旨在发展民族经济、缓和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关系和避免民族零和博弈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并能够根据情势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与改进.事实证明,这有效地促进了马来西亚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及民族关系的良性运转,但亦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相似文献   

5.
铜鼓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和与之相邻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铜鼓是这些国家和民族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与融合形成的共同文化载体.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28~29日,广西民族大学与老挝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联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与东南亚民族论坛"在老挝万象顺利召开。论坛以"民族整合与发展"为主题,来自中国、老挝、越南、缅甸四国的50名学者出席论坛并积极研讨。会议共收到论文32篇。会议就各国共同关心的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家安全、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民族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对各国的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来西亚马、华两族关系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来西亚是一个华人人数较多的国家。通过比较研究可以看出 ,马来西亚的马来人、华人两大民族的关系呈现如下三个特点 :一是政府的华人政策相对宽松 ,民族关系总体而言比较和谐 ;二是马来人享有法定特权 ,华人谋求民族平等比在其他国家更难 ;三是民族纠纷连绵不断 ,且呈越演越烈之势。本文认为 :尽管马来西亚的华人与马来人的矛盾不算特别尖锐 ,但由于马、华两族法律地位的不同 ,以及从“马来人特权”这个大原则指导下必然出现的施政偏差 ,马、华两族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不会消除 ,各种各样的民族问题仍会不时出现 ,并对两族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民族论坛》2012,(6):73
<正>2012年2月23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编辑出版的"今日人类学民族学论丛"在京举行了首发式暨研讨会。该论文集共三十本,各论文集主编来自:北美洲、南美洲、西欧、东欧、东亚、东南亚、南亚等7个不同地区,包括美国、英国、巴西、日本、荷兰、加拿大、波兰、俄罗斯、印度、马来西亚、中国等11个国家,论文  相似文献   

9.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和云南民族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4)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理论与实践国际会议,于2014年11月16—17日在昆明召开。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位学者出席会议。开幕式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李培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副总干事洛桑灵智多杰,云南民族大学校长彭金辉,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会秘书长、日本学者小泉润二,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主席、卡尔加里大学郭世宝分别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德强,中国社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治论坛于2014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广西民族大学举行,论坛以"制度·权利与国家认同"为主题,就"现代多民族国家建设与民族、族群政治"、"少数民族权利保护问题研究"、"国家认同与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研究"以及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东南亚代表性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为观照对象,首选世界知名城市——新加坡、曼谷等城市为参照物,将东南亚城市生活变迁划分为:资本主义积累时期东南亚城市生活呈现出的无奈感伤;城市人在资本主义寻求原料产地和商品输出地的大工厂时期的委曲求全;西方资本输出时期民族独立的东南亚城市生活焕发的新时代风貌。  相似文献   

12.
谭瑾 《民族论坛》2012,(24):116
<正>2012年11月9日-1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世界民族学人类学研究中心、中国民族学学会联合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室承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和《民族研究》编辑部协办的第二届亚洲人类学民族学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澳大利亚、美国、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近百名参会代表围绕本次论坛主题"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展开了积极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是世界上典型的多民族地区,东南亚国家除泰国之外,均经历了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由于殖民者对东南亚不同民族往往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再加上东南亚各国在争取民族国家独立的过程中曾受西方古典民族主义思潮"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一种语言"的影响,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独立之后不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宗教信仰的差异等因素,引发了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民族矛盾和冲突,甚至产生民族分离意识.作者认为,在多民族国家里,缩小不同民族的经济差异、消除民族歧视、允许多种宗教和多元文化并存,是促进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世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从对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入手,就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民族进行了扼要分析,认为"和平跨居"研究的目标就是让世界跨国民族在和平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5.
陈志明教授是东南亚研究方面的知名学者,他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除了从事文化变迁与认同、族群与族群关系、海外华人认同、华人民间宗教等方面的研究外,在饮食文化、民族旅游、原住民及其学校教育等领域也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拟对其众多研究领域中关于马来西亚原住民及其学校教育的研究进行简单的梳理与评述,以此纪念陈志明教授即将荣休。  相似文献   

16.
一、东南亚诸民族东南亚作为东西文化和南北交通的十字路口,其人种与民族构成十分复杂。据考察,其土著居民出现于洪积世末期。依其语言系统可分为:(1)南岛语族;(2)南亚语族;(3)汉藏语族;(4)泰、卡岱语族四大类。其中,南岛语族,主要分布于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马来西亚诸岛。其他三  相似文献   

17.
对国外清真食品管理的考察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务院立法计划,国家民委承担了国务院《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起草工作。由政法司田联刚副司长担任团长的国家民委东南亚清真食品管理立法考察团对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清真食品立法及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穆斯林绝大多数为马来人和印尼人(东南亚华人延用旧称“回教”),新加坡约46万,马来西亚约1600万,印度尼西亚约1.8亿。其中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为伊斯兰会议组织成员国即穆斯林国家,印度尼西亚还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民族政治的淡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韦红 《世界民族》2002,(1):55-61
20世纪 90年代 ,马来西亚民族政治明显淡化 ,主要表现在 :政府的各项政策已跳出“马来人优先”、“马来人特权”的窠臼 ,代之以强调多民族的共同发展与包容 ;国民的政治价值取向开始超越民族意识 ,逐渐走向理性化。之所以如此 ,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经济发展消除了民族冲突的经济根源 ;二是工业化和都市化使得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失去了现实基础 ;三是冷战结束后国际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丹巴县不仅拥有"中国最美的乡村""中国景观村落""东女国故都"等名片,还素有"千碉之国"的美誉,由此可看出丹巴碉楼的数量之多.丹巴的碉楼除了数量庞大以外,其历史沿革、分布状况、造型类型、建筑工艺等都颇具代表性,更重要的是其代表的民族文化、宗教信仰与棘手的保存问题也有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2010年8月17--22日,由黑龙江省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中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研究院、黑龙江省民族研究学会主办的民族问题专题学术研讨会暨黑龙江省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国家民委、黑龙江省民委有关领导,北京、天津、黑龙江、宁夏等省(区市)的民族研究机构和高等学校、出版机构的近50余名民族理论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专题学术研讨会.会议围绕"中国民族问题的发展趋向及当前研究的重点和黑龙江省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的主题展开研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