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代诗经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政府规定科考<诗经>以朱熹<诗集传>为主,由此,申述朱熹诗经学便成为当时学风之所趋.元代不少诗经学者诸如许谦、梁益、朱倬、梁寅、刘瑾、朱公迁、刘玉汝、胡一桂、罗复等人虽对朱熹诗经学做了大力卫护,但学术界的尚实精神并未消亡,而马端临对朱熹诗经学的大力挞伐,又给当时的诗经研究增添了一道靓景.元代诗经学在宋、明诗经学中具有承启作用,我们不能轻视其学术价值.当下的元代诗经学研究所出现的惨淡景况,是由目前学术研究过于追逐"热点"这一畸形现象所导致的,应该得到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2.
元代为朱熹学术独霸时代,为学风所驱,元代不少学者都以申述朱学为职志,刘瑾为其中重要代表.本文从其治诗代表作<诗传通释>入手,就刘瑾对朱熹诗经学的解经取向问题展开论述,并得出结论:刘瑾申述朱熹诗经学时遵循以羽翼为主、批判为辅的原则,虽对朱熹学术做了重要卫护,但其尚实精神未曾消亡.  相似文献   

3.
《诗经》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包括:《诗经》之风、雅、颂与语体之口语体、正式体、庄典体的对应性。文章讨论朱熹《诗集传》经学训诂与毛传、郑笺之不同;马其昶《毛诗学》出而“经学不得废”;戴震《毛郑诗考正》的小学训诂与经学训诂考证法,以及《诗经》三体与《春秋》褒贬所表现出孔子“语体施教”的特征与思想。  相似文献   

4.
以"衢州之会"为核心,朱熹与吕祖谦就诗经学的许多重要问题展开论辩,汉唐诗经学诠释的弊端被凸显出来,新的观点得以提出并论证。朱熹力诋《诗序》,否定作为汉代诗经学立论之基的"美刺"说,提出"淫诗"说。吕祖谦尽管表示反对,但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朱熹的影响。作为论辩的最终结果,以朱熹相关著作言论为标志,诗经宋学这一新的诗经学诠释体系完全建立,"诗三百"总的精神实质"思无邪"经由重新阐释,回归到个体立诚之本的意义层面上,并强调学者直接领会诗意。这个新诠释体系也有缺陷,并没有在训诂考据上超越前人,且过于注重伦理道德批判,既有损于《诗》的人格塑造功能,又未能在文学欣赏层面上给予风诗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汤斌学术思想主要受孙奇逢理学思想影响,经学论述也主要是阐发经文中的义理,甚至对"汉学"的训诂等治学方法深为抵制。他认为,沉溺于训诂而不求义理,是有悖于圣人之道的。汤斌的《诗经》学论述本于理学而论述诗文所阐释的义理。这样的《诗经》学治学思想对清代中后期中原《诗经》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汤凖等人的治学思想正是受到了汤斌主于理学的治学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汉、宋诗经学皆为经学视域下以教化人心、经世致用为目标的阐释,不同的是诗经汉学重外在伦理规范,诗经宋学则以理学为依托,偏重阐发心性存养。朱熹对《诗经》的解读以复性求理为最高目标,进而教化万民、重振纲常,"求诗本义"反居其次。朱熹认为《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独为风诗之正经。《诗集传·二南》的训释强调了诚敬、仁善与纲常,集中体现了宋代经学的理学化特点。  相似文献   

7.
清代诗经学研究百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彻底整理清代诗经学首先要了解当前的研究现状。在过去的近百年时间里 ,仅有论文百余篇 ,与清代诗经学所取得的成就远不相称 :无专著研究整个清代诗经学 ,大部分是对单个人、单部著作的研究 ,且没有形成有系统、有规模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熹经学与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作为经学之宋学的集大成者 ,在中国经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在吸取先前经学思想资料的基础上 ,对传统经学加以总结 ,对汉学流弊提出批评 ,并结合时代的发展 ,确立“四书”义理之学 ,对中国经学进行改造和创新 ,使之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又修正宋学盛行后出现的流弊 ,重训诂辨伪 ,反对脱离经文本义而空谈义理 ,启发了后世的训诂辨伪之学。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 ,朱熹不仅集宋学之大成 ,而且兼采汉宋 ,把训诂与义理相结合 ,从而发展了宋学和中国经学。  相似文献   

9.
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划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清末学者建构而成的,它深深地渗透到现代《诗经》研究中。现代《诗经》研究界认为《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鲁诗》、《齐诗》和《韩诗》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它们在汉代斗争激烈,处处立异。由于这种理论过度强调对立性而不能对汉代经学做客观的描述,对《诗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诗经》研究应该超越这种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0.
家井真教授是日本汉学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学者。本文在充分肯定其诗经学代表作《诗经原意研究》所展现的方法论意义与贡献之后,围绕着铭文与《诗经》的关系、"雅"与"夏"的关系、"客"的历史文化内涵等具体问题,着重分析了该著作在文化阐释中存在的问题与偏差,由此强调了深入了解经典产生时代的社会观念、文化制度对于正确阐释经典内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孔孟而后,影响我国社会思想最大者,莫过于朱熹。朱熹综合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的学说,建立了一个内容繁富、条理缜密的哲学体系。他所完成的理学,操纵我国哲学、教育、礼制等凡七百年;影响日,朝之文化,亦数百载。中、日、朝学者所著朱学之书,颇为繁富。18世纪以来,西方亦渐有之。朱熹哲学享有世界地位。但学者皆从其思想与事功着眼,对于其家庭生计与私人生活,则极少论述,或语焉不详。即如清人王懋竑之《朱子年谱》,可谓权威之作,然亦侧重其思想著作与政治生  相似文献   

12.
《诗经》学的神圣化与元代《诗经》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由南宋至元的一二百年间,我国的《诗经》学发展经历了一段十分特殊的历史道路。由于理学家的介入,南宋开始,出现了对《诗经》及其研究的神圣化,并以直接、间接承继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诗学为荣耀。有元一代紧承宋后,自然也就形成朱熹一家之学独擅的局面。元代诗学唯宗朱传,少见异说,严重流于封闭化和狭隘化,极大地束缚了元代学者的创造性和开拓精神,最终导致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少有创新,实在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汉唐时期是<诗>经学地位的确立和支离时期,此时<诗经>研究出现了第一个繁荣时期.从汉至唐,<诗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传""序""笺""疏"四位一体的汉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两汉的《诗经》研究是春秋战国时期《诗》学观的延续与发展,因而就总体而言,两汉的《诗经》研究,不论是鲁、齐、韩三家诗的今文经学派,还是以《毛诗》为代表的古文经学派,都充满了强烈的经学意识,即把《诗经》看作是道德伦理的载体,判断美恶是非的准则.这种以经学眼光阐述《诗经》的主体意识,是两汉《诗经》研究的主要特征,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术的进步,研究角度的多样化与文学意识的逐步加强,两汉《诗经》研究的非经学势态逐渐有所发展,虽然还只处于萌芽的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学的冰块已开始破裂,脱离经学束缚的新芽已开始崭露了头角.两汉时期这种《诗经》研究的非经学势态,首先表现在理论与观念上的突破,其次体现在《诗经》研究的角度与方法方面的突破.兹分别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与朱熹齐名的南宋新安理学程大昌,有诗经学专著<诗论>,影响较大.此外,程氏运用其贯用的以类证类、反经推求的方法考辨了一些具体的诗经学问题.程氏认为,<淇奥>绿竹是竹非草;谖草乃蕿草之讹;秬鬯为黄色酒;薇菜四季可采;葑菲根美,无以下体弃之;爰契我龟为食墨吉兆;三良乃自愿从死,非穆公遗命使然.如此等等,不乏慧眼卓识,发掘、整理这些论断,对<诗经>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郑玄在明清两代孔庙从祀中,地位沉浮较大,由改祀到复祀。践行程敏政主张的嘉靖孔庙改制以“明道之儒”替代“传经之儒”,德行成为从祀的首要考量。郑玄因“所行亦未能窥圣门,所著亦未能发圣学”而被改祀于乡。在清初回归传统经学的学风影响下,学者不断阐发郑玄的传经之功并强调其是有德行的君子,从而推动了郑玄回归孔庙从祀。郑玄复祀具有深远的转折意味,引导了清代学术转向汉学复兴。郑学成为乾嘉学者重建汉学学统的鲜明旗帜。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关于经学与文学之关系研究需要重新认识五个问题。一是经学与文学的根本关联问题,经学价值论发挥着潜在的语境作用,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古代文人的身份意识、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及其生命世界,从而为解决文学问题提供了范式遵循。二是经学体系下的中国文学思想特质问题,从大历史观的视野看,时代问题意识支配着经学史的嬗变,而实践精神是经学的灵魂,经学关联域中的古代文学是作为介入社会、代言天下的话语实践存在的。三是经学的阐释学意蕴问题,在汉学语境下,阐释即还原,即证实,即解密,而阐释者充当了经典的翻译者角色。在理学语境下,读书即阐释,即工夫,即本体,阐释者面向经典去开辟新的意义世界。特别是理学的“自得”和“公理”话语,包含了理解与阐释之间的关系,表明了阐释的公共行为性质。四是诗、乐关系与诗经学的建构理路问题,汉儒弃乐言《诗》,建立了义理诗经学的典范形态;宋代郑樵以乐论《诗》,颠覆了汉儒诗教的立论基础;南宋以来的学者以诗统乐,以此化解“主声”之学对诗教的侵害,从而在声歌之诗的背景下重新确立义理诗经学的发展路向。五是《诗经》的文学阐释何以可能?从根本上讲,这是一个只有在经义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才能够讨论的话题。汉学...  相似文献   

18.
将中国文学引入西方世界的译介活动早在晚清时期就已开始,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夏志清的著作《中国现代小说史》问世,海外汉学界的研究视野才开始从古典文学转向现代文学,致力于作品分析以及文学史、文学选集的编撰。一些文学选集被作为美国高校的教学参考书,成为普及中国文学的有效途径;以夏志清、王德威、李欧梵等为代表的海外汉学研究,在方法论和历史观上为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某些新的可能性。但不应忽视的是,作为一个复杂的构成体,海外汉学研究的面貌不能仅以代表性学者的论断来框定,将海外汉学研究的理论思维套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时也需要对历史语境与现实状况差异导致的认识偏误进行反思,西方学者在冷战思维影响下的文学批评范式以及英美反知性主义传统对五四以来作家创作心态的误读也需要正确认识。虽然英美主流媒体仍习惯沿用这种批评模式解读中国当代小说,但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系列理论范式的转向,显示出重建文化研究格局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张海峰 《东岳论丛》2011,32(2):104-108
新文化运动实现了《诗经》研究由经学研究到文学研究的转型,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能够摆脱经学的桎梏,探求诗篇的本义,对许多诗篇作出了更为合理的新解释;对《诗经》基本问题的看法,代表了当时最高水平,部分与当今考古发现相印证。高亨先生又将唯物史观纳入到《诗经》研究中来,提高了《诗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旧的治学方法和新的方法论相结合,使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但也造成了某些偏颇,高亨先生的《诗经》研究对于当今多元化的《诗经》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熹视涵泳之法为训诂、章句之外的一种解经之法。这在经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涵泳之法具有推重本文、强调感性和践履的特点。《诗经》以其“吟咏情性”的本质,尤为适合涵泳。《诗集传》中的“情性”观念,与理学的心性论紧密相连;朱嘉以“喜怒中节”为《诗经》的最高境界,这都反映出朱熹的涵泳《诗经》的思想与其“中和新说”的密切关系。考察朱熹对《毛序》由怀疑到否定的过程,也当结合其理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