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八一年第八期《学术月刊》杂志上刊登了徐培均同志写的《关于秋瑾的一首佚诗》一文,录存了一首未见收集的《沪上有感》诗,作者认为,这是秋瑾的一首佚诗. 这篇文章的来源,是根据日本友人来上海访问时所留赠的一份材料写成的,原载于日本的《清末小说研究》第四号.徐培均同志对此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考证,且附有手迹照片的复制件,现在已经在绍兴秋瑾纪念馆里正式展出了.今年(一九八三年)河北师院学报第一期上又刊载了《关于秋瑾手书<沪上有感>及说明》的译文.  相似文献   

2.
秋瑾究竟生于何年?迄今众说纷纭. 晨朵同志认为秋瑾生年史料只有一说,即秋瑾异母弟秋宗章在《六六私乘》中所写秋瑾生于一八七五年的说法(见《关于秋瑾的生年、卒岁和生地》《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三期).这种说法由来已久,但它并没能制止其它说法的产生,因其间实有不可解释的矛盾. 秋瑾在一九○四年写给吴芝瑛的兰谱中,将自己的出生年月写得很清楚:“年二十八岁,十月十一卯时生.”按此推断,秋瑾当为一八七七年生,在她于一九○五年春第二次东渡日本时写的《泛东海歌》里有“愧我年廿七,于世尚无补”句,此处“年二十七”当为足龄.我们知道,秋瑾生于农历十月十一日,按照足龄计岁法,应去二岁.所以一九○五年所写年龄反比一九○四年写的虚龄少一岁.这里只有这样解释才说得通.晨朵同志认为兰谱中年二十八和《泛东海歌》中的年二十七均为足龄,并为使自己的说  相似文献   

3.
齐鲁书社一九八五年八月第二次印刷本《老残游记》凡例二曰:“旧本《老残游记》多附有作者自己写的第一回至第十七回的原评,对读者了解本书内容颇有助益.现依据一九六二年魏绍昌编《老残游记资料》所收卷一至卷十七评语,分别补入各回.”《老残游记》之“原评”亦称“自评”.顾名思义,即刘鹗自己对《老残游记》的评语.这些评语作为对刘鹗及其作品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常为研究者引用阐释,影响颇大.但这些评语的前后矛盾、  相似文献   

4.
徐乃为 《南都学坛》2003,23(3):42-46
秦可卿故事的改写是《石头记》成书过程中的重大变动 ,将原稿中的“淫丧天香楼”改成“死封龙禁尉”是曹雪芹遵照后于脂砚斋的评批人畸笏叟的意见所致。曹雪芹改写的时间当在壬午年年初 ,其改写起讫的章回是第 1 0回至第 1 3回。这一改写所留下的信息 ,为版本流传、创作过程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探研空间。  相似文献   

5.
<精卫石>是秋瑾在留学日本和回国后陆续撰写的一部自传体弹词小说,因皖浙起义失利而未完成.秋瑾控诉缠足陋习和封建包办婚姻对妇女的残害,向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男女平等、婚姻自由;揭露了满清政府的残暴统治--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割地赔款;谴责保皇党人讨好清政府,残害革命党人,告诫人们要分清真假革命的界限,同时唤醒男女同胞拿起武器,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6.
《尔雅》管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尽管《尔雅》編纂的年代还不很清楚,它是我国第一部故訓汇編是可以确定的。它虽然不是专为解經而編纂的辞书,但自从《汉书·艺文志》把它附于“六艺类”的《孝經》之下,以后編书籍目录的都不敢不列之于經部。至唐开成鐫刻石经,它更和《易》、《书》、《詩》、《三礼》、《三传》、《論語》、《孝经》同时上石,而列为十二經之一了。当然,把它划归經部,未必合适,但由此也可以  相似文献   

7.
余著《从<金瓶梅词话>看明代的书帕本》(载《图书馆研究与工作》一九八七年第四期)既竟,复于其他明人著述中得到几则材料,兹迻录于下。《欢喜冤家》(一名《贪欢报》)第二十回载有“屈辱十八事”,其一即“仕途包封书帕”。又《醉醒石》第四回“先生只贪得个  相似文献   

8.
秋瑾生年辨     
中国近代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于一九0七年七月十五日被清政府杀害。在她死 后,各种叙其生平活动的记载中,关于她生年的说法很不一致。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出 版的《秋瑾史迹》收录了陶成章写的《秋瑾传》,记秋瑾“死时年三十一”。编者在这 句下面特加上“按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作年三十三”一语。陶成章和徐自华都同秋瑾 有密切的关系,究竟以何说为是?这个问题长期来没有解决。此外,一九六0年以后,福建 《云霄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及《文汇报》一九六一年十月二十四日和十二月十日,还 登载了吴小如、吴秀峰、张瑞莹等同志…  相似文献   

9.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蒋寅:《作为文学原型的精卫神话》精卫是中国早期神话中少数仅存活于士大夫精英文学中的原始意象之一。精卫填海的痴举使它的形象充满英雄气概,成为蕴含巨大精神内涵同时也存在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10.
《水浒》第二十三到第二十六回和《金瓶梅》第一回到第九回,外加第八十七回的内容大体相当.这是易见的事实,简单明了,不会引起争论.从来的文学史论著都认为《金瓶梅》的作者以《水浒》上述几回为依据,写出我国个人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本文作者《金瓶梅的写定者是李开先》一文,指出《金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在浙江图书馆新发现了一份关于秋瑾家世的资料。这份资料是秋瑾的父亲秋寿南于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八月在杭州中举时,亲自在《乡试录》中填报的,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有关秋瑾的家世,秋瑾的异母兄弟秋宗章在1934年所著的《六六私乘》文中,以及在1934—1939年由老同盟会员王子余主编的《绍兴县志资料》中,都有过记载,但部分内容却没有这次新发现的资料详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过去是未见过的:  相似文献   

12.
《民报》是中国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的机关刊物,章太炎是历任《民报》主编中时间最长、对刊物思想内容影响极大的人。章太炎何时开始主编《民报》?最近出版的两部重要的近代史著作都认为始自第六号,一部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下册,第358页),一部是《辛亥革命史》(中册,第30页)。可是还有两部同样重要的近代史著作却都认为始自第七号,一部是《章太炎年谱长编》(上册,第213页),一部是《孙中山年谱》(中华书局版,第79页,谓1906年8月章氏始掌《民报》,这时正是第6号已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古代和近代文学史,不难发现,有成就的女作家已经是凤毛麟角,而象秋瑾这样既是著名的革命家又是杰出的诗人,具有深远的影响,的确是绝无仅有了。当然,秋瑾首先是一个革命家,然后才是诗人。她在《赠女弟子徐小淑和韵》(注)中说:“我欲期君为女杰,莫抛心力苦吟诗。”她是把革命放在第一位的。但是,革命家秋瑾和诗人秋瑾实际上并不是矛盾的。我们甚至可以说,正是因为秋瑾后期的革命家情怀,  相似文献   

14.
去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秋瑾作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驱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关注。绍兴文理学院欧阳云梓博士的大著《秋瑾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的出版可以说是恰逢其时,为我们了解真实的秋瑾提供了一个详实可靠的读本。笔者认为,欧阳博士的这本书有以下特点:第一,史料详实,叙事清晰。  相似文献   

15.
关于《老残游记》之续作,阿英、刘大绅仅提到一种“百新书局”伪作本。1986年10月,笔者利用参加全国近代文学讨论会之便,查到了一本新的续作。名为《绘图老残新游记》,为四册,石印本。连史纸印刷。署谯北杨尘因著。世界书局印刷并发行,1924年5月出版。现藏于广州中山图书馆。此书系《老残游记》初编之续作。所记者,皆为清鼎即革、民国兴起之初的史实。第一回《烽火漫天懒云出岫,烟霞横野孤客迷途》,演老残自撮合黄人瑞与翠花的一段缘后,束装南渡,不意在南京的乌衣巷口巧遇申子平。两人言起申东造辅助城  相似文献   

16.
《绍兴师专学报》八一年第二期中有敬莺同志编撰的《女革命家秋瑾年谱简编》,对于秋瑾烈士一生事迹,叙述至为详尽。不论作总体评价,或方面评论,或阶段分论,都是一份可贵资料。但读到其中一节:“瑾在京新结织同乡亲戚商部会计司郎中陶大均的妾,日人陶蔌子(萩可能是荻之误),监从吴、陶处读到不少中外进步书报刊物。”令人感到白璧微瑕,因为陶获子并非日人。近读少年儿童出版社李茂高著《秋瑾故事》,其中《与丈夫决裂》一章,也有类似讹误:“她因身边无钱,只把随身佩带的首饰取出来,托同乡人陶大钧  相似文献   

17.
《儒林外史》就回目说,共有四种不同的本子。(一)五十一回抄本。吴敬梓的朋友程晋芳约写于1770——1771年的《文木先生传》有云:“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五十卷,穷极文士情态,人争传写之。”杨钟羲在其所著的《雪桥诗话》里,也有同样的记载。这种五十回的传抄本,至今未发现。(二)五十六回刻本。1803年卧闲草堂刊本,这种刊本是迄今能见到的最早的刻本。经校刊断定,这是以后《儒林外史》各种刻本的祖本。(三)六十回石印本。光绪年间,东武惜红生序本(即增补齐省堂本)。所增四回,叙沈琼枝与宋为富婚后生活。这四回诚如鲁迅先生指斥的“事既不论,语复猥陋”。所表现的  相似文献   

18.
《江海学刊》1988年第4期发表了黄小祥同志的文章《中国通货膨胀的结构性分析》(以下简称《黄文》),读后颇受启发。但对文章的主要论点和结论却不敢苟同,为了加深对当前通货膨胀问题的认识,特提出本人的一些不同看法。一、总量失衡不是导因于结构失衡《黄文》的第一个论点:“总需求与总供给失衡导因于供给结构不合理”。他认为,我国在需求扩张  相似文献   

19.
一明沈德符认为《金瓶梅》第53至57回系“陋儒补以入刻”,其理由之一是“时作吴语”(见《万历野获编》卷25“金瓶梅”条)。朱德熙先生在《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中国语文》1985年第1期)一文中,为此寻求了一些语法方面的根据,其中之一是第57回有两处用“子”作动词后缀: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把秋瑾事迹中有分歧的几个问题作了归纳整理,写成了《秋瑾疑事考》一文。后觉得仍有几个问题,也值得一辨,于是,又写成了此文。因前后有联系,故名之曰《续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