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西方,人们总把拥有充足的闲暇时间和高质量的闲暇生活作为人真正富有的标志,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新的社会财富观。然而自1995年5月1日我国实行双休日制开始,城市居民的“闲暇观”开始转变了。闲暇时间变多了,不仅为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客观条件。通过对天津、上海、哈尔滨三城市“闲暇”状况的调查,我们发现把闲暇作为一种财富的观念正在形成,但从理性上去认识它还需有一个过程,为此我们希望能通过“拥有闲暇”:这个新的社会财富观,来提高人们对科学合理的利用闲暇时间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20年来,伴随城镇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城镇居民的闲暇生活方式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农村居民的闲暇生活一直被冷落忽视,关于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系统研究几近空白.田翠琴、齐心撰写的<农民闲暇>一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填补了这一研究空白.该书对农民生活时间配置、闲暇活动方式和闲暇心态进行了多层面的综合性、系统性研究,深入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的特征及变迁规律,为农民闲暇生活方式研究提供了一套完整翔实的数据和资料,为农村闲暇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新意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该书在农民闲暇研究方面的新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闲暇生活方式的合理化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代社会一个最为明显的事实,就是城乡之间横亘着一道深深的鸿沟。城市成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成为人口和现代工业聚集的地方。闲暇生活方式作为“社会生活的晴雨表”,必然会对巨大的城乡差别有所反映。随着城乡的一体化发展,城乡闲暇方式出现了融合的趋势。由于我国经济比较落后,城乡闲暇方式差别仍然很大。顺应历史发展趋势,改造和完善我国农村闲暇生活方式,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情之礼化:农民闲暇生活的文化逻辑与心态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闲暇不仅是一种时间状态,而且是一种生活心态。文章从农民的闲暇体验出发,立足乡村社会基础,考察闲暇秩序的生成机制。农民的闲暇体验兼有情感和伦理属性,作为一种能动性的文化实践,闲暇体验镶嵌于“时间消费—社会交往—仪式互动”的闲暇生活结构之中,并依托家庭动力和村庄脉络实现“情之礼化”,构造了富有公共性的闲暇秩序与平和的心态秩序。伴随着农村熟人社会变迁,闲暇体验日益碎片化和空洞化,农民的情感体验逐渐退回到主体精神世界,“情之礼化”机制的断裂导致村庄心态秩序失衡。通过面向闲暇体验的文化治理实现家庭伦理与村庄情理的均衡,是重建农民日常生活秩序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5.
一、“社会趋同论”的逻辑基本点“社会趋同论”是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一种思潮,是我国近些年资产阶级自由化中较为时髦的理论。它以“技术决定论”作为解释社会变异的理论基础,把经济计划与商品经济作为融合渠道,并以劳资“收入均等化”为佐证,从而否定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科学论断。“社会趋同论”基本逻辑的出发点是:随着现时代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浪潮的运行,两种并存相悖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对闲暇问题研究重视不够。不少人把闲暇问题完全看作是个人的事情,没有看到人的闲暇活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最近两年,社会学界对闲暇问题的讨论开始多起来了。应当指出,闲暇问题不仅是个社会问题,与经济发展也有密切的联系。闲暇活动作为一种消费过程以及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不少的生产活动本身也越来越以闲暇活动为转移。  相似文献   

7.
现代社会生活中,时间观念比之过去大不相同,同样是一天、一月、一年的工作劳动,越来越显得紧张、繁忙、有价值。同时,闲暇时间也随着社会生产的提高而增多,越来越显得充实、愉快、有意义。我们为了更好地利用时间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要很好地研究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问题与许多社会因素相互影响,只有放在整个社会生活总的图景中才看得清楚,它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闲暇时间就是闲暇时间社会学。这里对闲暇时间的若干问题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整体判断及适度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红艳 《河北学刊》2006,26(3):185-187
收入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把“双刃剑”,适度的收入差距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反之则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阻力。由于城镇在二元经济体制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有更直接的关系。许多迹象表明,目前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已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并成为影响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对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适度性进行系统研究更显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9.
“自然向人生成”——关于休闲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化建设使传统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其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物质需求的相对满足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就是享受自由,而向往自由是人的本质特性,是人生的终极追求。现代社会相对于传统社会是一种进步。社会越发展,人的闲暇时间越多,人就越自由。人类的历史就是追求自由的历史,是由“自然向人生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非理性研究在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路之后,已开始陷入一种困境之中。曾几何时,我国拒斥西方的非理性主义,把西方的非理性主义统统视为反动透顶的东西,对其实行“隔离”,不予研究。结果是我们未能很好地用马克思主义去占领非理性这块阵地,闹出了不少笑话。然而,近几年随着西方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非理性成了一种时髦的东西,我国学术界在短短的时间里发表了有关论文200余篇,学术研究和社会上都先后出现了“萨特热”、“尼采热”、“弗洛伊德热”。这种狂热多少在人们的思想上引起了某些混乱,暴  相似文献   

11.
向菲 《云梦学刊》2012,33(5):73-75,120
农民工“城乡边缘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使其闲暇生活具有与传统农民和城市市民不一样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单调化、庸俗化、问题化三个特征.由此农民工闲暇生活对城市社区建设产生了新需求。但多元化的趋势与过去沿袭已久的单一行政化组织管理体制模式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我国城市社区组织管理体制的基本矛盾,由此促使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更新改革成为一种必然。政府引导的农民工群体积极参与的社区组织管理体制模式将是城市社区管理农民工的有效管理体制模式.可从五个方面加以重点推进。  相似文献   

12.
时尚 ,或时兴、时髦、流行的风尚 ,不仅集中体现于人们的衣着样式之中 ,而且还是一种更广泛地发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领域中的社会现象 ,是现代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及其精神世界的一种表现形态。齐美尔就曾指出 ,“时尚是社会形式之一”① 。时尚 ,既是一种日常生活现象 ,也与  相似文献   

13.
学校闲暇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闲暇教育理论已成为全球教育领域内的全新课题。研究并实践闲暇教育理论,对促进全民整体素质提高,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闲暇教育,对于造就有个性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优秀社会人,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因此,开展和研究学校闲暇教育,具有其必要性和现实性。一、闲暇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代以来,教育界关注的主要是教育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即教育同生产力、社会经济结构以及上层建筑的关系,也可以说是教育同个人工作———劳动及角色地位的关系,比较忽视的是教育与闲暇的关系。从20…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变迁,闲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特权享有到普遍拥有以及闲暇功能不断提升的过程,以至于在当代闲暇已成为重要的社会制度。闲暇的多元性规定了它的中性属性。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对闲暇生活的需求已提上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5.
休闲体育是指为了健身、娱乐、宣泄情感、丰富文化生活而在闲暇时间里所进行的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体育活动。无论这是一种行为或生活方式,均离不开时间、地点、参与者和行为这四个要素。而这四要素明显地与社会阶层联系到一起。因此,“休闲体育”具有社会学的意义。在“休闲体育”研究和推广过程中,应针对不同的社会阶层,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主观阶层认同不仅会直接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还会由此影响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果,因此深入研究主观阶层认同的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CGSS2015的调查数据,对个体的客观社会经济地位(收入、职业和教育)是否会通过闲暇生活方式影响个体的主观阶层认同这一问题进行中介效应考察。研究发现,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闲暇生活方式均会对主观阶层认同产生重要的、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且闲暇生活方式在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主观阶层认同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意味着对主观阶层认同的理论分析及政策实践,必须同时将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和闲暇生活方式两种因素作为重要的考量。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人们的闲暇时间随之增多。休闲逐步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更要以人为本,将休闲与提高人们的生活品味和生命质量联系起来,促进人自身全面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同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人们对于休闲认识还存在着许多误区,闲暇时间利用不合理,出现了"异化"现象。因此,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提出休闲教育意义重大,同时也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8.
一、什么是“精神疲软”当前,我国社会生活中流行着一种病态性的社会心理现象,即人们所称的“精神疲软”现象。所谓精神疲软,其具体表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1.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精神状态不振作,对改革的态度由热变冷,对社会公共生活(特别是政治事物)由热情支持参与变为冷漠不关心、不愿参与、乃至回避的态度;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既缺乏兴趣和热情,也缺乏高度的责任心。心态疲惫、慵倦,行为懒散、怠惰,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感到提不起劲头;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爱宠物,年轻人也爱宠物,有道是年岁不同,玩法迥异。你们知道如今的年轻人是怎样一个玩法吗? 随着最初的电子宠物发展到眼下的网上电子宠物,这个虚拟世界的古怪精灵几乎风靡全球。事实上在我们的都市里网上养宠物正悄然成为一些已经“触网”的年轻一族们的时尚爱好。 眼下互联网上的“电子宠物”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纯粹在网上领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闲暇生活质量——对武汉市1008户居民家庭的调查分析〔1〕风笑天赵延东一、导言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闲暇在人们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用于生产活动和家务劳动的时间逐渐减少,从而得以拥有更为充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