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江南Style》火爆了,《江南Style》在美国英国法国火爆了,《江南Style》在全球火爆了,《江南Style》在中国也火爆了……《江南Style》已经拿到了美国Billboard下载量第一(30.1万)、YouTube百大音乐的第1名,领跑全球30多国iTunes榜单以及首支登上iTunesMV榜单榜首的韩国流行乐等多项殊荣,此外,这只单曲目前暂列Billboard主单曲排行榜热门100榜单的前10名,还成为首支  相似文献   

2.
正readcn2010:韩国打造的世界级丑角——《江南Style》PSY《江南Style》本来断不能这么火爆,但是他背后的经纪人公司投入血本来捧他,他们似乎抓住了受众心理的某种痒点。支撑视频火爆除了背后的操作外,主要是审丑情绪、童心和从众的心理合力。我实在无法想象这种活宝式的表演是怎样红的?略微想象其实也就明白了,《江南Style》其实是世界审丑心理的产物,因为大家已经厌倦了一些华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文化视角分析了韩国歌曲《江南Style》的流行原因.认为《江南Style》表达的是韩国中产阶层对自身生活文化的嘲讽,是韩国社会对两极分化的不满,其叙事手法则与韩国民间艺术中惯用的戏虐与自嘲如出一辙.这首歌曲所具有的后现代文化要素以及韩国特色则使其能够被世界上很多国家所接受和喜欢.  相似文献   

4.
正从今年年初爆红网络的神曲《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到这段时间刷屏朋友圈、创下3000多万视频点击量的《感觉身体被掏空》,再到引用傅园慧在里约奥运会的神来之说创作的《我已经用了洪荒之力了》,温籍青年作曲家、指挥家金承志和他的彩虹合唱团彻底火了。这几首神曲的诞生也刷新了人们对合唱的刻板印象,原来合唱也可以这么诙谐有趣。  相似文献   

5.
在中世纪与近代文化交界地带,但丁面对内在外在的价值纷乱,在其长诗《神曲》中完成了一次终极追寻。《神曲》包孕着人生永恒的矛盾与困惑,包孕着但丁对这种矛盾与困惑的深邃思考和探索。本文主要从现代读者角度出发,从社会、文化、艺术(形式)三方面去诠释《神曲》与现代主义文学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的巅峰之作《神曲》蕴含着丰富的基督教文化思想。本文通过分析但丁在《神曲》中对人自然欲望的理解和对现实生活的忧患意识,指出其中体现的理性意识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文化情怀,是在信仰引导下的理性。  相似文献   

7.
在新的时代环境里,纯文学刊物面临生存窘境,其背后是文学的精英化和大众化之争,作家被"去精英化"的痛苦和文学刊物勉为其难的调和。《江南》异军突起,游刃市场,形成良好的品牌形象,被冠之为"《江南》现象"。从《江南》堪称先锋的尝试和成功的经验中审视文化环境对期刊行为的影响,揭示文学刊物在新的文化环境下,在精英与大众之间寻求融合与发展的种种努力和最终结果,以给焦虑的纯文学刊物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神曲》是但丁以无比的激情和最深的虔诚歌颂上帝的见证,也体现了他在经历意大利的动乱和自己的思想迷误后以博大的胸怀对最高的善的追求。这是人们公认的。但《神曲》的美学意义在国内并未得到重视。应该看到,《神曲》是但丁对美的激动人心的探寻,也是一次竭尽心力的对美的前所未有的创造。他探寻的起点和创造的依据是中世纪的美学思想。但丁对中世纪美学提供的理论和见解比不上中世纪的大哲学家、思想家,但是《神曲》则最为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世纪美学。正因为此,吉尔伯特、库恩  相似文献   

9.
在但丁的《神曲》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现象,即,灵魂们具有身体的形象和特征。对此,《炼狱篇》25歌给出了一种解释,根据这种解释,灵魂在死后获得了由其周围的空气形成的新身体,灵魂通过这些身体与外界接触。但这种解释是成问题的,因为在它未曾注意到《神曲》中灵魂的"身体性"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本质上,无论灵魂"身体性"还是《炼狱篇》25歌的解释,其思想来源都是《约翰福音》第六章中耶稣与犹太人的一段对话,在那里,不信神的犹太人只能看到耶稣的肉身,却看不到他的灵性。因此在《神曲》中,"像身体的灵魂"是对不信者的神学讽刺,而"身体性"的逐渐消解则是皈依的表记。  相似文献   

10.
正"乌托邦三部曲"又称"江南三部曲",包含《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三本,是作家格非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酝酿构思,沉潜求索,到2011年最终完成定稿的系列长篇作品。作者在坚守艺术的同时,用具有穿透力的思考和叙事呈现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内在精神的演变轨迹。《人面桃花》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9-1  相似文献   

11.
这句格言一直被认为是马克思引用但丁的诗句,却与但丁《神曲》原文有出入:但丁原文中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跟我来"。对这一差异,人们或是忽略不计,或是以"熟而生误说"、"改造说"、"套用说"作解释。文章认为,马克思这一引用决非"生误"或简单的改动,而是具有深刻的意蕴。《神曲》原文"跟我来"系指跟随维吉尔即"理性",它从文艺复兴起,至启蒙运动达到了辉煌的顶点;而在马克思的时代,即资本主义全面占领西欧上层建筑的19世纪,一直被资产阶级奉为旗帜的"理性"终于开始失掉了以往的积极意义而转化为这个阶级的偏见,因此马克思必须响亮地提出"走自己的路"。  相似文献   

12.
《东海岛屿文化与民俗》是继《吴越地区民间信仰民俗》和《稻作文化与江南民俗》之后的关于吴越地区民俗文化的系列研究成果。由于海岛的独特性,该课题在调查方法上,突破了以往民俗学的"投入式调查"和"参与式调查"模式,而探索到了第三种调查方式,即以当地土生土长的文化人来调查和描述本地的民俗文化,实践证明,这种方式也是行之有效的。民俗学在理论上还存在着让人探索的广泛空间,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来建立中国的民俗学学派,有着崭新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恩格斯).他的《神曲》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神曲》,人们普遍认为它是一部寓言作品,文本充满着难解的象征、经院哲学的术语及各类史事.长期以来,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神曲》,也各有所获,多有创见.本文试从哲学的角度也谈一点浅见.19世纪意大利文艺批评家德·桑克梯斯的《论但丁》认为,《神曲》中的“但丁的世界是以道德为基础的.……可是,但丁不从诗人而从哲学家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他越出了故事情节的范围.”德·桑克梯斯指出但丁《神曲》是以诗的形式去表达他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4.
但丁的《神曲》在结构艺术上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从情节线索来看,《神曲》接受了《奥德修纪》和《埃涅阿斯纪》的影响,巧用漫游经历,设置穿线人物,统领文本结构,但丁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以主题划分“类”来叙述故事;在框架结构上,受阿拉伯东方文化的影响,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立体结构。《神曲》还受到古希腊“三联剧”的影响,并把其与宗教观念中的“三位一体”相融合,使“三”有了神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阳洁  王玉 《北京纪事》2011,(3):52-55
2010年一首《忐忑》在网络上爆红,并在几个月内被迅速传播,风靡国际,网民冠之以“神曲”的称号,这首作品在极其快速的节奏中,夸张变形,独具新意,演唱者夸张的表情和奇异的曲调,使得这部“神曲”备受争议,  相似文献   

16.
红瑶服饰是红瑶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方式。作为红瑶族群唯一一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的项目,在新的"后申遗时期"来临之际,本文从"节日"这一特殊的文化空间的角度探讨红瑶服饰在后申遗时代的保护与发展,通过田野调查方式持续关注其申遗成功后的命运,以期为相关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不仅大量的历史研究已经打破支持该理论的"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论",而且中国作为另一种文明形态,有自己现代化的独特的形式与道路,不能套用西方的"语法".如果把现代化理解为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在晚明时代就已经开始.其中以江南越地为核心的启蒙思想谱系构成了一条思想主线.它渊源于中华文化内部海洋型的江南文化(其中越文化具有母文化的性质)与内陆型的西北-中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特别是宋以后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构成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主线.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面海的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工商文化的"小传统"(次要传统)冲击农业-官僚政治文化的"大传统"(主要传统),并日益从边缘走向中心,影响中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西方冲击-中国反应"的中国现代化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不仅大量的历史研究已经打破支持该理论的"中国社会长期停滞论",而且中国作为另一种文明形态,有自己现代化的独特的形式与道路,不能套用西方的"语法".如果把现代化理解为人类自我解放的历程,那么中国的现代化在晚明时代就已经开始.其中以江南越地为核心的启蒙思想谱系构成了一条思想主线.它渊源于中华文化内部海洋型的江南文化(其中越文化具有母文化的性质)与内陆型的西北-中原文化冲突与融合的结果.特别是宋以后这两种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日益构成中国近代化的历史主线.因而中国的现代化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面海的中国"(东南沿海)的海洋-工商文化的"小传统"(次要传统)冲击农业-官僚政治文化的"大传统"(主要传统),并日益从边缘走向中心,影响中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故事新编》与《神曲·天堂篇》结构、题材的相似性人手,探讨但丁对鲁迅的影响,进而指出鲁迅晚年在思想上"没有走向天国"的原因,为鲁迅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阿尔贝里克异象在中世纪流传甚广,影响巨大。19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宣称《神曲》的创作结构及诸多细节均取自阿尔贝里克异象,但丁也被指控"剽窃"。尽管二者的确有大量相似之处,但《神曲》与阿尔贝里克异象中对"炼狱"的界定截然不同,异象中对冥界地形地貌的描绘极其混乱,尚未形成冥界三分法的清晰概念。异象中关于"炼狱赎罪"与"罪罚相当"的定义并未明确,此外,《神曲》与阿尔贝里克异象的主题及针对人群并不相同,《神曲》中的立意更为深远和升华,因此但丁"剽窃"此异象的推断无法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