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有专利情况下,开发了一个R&D投资模型,结合R&D投资过程的特点,把R&D投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研究阶段被模型为欧式期权,另一个是开发阶段被模型为永生美式期权,从而把R&D项目投资机会模型为复合期权,给出了R&D期权价值的解析评价公式和最优投资决策规则,并讨论专利宽度(Patent Breadth)对R&D期权价值和R&D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申请专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基于不相等跳跃概率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复合期权方法评价R&D项目过程中,将外部信息变动所导致的、基于不相等跳跃概率的跳跃过程作为标的资产的变动过程,同时将R&D投资所产生的溢出效应纳入到R&D项目价值评价中,这一方法使得复合期权方法应用于R&D项目评价时更符合R&D项目的具体特性.采用该算法计算经典案例,我们得到了敏感性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R&D投资项目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投资时间不同,实物期权的价值也不同.因此在R&D投资项目总时间确定的情况下,存在每个阶段的最佳投资时间.本文以复合期权价值公式建立R&D投资项目的优化模型,并用蚁群算法求解,从而得到每个阶段的最佳投资时间.  相似文献   

4.
基于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的企业R&D项目价值评估研究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16  
本文将实物期权理论引入R&D项目管理领域,以阶段门NPD模型为基础,探讨了应用二叉树期权定价模型评估研发项目价值的具体思路和步骤,并通过比较,证明了由于评估时采用不符合研发项目风险特点的高折现率,NPV法倾向于低估项目价值,这将影响企业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相似文献   

5.
R&D联盟条件下基于FMGTS评价的R&D项目合作成员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如何从多个候选R&D联盟成员中选择最理想的R&D项目合作成员问题,提出了一种操作性较强的选择方法。首先通过静态博弈得到了候选R&D联盟成员进行某R&D项目合作时竞标价格的可行区间,在考虑专家采用模糊多粒度语言(fuzzy multi-granularity term sets,FMGTS)进行期望获利度评价的状况下,运用基本语言转换函数将评价信息进行集结,据此确定候选R&D联盟成员的期望获利度和优化的竞标价格。在给出价格满意度与工期满意度公式的基础上,利用效用值法将基于不同满意度下的排名决策信息进行一致化处理,最后采用互补判断矩阵中的排序公式来选择理想的R&D项目合作成员。  相似文献   

6.
当前复合期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其一是将简单两期复合期权理论推广至多期情形,其二是建立标的资产具有一般形式随机运动过程的复合期权定价模型及求解方法.本文提出了变波动率多期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控制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和终端条件,采用隐式差分格式获得了问题的数值解,并结合风险投资的实例展开了讨论.结果表明,与传统复合期权期权定价方法[1]相比较,本文给出的方法计算精度高,收敛速度快;常波动率多期复合期权定价模型明显高估了风险投资期初的执行阚值而低估了后期的执行阚值,且低估了风险投资的内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从人的有限理性角度,研究提出一种项目投资组合决策的实物期权方法.利用相对财富和习惯形成效用函数描述了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行为,以均值-熵度量项目投资组合的风险,提出了一种两心理账户行为证券组合模型;将其引入Geske复合期权范畴中,研究建立了具有行为金融属性的复合实物期权定价模型;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反映决策者心理因素的潜在影响.  相似文献   

8.
具有专利的R&D项目实物期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薛明皋  龚朴 《管理科学》2006,9(3):39-44
在有专利情况下,开发了一个R&D投资模型,结合R&D投资过程的特点,把R&D投资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个是研究阶段被模型为欧式期权,另一个是开发阶段被模型为永生美式期权,从而把R&D项目投资机会模型为复合期权,给出了R&D期权价值的解析评价公式和最优投资决策规则,并讨论专利宽度(Patent Breadth)R&D期权价值和R&D项目投资决策的影响。以及申请专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开发了具有技术许可联盟的R&D投资决策模型。考虑了技术许可前后市场结构的变化,利用连续时间阈值自回归过程来模型这一非线性变化的特征,根据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和博弈理论,给出了R&D投资项目的价值和最优投资规则。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技术许可前后的收益期望增长率和不确定性以及许可合同中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时间参数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具有技术许可联盟的R&D投资决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开发了具有技术许可联盟的R&D投资决策模型.考虑了技术许可前后市场结构的变化,利用连续时间阈值自回归过程来模型这一非线性变化的特征,根据实物期权定价理论和博弈理论,给出了R&D投资项目的价值和最优投资规则.通过数值分析讨论了技术许可前后的收益期望增长率和不确定性以及许可合同中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时间参数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构建风险视域下研发网络企业自适应行为规则,基于SIS模型构建研发网络风险传播模型,运用数值仿真的方法通过改变模型参数探索在考虑自适应行为的情况下研发网络的风险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C1策略增强了网络的层次性和社团强度,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研发网络中风险的传播;C2策略下节点之间新连接的建立更多是基于临近性的考量,容易陷入路径依赖和能力陷阱;(2)研发网络企业的自适应行为会导致社团强度的涨落,平均路径长度的下降以及平均聚类系数的增长充分体现出C1策略的有效性。(3)C1策略下,断边概率p与I*之间呈现"U"型相关关系;在C2策略下随着断边概率p的增长I*逐渐降低。(4)在C1策略和C2策略下,随着参数ζ的增长I*也随之增长,可知组织依赖水平是研发网络风险传播控制中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本文揭示了在考虑自适应行为的情况下研发网络的风险传播规律,为网络化运作背景下研发网络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已有研究往往孤立地分析企业横向或纵向R&D合作问题,而现实中,企业有可能同时采用两种合作形式进行技术创新。针对这一现象,建立了上下游企业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R&D合作的博弈模型,并与下游企业只选择横向R&D合作的情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1)与下游企业只进行横向R&D合作的情形相比,同时进行横向与纵向R&D合作将带来更高的均衡产量、R&D投入水平和行业利润;(2)当R&D成本分担比例较低(较高)时,上游企业具有(缺乏)R&D合作动机,该结果与技术溢出水平高低无关;(3)当上游企业R&D成本分担比例较高或技术溢出水平较低时,下游企业必然同时选择与上游企业R&D合作。为保持合作的稳定性,通过构建基于满意度的NASH谈判模型,设计了上下游企业R&D合作的利益协调机制。算例表明,该协调机制能避免传统R&D成本分担法引起的合作冲突。  相似文献   

13.
风险条件下基于实物期权的研发项目多阶段评价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发项目投资决策是现代企业研发管理的核心内容,对研发项目进行合理、准确的评估,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实物期权理论,考虑到研发项目投资的灵活性,结合研发项目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了研发项目寿命期内面临的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突发风险对研发项目潜在现金流的影响,构建了风险条件下研发项目多阶段评价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横向对比和敏感性分析,证实了模型的正确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金星  汪斌  张旭昆 《管理科学学报》2011,14(2):19-28,70
围绕信息技术产业中的标准导向型技术,分析和比较了合作研发与独立研发的绩效.依据企业是否协调信息分享和研发投资两个纬度,将标准导向型技术的创新模式细分为完全的研发竞争、专利联盟、纯粹的合作研发和带专利池的合作研发,在AJ和KMZ两个经典模型的基础上发展了双寡头模型来研究4种创新模式的绩效.博弈模型得出了一些新结论:第1,...  相似文献   

15.
师萍  宋文飞  韩先锋  张炳南 《管理学报》2011,8(7):1045-1050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法(SFA)对1999~2008年我国区域研发技术效率进行测算,采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空间相关性分析,并建立空间收敛模型对我国区域研发技术效率进行空间收敛性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研发技术效率表现为正的空间相关性特征,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且空间地理因素对其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宋之杰  孙其龙 《管理工程学报》2009,23(1):112-115,138
将Lars Wiethaus模型中的吸收能力提出了简化表达,研究竞争企业在吸收能力、研发水平、研发投资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阶段博弈模型,首先,企业选择吸收能力;然后,企业决定R&D支出;最后.企业进行古诺特产量竞争.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通过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得出:研发不舍作时,单个企业的最优吸收能力与对手企业的技术外溢水平有关;吸收能力较小时,企业在研发投入上陷入了"囚徒困境"问题;研发合作会内部化企业的"搭便车"行为;研发合作时的研发成果、利润都要比不合作时要高.  相似文献   

17.
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出发,将R&D网络的演化视为复杂系统的自组织过程进行研究。从宏观阶段划分、微观企业行为规则和网络特征统计量3个维度构建R&D网络自组织演化的分析框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建立R&D网络自组织演化的理论模型,运用数值仿真方法揭示其演化规律以及知识溢出效率对网络特征统计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R&D网络的自组织演化过程最终可达到稳定状态,企业具有择优连接的意识,使网络呈现出无标度和集聚特征,知识溢出效率对网络规模、网络利用效率具有显著影响,这为政府正确制定宏观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利用诺基亚的R&D网络对上述理论模型进行验证,模型与实际网络基本吻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研发(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D)合作网络的形成是企业在创新活动中进行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数据表明,上下游主体间的垂直R&D合作比位于同一市场层面主体间的横向R&D合作网络更普遍。针对企业间R&D合作网络的内生形成问题,首先,建立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竞争厂商之间同时选择R&D合作链接和R&D投入水平的博弈模型;然后,通过比较所有可能存在的网络结构下各企业的均衡利润水平,识别稳定网络结构并分析R&D投资的效率;接下来,分析稳定网络结构随着横向R&D合作溢出效应和垂直R&D合作溢出效应的演化;最后,通过比较各网络结构下的社会福利,分析稳定网络结构的有效性。结果表明:(1)垂直合作链接促进合作双方的R&D投入,提高合作双方的均衡利润水平;横向合作链接阻碍竞争厂商的R&D投入,随着横向R&D合作溢出效应的增加,厂商R&D投入的竞争效应逐渐高于其成本降低的效应,从而厂商的利润先增加后减小;(2)在适当的溢出效应参数范围内,完全合作网络是唯一的成对稳定网络结构;但是当供应商与其中一个厂商的垂直R&D合作溢出率较高时,稳定网络结构将会发生演化。(3)社会福利分析的结果表明成对稳定网络未必总是最有效的合作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19.
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技术的R&D投资策略通常对企业价值和消费者剩余起到作用相反的不同影响,从而对基于社会福利的可再生能源电力R&D激励政策的科学制定带来挑战。针对旨在通过研发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技术从而垄断清洁能源新兴市场的两非对称企业,结合投资时机选择期权博弈和社会福利模型,通过数值模拟以分析社会福利与影响其变化的补贴政策及其它诸多因素间的动态变化特征并提出相应的可再生能源电力R&D激励政策建议。结果表明:若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在发电新技术R&D补贴和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的各组合应用中,企业间的R&D能力差距越大、可再生能源发电新技术的初始价值越大以及R&D成本越高,政府越应该鼓励可再生能源企业进行合作研发,反之则应鼓励竞争;随着电价补贴的提高,企业间的R&D竞争应受到鼓励;一定范围内,R&D补贴和电价补贴均能提高社会福利。论文创新性地揭示出可再生能源电力R&D投资的最优投资时机选择、电价补贴政策组合与社会福利三者间应有的内在联动关系,为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电力的有效激励和管理提供富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