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位于陕西扶风、岐山县交界的周原遗址,是一处极其重要的周代遗址。周原遗址自古以来就是出土西周青铜器的重要地点,近数十年来不断有重要的西周青铜器出土。周原青铜器的出土,为西周青铜器的断代提供了可靠的标尺,而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是研究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西周的法律制度,历来以凭藉文献资料居多。古代文献记载固然能为我们勾划出西周法律制度的基本轮廓,但由于文献不全,加之不少文献系后代儒生追记,这就给研究西周法律制度造成一定的困难。随着西周青铜器的大量出土,其铭文记载就逐渐地为我们弥补了这一缺憾。在青铜器研究专家、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先生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注》的过程中,笔者有幸参加其中部分工作,有机会接触了一些西周铜器铭文,深感铭文为研究西周法律制度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材料。这些铭文或可以同文献材料相印证,或可以补正文献记载之不足。本文试就铭文材科,对西周的刑事法律规范,作一个初步的考述。  相似文献   

3.
2006年10月15日上午.宝鸡扶风县上宋乡红卫村五组村民李军娃,张铁路、李雄辉等在位于砖厂北边的断崖取土时.发现了一座西周墓葬.并报告了县文化文物局,经市、县文物部门抢救清理。共出土青铜器等文物59件。该墓葬西与眉县杨家村遣址相望,东与著名的北吕西周墓地相邻.是一座西周早期的墓葬,但出土器物多表现出商代晚期风格。这批出土文物中,青铜器造型精美,纹饰华丽。  相似文献   

4.
西周初期宝鸡地区的青铜器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从器形特点而言,青铜禁、方座簋、四耳簋、编钟、剑都是宝鸡青铜器群中颇具特色的器物;从纹饰而言,向外飞射的棱角、尖刺乳钉纹、蜗纹是宝鸡出土青铜器的独特装饰风格;从器形组合而言,鼎、簋组合,觚、爵、斝减少,铭尊、卣组合的出现是宝鸡出土周初的青铜器的特点。宝鸡出土青铜器之所以出现以上特征,是由于其受到多种文化影响。从宝鸡出土族徽铜器可发现商周大部族国,与远方部族国、高度发达青铜文化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交流。  相似文献   

5.
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西周窖藏青铜器21件,其中达盘铭最长,达372字,是研究西周历史化的重要资料,对单氏家族及中国家谱发展史、成康时期民族问题的研究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西周晚期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将宝鸡各地出土传世的青铜器串联起来,对于研究杨家村遗址及周原的性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宝鸡[弓鱼]国墓地共出土青铜氟四件,其中三件为兽面纹觑,一件素面,两件有铭文,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相似文献   

7.
据《宝鸡日报》2004年12月1日,《华商报》2004年12月9日报道。11月30日下午,岐山周公庙遗址考古工地首次出土青铜器——铜簋两件,令考古人员欣喜的是,铜簋上有20多个字的铭文。据了解,这件铜簋是在周大墓西边的一座中小型贵族墓葬中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出土的西周时期周王为宗庙、祖先及其他人所作铜器大致有19件,从它们的形制、纹饰、铭文等方面的特点,可推测出陕西岐山周王庙西周贵族墓葬群的发现,将对西周铜器的组合形成与分期断代的研究产生重大影响,并揭示西周社会历史的诸多奥秘.  相似文献   

9.
宝鸡地区素有青铜器之乡的美誉,历代不断有青铜器出土,并以数量大、种类全、重器多而在青铜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青铜器在宝鸡辖区内频频出土,且多有重器现身。据《宝鸡日报》2006年4月20日、28日、10月17日、11月10日及《华商报》11月10日、11月14日先后报道,今年以来,在凤翔县和扶风县先后有三批重要青铜器出土。第一批为4月份在凤翔城关镇出土的春秋时期三件楚国铜器,分别为瓿、罂、抚簋,其中一件有约20字的铭,其  相似文献   

10.
文体趋同是中国历史上的常见现象,上古文体也存在互渗、融合、趋同的情形。上古格言、民谚以及部分《易经》卦爻辞都是采用短小精悍的格言警句样式,以整齐、精炼的语言来表达作家对宇宙、历史、人生、社会、军事、政治、术数等方面的认识。西周中期以后,有些铭文在散文句式中杂用《诗》的四言韵文体,显示出铭文有意向《诗》体靠近的倾向;而某些《诗》作也有意识地吸纳铭文因素,用诗的形式歌咏铭文题材;铭文与《诗》体呈现出互相靠近的倾向。诰和命本来分属两种文体,诰用于训诫和勉励,命用于册封和赏赐,由于帝王在册命或赏赐大臣之前往往要进行一番训诫和勉励,史官同时记下帝王的训诰和册命,这促使部分诰、命作品走向合流。上古文体趋同多由外在因素驱动,某些文体因其内涵宽泛而向多个方向发展,有些文体趋同受到群体创作方式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2003年元月,宝鸡眉县杨家村新出土西周青铜器27件,为本世纪初重大考古发现.其中(辶来)盘铭文372字,是最重要的一件国宝.(辶来)盘的价值是:第一,可补文献之缺;第二,为西周青铜器断代提供了标准器;第三,映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载成、康二王时期西周与鬼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五行”最早见于《尚书》的《甘誓》和《洪范》篇。《洪范》篇中的“五行”是被当做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提到的,可以说至迟在西周时期,五行观念已被运用于国家政治领域。阴阳观念在西周中末期与时令、自然灾害相联系,开始臧否王政,预测王朝命运,与后来的阴阳五行思想体系比较接近。阴阳、五行分别在物质生产、礼仪制度、灾异应对、社会思想等方面影响西周国家政治。  相似文献   

13.
《史密簋》铭文中的齐师、族徒、遂人———兼论西周时代乡遂制度与兵制的关系方述鑫关键词:史密簋金文西周乡遂制度兵制1986年出土于陕西省安康县的《史密簋》,其铭文记载了西周王朝与东夷、南夷的战争。迄今,已有好几位同志撰文考释探讨本铭内容①。对本铭中的“...  相似文献   

14.
陕西宝鸡(弓鱼)国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器、玉器、车马器,为我们解读西周贵族的生活状况及其审美情趣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本文通过对考古资料的分析,认为西周贵族以礼乐文化为背景,建立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15.
西周龙纹小铜罍 (西周) 1974年宝鸡市茹家庄强国墓地出土,现藏宝鸡青铜器博物馆。 通高15.8厘米,口径6.4厘米,腹径7.8N米,腹深9厘米,圈足径5.2厘米,重0.56千克。  相似文献   

16.
2003年初,在陕西省眉县发现了一处西周窖藏,出土有27件青铜器,每件都带有铭文.其中有<四十二年徕鼎>、<四十三年徕鼎>的铭文共约近700字.<徕鼎>铭文以西周贵族单徕的活动记录为中心,旁及西周厉王、宣王世的许多史实,为两篇涉及西周晚期历史研究的最新发现的直接史料,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西周纪年研究》是张闻玉、饶尚宽、王辉先生合著的一部学术著作,由贵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全书由六部分构成,其中的《西周历谱》是饶尚宽所谱,《西周铜器铭文图录及译文》是王辉所撰,其余部分是张闻玉的研究成果。此书集西周年代学研究、王年历谱、西周时期有历日铜器图像及释文,是近年来研究西周纪年的一部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18.
以炭河里西周古城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南西周时期历史的空白,而且因为解决了湖南出土商周青铜器性质和地方青铜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证伪了史学界关于湖南历史上不曾经历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重新建构湖南先秦地方史的结构体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遂公■》是近年发现的重要青铜器,内有长篇铭文,记载了禹治理水土的事情。铭文所反映的思想观念多与《易传》有关,例如中与四方、君王与父母、礼与美、心性与道德,等等。  相似文献   

20.
秦公钟考释     
一九七八年一月,陕西宝鸡杨家沟公社出土窖藏秦公钟八件,详见《文物》一九七八年十一月号卢连成等同志的文章。该器现存陕西宝鸡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八器的形制花纹,校对了铭文,又听了展览馆负责同志详细介绍了出土地点、地层、坑位等情况。八件铜器中三件是大纽钟,《文物》称为鎛。形制基本相同,铭文也相同。其余五件,都是甬钟,大小相次,花纹相同,铭文行款各异。甲乙两钟合成一篇文章,丙丁戊三钟共成一篇,与大纽钟铭文全同,共一百三十五字,重文四,合文一。这批铜器对研究先秦历史及古文字学,都有参考价值,现在我提出几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