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2 毫秒
1.
张执浩的诗歌写作凝聚着对生活的认识和发现.他对生活的态度经历了从最初的梦想"在远方"到"继续下潜"进入生活内部的转变.与此相应的是,他的写作也经历了从逃离生活--融入生活--深入生活的变化.张执浩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发现了诗意,同时也在诗歌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美的理解和认识.他凭借着对生活的热情,将诗歌的触角伸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发现生活中的欢喜,也抚摸生活中的疼痛,温暖,饱含着生命的痛与爱.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于生活和城市改建的基本概念的梳理,可以发现生活和城市改建之间的应然关系为城市改建是生活的衍生物、服务者和工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技术霸权、权力和资本的合谋,共同挤压社会生活,城市改建中出现了忽视日常生活、忽视文化意义等多种现象,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重新从生活与城市改建的应然角色入手,重塑城市改建中的各种理念和措施,进而实现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美”与“生活美”的双赢.  相似文献   

3.
民俗学是一门通过民间传承寻检生活变迁踪迹的人文科学。民俗学所包括的信仰、惯习、故事、歌谣、俗语等,这些世代沿袭和流行于一个地区或民族中的民间文化,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体的反映。运用民俗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群体生活中的民俗现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当地群众的生活、文化和相关的心理活动,便于阐明存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由于诸种民俗现象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当作家能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时,自然被摄取到文学作品之中,转化为艺术的血肉。在赵树理同志的小说创作中,便描写了大量的民俗现象,构成了生动的文学场景和典型环境,相当集中地反映了赵树理小说的民族特色。不少论者在研究赵树理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4.
张康之 《河北学刊》2006,26(1):59-63
和谐社会中的生活形态是一种诚信生活,它是人类有史以来一直向往和追求的生活形态,因而也是一种生活境界。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如果说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建构诚信生活的历史条件下话,那么,我们今天拥有了一个历史性机遇,能够把诚信生活的理想转化为现实。在我们对诚信生活的追求中,公务员行为选择中的诚信是一个起点,也是一种引领整个社会走向诚信生活境界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生活方式成为我们时代的重要课题源于生活、生活世界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因此,要提高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自觉,必须对生活在社会整体系统中的地位有正确的认识。传统的社会学理论没有给我们提供相关的理论资源,真正给我们留下重要理论遗产的是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但长期以来对之存在许多误读和曲解,需要我们重释和重构。在马克思经典话语所阐发的历史唯物主义社会理论体系中,有一个被人们忽略了的具有统领地位的“生活的生产”结构层次,规定了生活、“生活世界”在社会发展中的本源性地位。我们对社会发展的研究应消解“生产本位论”的研究范式,进行“生活/生产互构论”的重构,从而深刻揭示生活方式的功能和地位。生活方式研究在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中将发挥重要建构作用,同时在这种建构中也将提升生活方式研究的学科化水平。  相似文献   

6.
道学是包括道家、道教和丹道在内的文化系统。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性爱问题,道学主张效法自然;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生育问题,道学主张节制生育和优生优育,反对重男轻女的生育行为;对于婚姻家庭生活中的家庭成员关系,道学强调父、母、子三者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既是整个中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缩影,同时又是影响中国今后精神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生活层面的缺陷.如何看待大学生精神生活中的问题,文章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谷瑞丽 《齐鲁学刊》2005,4(4):101-103
池莉的小说以平视视角和写实手法描述普通人生活中的困境和烦恼,她的创作表现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对现实人生的顺从和挣扎,从而以民间化的叙事视角揭示出当代平民生活的生命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9.
论追求学生幸福的教学生活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生活世界是教学活动向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人的生活世界的回归。作为一种人的世界,追求幸福成为了不正自明的伦理价值追求。生活需要幸福,教学生活世界的最高价值亦是如此。在现代生活世界观的影响下,教学活动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而且更需要关注他们的生命发展,追求学生在教学生活世界中的幸福。  相似文献   

10.
生活质量研究:近三十年回顾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献回顾表明,国内生活质量研究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目前的研究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等主观生活质量领域。论文对生活质量等概念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梳理,对生活质量研究中的两种不同视角、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生活质量研究的不同重点、生活质量测量指标的全面性与指标的可比性之间的矛盾、不同研究之间的借鉴和积累,以及对加强生活质量主、客观指标间关系和联系机制的综合研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宗教活动是女性闲暇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传统与变迁的角度,对福建省女性闲暇生活中的种种宗教行为进行了描述和分析,归纳出其中的若干特点和产生的正负功能,并对如何引导这一行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人的生活可以分为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但用历史的眼光看,人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并非那么渭泾分明,一个时期的物质生活方式总是反映着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中,书本上以及影剧院、音乐厅里,而要让文化建设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扩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覆盖面。扩大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覆盖面,增强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全面取代封建文化的需要,除了要求搞好教育事业和文艺事业外,还应抓好两个方面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虚拟生活作为以互联网为中介的人类全新的生活方式,不但没有消除信用失范现象,而且还放大了现实生活中的诸种失信行为。诸多失信行为不断冲击着互联网,严重干扰了人们的虚拟生活并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存。“虚拟生活”良好信用关系的产生与维系,有赖于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有赖于加强网络管理和公共信息建设以及提高网民德性和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4.
维特根斯坦对西方的传统哲学做了最为彻底批判和颠覆,他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源于我们脱离了生活世界,语言脱离日常用法,制造出了各种混乱;哲学隐瞒了生活本身,为此我们必须重回生活的地基.维特根斯坦尽力描述哲学中的各种问题和错误,从而终结传统哲学.但从根本上说,要消除传统的哲学问题,就必须改变生活方式,过一种不产生哲学困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论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建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有两种基本的存在形式,一种是作为过去的传统所积淀下来的物化形态,它构成了我们历史过程中的经验和规范,另一种是作为正在生成的新的历史现实,它建构人类社会生活未来的方向。前者是在旧的社会规范的层面形成了文化的相对确定性,而后者则是新社会生活的生成基础。生活方式作为社会不断形成和变化着的环境,也要求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随着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也要不断地实现主体性的自觉变化。生活方式作为共存主体的根本的生存环节,演化为社会结构,形成社会基本规范,因而文化不断把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具体转变为现实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试论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所特有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无不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深入群众斗争生活问题,生活对于一个作家及其创作的意义,这是柳青几十年来谈得最多也最充分的问题。这里,我们仅就同作家的生活问题密切相关的一个方面,即作家的对象化问题,谈谈已故作家柳青的理论和实践。 作家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的对象化和艺术创造中的对象化,是柳青艺术观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他对于生活是创作源泉的深刻而全面理解的集中表现。柳青认为,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的对象化和艺术创造中的对象化,是作家生活深度的标志,是作家艺术创造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生活世界是胡塞尔现象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提出在现代社会科学理论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舒茨是受其影响较大的一位社会学家.他基于批判韦伯理解社会学的思想,试图借用生活世界概念来解决韦伯思想中的一些困惑,从而重建理解社会学的基础,建构其现象学社会学.据此着重探讨舒茨在胡塞尔生活世界概念基础上提出的生活世界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课堂生活不仅是一个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更是一个冲突与矛盾的过程。但在当前的教育过程中人们似乎过分地注重了课堂生活中的和谐性、稳定性与连贯性 ,而忽视了课堂生活的冲突性、矛盾性与断裂性。因此本文试图从文化学的视角对课堂生活中的冲突类型进行探讨并分析造成冲突的原因 ,从而重构“课堂文化”。  相似文献   

20.
生活和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因为人总是社会中的人,所以,生活是社会中的生活,在生活过程中,人们必然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活关系;生产同样也是社会中的生产,在生产过程中,人民必然也会形成一定的相互关系,即生产关系。对于人类生产问题的研究,理论界已获得很大成就,但是,对于人类生活问题的研究,却仅仅局限于生活方式方面,与人类自身生活的发展状况很不相称,很多地方还是空白,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