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洛伊·亨德森是我们研究美国冷战政策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他是美国国务院最早提出对苏联实施遏制政策和主持起草"杜鲁门主义"的资深外交官。自上个世纪20年代末开始,他就确立反苏立场,并坚信苏联将推动世界革命作为外交目标;二战结束后,他从研究美国中东政策入手,向国务院建言插手中东事务以遏制苏联共产主义的扩张,并主持和参与了杜鲁门宣言的起草工作。本文全面探究了亨德森遏制苏联思想的形成和推动杜鲁门主义出台的过程,以图对全面了解美国冷战政策的起源与实质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美国新闻处是二战后美国在海外的宣传机构。1947年,为向新疆民众鼓吹美国的强大、进步,引起他们对美国文化和政策的共鸣,以在冷战中与苏联竞争在新疆地区的影响力,美国驻迪化领事馆也设立了美国新闻处。在两年多的运作中,美国新闻处迪化分处不仅在迪化通过图书报刊、电影、海报、英文培训班诸方式开展宣传工作,还利用访问全疆各地的机会进行亲美宣传,对当时和之后都产生了相当影响。美国新闻处在新疆的活动是冷战在中国西北边陲的投影,也是1940年代国民党当局在新疆事务上联美制苏外交设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冷战时期,为了应对苏联的强势宣传、缓解中东人民的反美情绪,美国政府通过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实施一系列文化信息项目。富兰克林图书项目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美国利用该项目在中东开展图书翻译活动,输出美国价值观和现代化理念,意图对中东国家施加影响,使它们按照美国所界定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增强美国在冷战时期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富兰克林图书项目的缘起和实施过程,反映了冷战背景下美国通过非政府组织在中东开展翻译活动,以实现其文化输出和文化渗透的本质。但同时,当地文化精英也出现了分化,这也反映了美国文化渗透的局限性及其所体现的文化帝国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4.
巴以冲突是二战之后持续时间最长、对抗最激烈的国际冲突之一.冷战结束后,巴以冲突出现和解的趋势,巴以双方签署的奥斯陆协议标志着中东和平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协议的签署,既有赖于巴以双方的态度转变和妥协让步,也有赖于美国对中东和平进程的推动.  相似文献   

5.
刘合波 《国际论坛》2011,(1):34-39,80
尼克松政府初期,负责中东事务的国务卿罗杰斯继承了约翰逊时期对等平衡的中东政策,但这并未促进阿以之间的和平进程。约旦危机中约旦和以色列的表现,使美国意识到以色列在实现美国意图中的战略价值,这促使美国改变了对阿以冲突的对等平衡政策,转而采取加强以色列军事优势的威慑平衡政策,从而实现了美国对中东政策的第一次嬗变。约旦危机对美苏、阿以双方的攻防态势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影响了中东的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6.
二战以来,美国对中东政策历经冷战、海湾战争以及伊拉克战争三个分水岭。影响美国中东政策的因素除了基本的战略、政治和经济利益外,还与美国的国家利益、政党外交理念、国内利益集团以及美国与大国的关系、与穆斯林世界的关系都有着紧密联系,是一个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公众舆论对外交政策的影响是美国对外政策政治学里最重要的课题.美国作为民意调查最频繁的国度,公众舆论被看作人权外交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主要分析冷战后公众对中美人权问题的态度及形成这种态度的原因,并进一步指出公众舆论与人权外交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
孤立主义是美国二战前长期坚定不移的外交政策;政治(外交)、军事上避免对外部事务的介入应是孤立主义外交的基本内容。据此,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应始于19世纪20年代,二战后随着冷战的开始,孤立主义外交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9.
新保守主义崛起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曾对美国的内政外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面对冷战后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美国国内的政治环境,90年代中后期新保守主义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呈上升之势.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促成国防预算的大幅增加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方案的通过、强化军事同盟和扩大同盟职能、鼓吹"中国威胁论"和对华实行"遏制政策"等三个方面.新保守主义理论上的偏狭性和来自各方的挑战,其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又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刘合波  王黎 《国际论坛》2012,(4):7-12,79
石油是世界各国必不可少的生存资源。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是阿拉伯国家利用西方严重依赖中东石油资源的有利形势,对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国家进行石油制裁而导致的国际危机。石油危机造成了西方联盟的分裂,在外交上孤立了美国。但石油危机并没有改变美国的外交政策,也没有达到阿拉伯国家的预期目的。美国利用推进中东和平作为反制筹码,最终促成了石油危机的解决。这场生存资源之战对阿以脱离接触问题产生了影响,在客观上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美国重返亚太后中国周边外交的挑战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美国高调重返亚太,在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给中国施压:经济上加入并主导TPP、加强其东亚同盟体系、叫嚣"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周边外交遭受严峻挑战。美国重返亚太后,东亚地区局势不断紧张。在局势紧张之下,中国应该根据局势发展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中美关系入手,以经济合作为基础,与邻国外交为重点,以公共外交为辅助,从各方面消除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的不利影响,以保障中国国家利益,维持东亚地区和平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共外交的兴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9·11”事件发生之后 ,公共外交引起了美国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越来越多的着眼于公共外交的学术著述和政策计划先后推出。其实 ,美国的公共外交并不是一个新事物 ,早在冷战期间就作为遏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考察公共外交概念、特征以及外交价值的基础上 ,认为公共外交是2 1世纪外交理念转型的一个趋向 ,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初步厘定公共外交概念的基础上,对公共外交的地位、作用和我国公共外交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冷战结束后,美国国内各种外交思潮泛起,其中以民主和平论为主要内容的理想主义主张"人权高于主权"的新干涉主义以及新孤立主义等思潮对美国的对外政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人权外交在冷战后得到了加强,其中民主和平论、新干涉主义理论对美国人权外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新孤立主义思潮的兴起对美国人权外交有一定的约束力。  相似文献   

15.
冷战时期美苏博弈中东石油及其现实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期间 ,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 2 0世纪 6 0~ 70年代 ,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 ,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 ;“两伊战争”期间 ,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 ,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 ,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 ;2 0世纪 90年代初 ,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 ,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6.
诞生于冷战时期的和平队,是美国对外政策的组成部分。它为美国运用文化"软权力"征服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使美国在与苏联的争夺中获得主动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教育美国民众,改善美国政府外交形象,实现志愿者组织社会功能方面,和平队的成功经验也值得借鉴。本文试图走出"冷战工具"的窠臼,探讨在后冷战时代和平队给予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冷战结束后伊朗与美国关系经历了相互攻讦、谨慎接触以及"9.11"后激烈对抗三个阶段。伊美为了各自的战略和安全利益,在中东和平进程、恐怖主义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特别是伊核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展开激烈对抗,其实质是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地缘政治战略利益、美国的中东战略利益与伊朗的国家安全利益之争。受伊美国内政治、伊核问题、伊朗与以色列关系及中东和平进程等因素的影响,未来伊美关系难以得到实质性改善。  相似文献   

18.
冷战后,一些大国不顾美国霸权的威慑,竞相加入到争夺中东石油的行列。美国为了阻止其他大国获得中东石油支配权和萨达姆政权以“石油牌”抵抗制裁,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尽管美国与其盟国在中东石油利益上存在着竞争甚至冲突,但是有着共同的一致性利益。考察冷战后美国与世界其他大国中东石油之争及其互动关系,对于中国实施石油安全国际化战略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9.
出于长期控制中东的目的出发,美国在伊拉克战争后抛出了民主改造中东的方案和措施.但是,美国自身不同时期战略任务的矛盾、美国中东民主化改造方案与中东民主化客观进程的矛盾以及中东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民众文化心理结构,不仅使得这一战略的前景暗淡渺茫,而且还将使未来中东地区的局势面临更大的动荡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